[详细]"/>

不可复制的乐山大文化路径

  • 2012年11月2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内有文章……”11月15日,大型励志音乐剧《沫若少年》在乐山市大佛剧院浓情上演。剧毕,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乐山倾力打造大型励志音乐剧《沫若少年》

      11月中旬,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大型活动正在嘉州大地上掀起一股文化思潮。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沫若少年》大胆融入川剧、民谣、方言等元素,再现了郭沫若少年时代的求学及成长经历。

      “沫若先生的大爱情怀和博学多思,与家乡独特的山水息息相关。这部剧,也只有乐山才能做,才能做好。”该剧编剧、中国著名儿童剧编剧薛梅评价。

      这一语,道出乐山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禀赋!

      三千载汉嘉文化源远流长,坐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乐山,还拥有1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山、名佛、名人、名城”四位一体,构成乐山文化的独特内涵。

      而今,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律动中,乐山大步向前,怀揣千年文化积淀,走出一条“文化强市”之路。

     

      2012年“黄金周”,乐山成为川内旅游“人气王”。

     

      嘉州画院画家正在挥毫泼墨

      塑魂

      文旅为魂深耕千年积淀

      小凉山彝族文化、峨眉武术文化、根石文化、茶文化、造纸文化、盐文化……三江水土滋养出妙曼文化。

      资源,如何凸显魅力?优势,如何转为胜势?乐山自有智慧:深耕积淀、优先规划、创新体制、整合资源。

      早在2007年,建设“文化强市”就已成为乐山市的战略目标。随着《加快乐山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乐山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研究》等一批乐山市委重点调研课题的结题,与《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关于加快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乐山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相继出台,文旅产业成功破题,渐入佳境--

      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景区在2008年顺利合并,带动全市文旅产业乃至区域发展格局的优化;乐山大佛博物馆、大佛剧院拔地而起,集约金顶十方普贤、清音平湖、儒释道文化长廊的峨眉山景点建设加速推进,依托世界“双遗产”的“文化型风景区”独秀于中国西部。

      嘉定坊,集中展现乐山码头文化、佛文化、“青衣”文化、名人文化;岷江东岸,投资40亿元的“嘉州长卷”将以绵延5公里的画卷完美再现千年嘉州文化神韵。

      国内唯一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地犍为黄村煤炭博物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福观光茶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单位乌木珍品博物苑等一大批新兴业态文旅产品相继亮相。

      “嘉州文化艺术节”、“国际峨眉武术节”、“古犍之旅文化旅游节”、“五通桥龙舟会”、“夹江西部瓷都文化艺术节”、“沐川生态文化旅游节”……多姿多彩的文旅节庆,繁华着嘉州大地。

      击响数年的“文化强市”鼓点日渐激越。一组数据将成效明晰--

      今年5月,第八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乐山是四川唯一独立参展的市州,乐山展厅占据了400平方米四川展厅的三分之一。强势推出的苏稽古镇、观音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峨眉山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等12大重点文旅项目,成功“吸金”59亿元。

      今年国庆“黄金周”,乐山游客数量创新高,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9.83万人次。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成为入川游客的首选目的地,接待游客量居全省景区首位。

      拥有“亿年桫椤、万年湖泊、千年古庙、百年火车”的犍为县,也在今年“黄金周”形成了空前火爆的旅游态势,旅游综合收入480.47万元,同比增长440.34%……

      布局

      精品名片+聚集效应拓展产业新空间

      再造一座城!为纪念一代文豪郭沫若诞辰120周年,沙湾区倾力打造了总面积为8.5平方公里、可容纳6.8万人,包括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沫若文化广场、沫若国际酒店等项目在内的“沫若文化城”。

      作为10余项纪念活动中的“重头戏”,11月16日举行的沫若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研讨。与此同时,一系列研究成果及读物也与读者见面,打响沫若文化品牌。

      仅从沫若文化品牌,就可一窥乐山打造文化精品的心志。

      已有近3000年历史的峨眉武术,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弘扬。乐山相继建立多个武术培训基地,并着手规划峨眉武术文化产业园区,全市习武之风蔚然壮观。

      嘉州画院可谓乐山又一瑰宝。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首个专业画院,重组后的嘉州画院墨宝飘香:代表“巴蜀画派”亮相上海世博会;《唐人马球图》漂洋过海参加伦敦美术大展;嘉州书画已在全国书画市场占据重要一席。

      乐山市歌舞剧团越发成熟,却也活力不减。连续三届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和省舞蹈大赛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入围CCTV电视舞蹈大赛决赛。近年来,该团出访步伐频繁,无疑成为我国地市级文化剧团国际交流的先锋。

      ……

      依托名山、名佛、名城、名人文化资源,“四名”文化精品已然成形。“沫若文化”、“嘉州画派”、“峨眉武术”、“乐山歌舞”、“假日体育”等具有乐山特色的文化品牌,如同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将嘉州之名远扬。

      有了精品,还要有规模。乐山文化产业连片开花,被赞誉为四川文化的“乐山现象”。

      目前,乐山已成功推出三大文化产业聚集区:以嘉州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文化项目集聚区”,以峨秀湖、嘉定坊为主体的“文化旅游项目集聚区”,以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峨眉山茶博苑、五通桥根石世家、沙湾沫若文化苑为主体的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乐山干劲更足:全市已确立23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75.38亿元。

      以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大项目为引擎,乐山实施重点文化产业工程带动战略,推进文体产业集聚,构筑“一核、两链、四基地、八园区”。

      “一核”,指以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佛文化、自然生态为核心;“两链”,指以丰富的博览馆资源和会展节庆活动为链条;“四基地”,指打造乌木苑旅游文化基地、峨眉山茶文化产业基地、峨眉武术体育产业基地、金威利运动鞋业制造基地;“八园区”,指建设嘉定坊大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峨眉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峨秀湖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新黄湾武术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小西湖水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美女峰沫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桫椤湖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黑竹沟彝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由乐山市歌舞剧团主创的现代舞剧《断层线》在墨尔本艺术节首演

     

      三江讲坛定期为市民奉上精彩讲座,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与好评。

     

      国际峨眉武术节已成为乐山一张文化名片

      视野

      本土文化自觉融入全球竞争

      面临文化产业发展黄金期,乐山明确提出:老百姓需要文化,就要加大文化投入。势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让文化发展带动乐山经济增长,实现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

      海棠艺术团的发展历程,对乐山群众文化作出注解:2001年艺术团成立之初只有30人,全是只能跳点“坝坝舞”没有经验的市民。如今已发展到120多人,歌舞乐器表演不在话下,演出服都有300多套。

      近年来,乐山群众文化活动实现质的飞跃,得益于文化广场的壮大。乐山以中心城区12个特色文化广场为核心,将文化广场打造成群众休闲文娱的重要阵地,建成县、乡文化广场100个。同时,以“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激情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沐川县的竹乡艺术,马边、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小凉山文化,夹江县的秧歌等都已成为地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乐山的“大文化”概念还体现为系列活动在民间风生水起。2007年创办的三江讲坛致力打造市民的增知平台,用文化经典启迪心灵;民间文学爱好者创建的文友沙龙,每两月一次活动的惯例雷打不动,就连成都、眉山的文友也被吸引而来;“乐艺大舞台”公益演出搭建起艺术团体与百姓的桥梁,已成为乐山市民每月一次的文化大餐……

      一边是深刻的文化内省与自觉,一边是走出国门、积极融入全球竞争。乐山文化大发展向内、向外两条脉络,将嘉州“古曲”唱得绵长、唱出了新意。

      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市商务、文化部门精心培育了一批肩负乐山优秀文化海外传播责任、具有较强“走出去”能力的文化企业和团体:2009年,乐山歌舞剧团原创民族音乐舞蹈剧《海棠香韵》赴日本演出,并应邀出演中国驻日大使馆国庆招待会;2010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国际中老年合唱艺术节上,青衣江合唱团凭借《海棠飘香古嘉州》等三首极具嘉州特色的曲目拿下数个奖项;由乐山市歌舞剧团主创的现代舞剧《断层线》,在墨尔本连续演出6场,可与国际一流舞团媲美的表演引爆外国观众激情……乐山文化软实力开始被世界认可。

      文化强市,乐山已形成合力。4月,酝酿已久的《中共乐山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正式通过,为该市文化大发展注入又一剂“催化剂”。

      可以展望的是,到2015年,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将实现全覆盖;再创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艺术精品;科学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立;图书馆、文化馆改造上档升级,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7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初步建成与四川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市。

      三江明珠,秀美嘉州。在四川色彩斑斓的文化版图上,乐山“大文化”迅速崛起,且具独一无二的魅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不可复制的乐山大文化路径

  • 2012年11月2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内有文章……”11月15日,大型励志音乐剧《沫若少年》在乐山市大佛剧院浓情上演。剧毕,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乐山倾力打造大型励志音乐剧《沫若少年》

      11月中旬,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大型活动正在嘉州大地上掀起一股文化思潮。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沫若少年》大胆融入川剧、民谣、方言等元素,再现了郭沫若少年时代的求学及成长经历。

      “沫若先生的大爱情怀和博学多思,与家乡独特的山水息息相关。这部剧,也只有乐山才能做,才能做好。”该剧编剧、中国著名儿童剧编剧薛梅评价。

      这一语,道出乐山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禀赋!

      三千载汉嘉文化源远流长,坐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乐山,还拥有1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山、名佛、名人、名城”四位一体,构成乐山文化的独特内涵。

      而今,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律动中,乐山大步向前,怀揣千年文化积淀,走出一条“文化强市”之路。

     

      2012年“黄金周”,乐山成为川内旅游“人气王”。

     

      嘉州画院画家正在挥毫泼墨

      塑魂

      文旅为魂深耕千年积淀

      小凉山彝族文化、峨眉武术文化、根石文化、茶文化、造纸文化、盐文化……三江水土滋养出妙曼文化。

      资源,如何凸显魅力?优势,如何转为胜势?乐山自有智慧:深耕积淀、优先规划、创新体制、整合资源。

      早在2007年,建设“文化强市”就已成为乐山市的战略目标。随着《加快乐山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乐山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研究》等一批乐山市委重点调研课题的结题,与《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关于加快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乐山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相继出台,文旅产业成功破题,渐入佳境--

      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景区在2008年顺利合并,带动全市文旅产业乃至区域发展格局的优化;乐山大佛博物馆、大佛剧院拔地而起,集约金顶十方普贤、清音平湖、儒释道文化长廊的峨眉山景点建设加速推进,依托世界“双遗产”的“文化型风景区”独秀于中国西部。

      嘉定坊,集中展现乐山码头文化、佛文化、“青衣”文化、名人文化;岷江东岸,投资40亿元的“嘉州长卷”将以绵延5公里的画卷完美再现千年嘉州文化神韵。

      国内唯一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地犍为黄村煤炭博物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福观光茶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单位乌木珍品博物苑等一大批新兴业态文旅产品相继亮相。

      “嘉州文化艺术节”、“国际峨眉武术节”、“古犍之旅文化旅游节”、“五通桥龙舟会”、“夹江西部瓷都文化艺术节”、“沐川生态文化旅游节”……多姿多彩的文旅节庆,繁华着嘉州大地。

      击响数年的“文化强市”鼓点日渐激越。一组数据将成效明晰--

      今年5月,第八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乐山是四川唯一独立参展的市州,乐山展厅占据了400平方米四川展厅的三分之一。强势推出的苏稽古镇、观音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峨眉山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等12大重点文旅项目,成功“吸金”59亿元。

      今年国庆“黄金周”,乐山游客数量创新高,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9.83万人次。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成为入川游客的首选目的地,接待游客量居全省景区首位。

      拥有“亿年桫椤、万年湖泊、千年古庙、百年火车”的犍为县,也在今年“黄金周”形成了空前火爆的旅游态势,旅游综合收入480.47万元,同比增长440.34%……

      布局

      精品名片+聚集效应拓展产业新空间

      再造一座城!为纪念一代文豪郭沫若诞辰120周年,沙湾区倾力打造了总面积为8.5平方公里、可容纳6.8万人,包括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沫若文化广场、沫若国际酒店等项目在内的“沫若文化城”。

      作为10余项纪念活动中的“重头戏”,11月16日举行的沫若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研讨。与此同时,一系列研究成果及读物也与读者见面,打响沫若文化品牌。

      仅从沫若文化品牌,就可一窥乐山打造文化精品的心志。

      已有近3000年历史的峨眉武术,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弘扬。乐山相继建立多个武术培训基地,并着手规划峨眉武术文化产业园区,全市习武之风蔚然壮观。

      嘉州画院可谓乐山又一瑰宝。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首个专业画院,重组后的嘉州画院墨宝飘香:代表“巴蜀画派”亮相上海世博会;《唐人马球图》漂洋过海参加伦敦美术大展;嘉州书画已在全国书画市场占据重要一席。

      乐山市歌舞剧团越发成熟,却也活力不减。连续三届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和省舞蹈大赛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入围CCTV电视舞蹈大赛决赛。近年来,该团出访步伐频繁,无疑成为我国地市级文化剧团国际交流的先锋。

      ……

      依托名山、名佛、名城、名人文化资源,“四名”文化精品已然成形。“沫若文化”、“嘉州画派”、“峨眉武术”、“乐山歌舞”、“假日体育”等具有乐山特色的文化品牌,如同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将嘉州之名远扬。

      有了精品,还要有规模。乐山文化产业连片开花,被赞誉为四川文化的“乐山现象”。

      目前,乐山已成功推出三大文化产业聚集区:以嘉州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文化项目集聚区”,以峨秀湖、嘉定坊为主体的“文化旅游项目集聚区”,以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峨眉山茶博苑、五通桥根石世家、沙湾沫若文化苑为主体的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乐山干劲更足:全市已确立23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75.38亿元。

      以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大项目为引擎,乐山实施重点文化产业工程带动战略,推进文体产业集聚,构筑“一核、两链、四基地、八园区”。

      “一核”,指以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佛文化、自然生态为核心;“两链”,指以丰富的博览馆资源和会展节庆活动为链条;“四基地”,指打造乌木苑旅游文化基地、峨眉山茶文化产业基地、峨眉武术体育产业基地、金威利运动鞋业制造基地;“八园区”,指建设嘉定坊大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峨眉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峨秀湖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新黄湾武术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小西湖水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美女峰沫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桫椤湖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黑竹沟彝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由乐山市歌舞剧团主创的现代舞剧《断层线》在墨尔本艺术节首演

     

      三江讲坛定期为市民奉上精彩讲座,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与好评。

     

      国际峨眉武术节已成为乐山一张文化名片

      视野

      本土文化自觉融入全球竞争

      面临文化产业发展黄金期,乐山明确提出:老百姓需要文化,就要加大文化投入。势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让文化发展带动乐山经济增长,实现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

      海棠艺术团的发展历程,对乐山群众文化作出注解:2001年艺术团成立之初只有30人,全是只能跳点“坝坝舞”没有经验的市民。如今已发展到120多人,歌舞乐器表演不在话下,演出服都有300多套。

      近年来,乐山群众文化活动实现质的飞跃,得益于文化广场的壮大。乐山以中心城区12个特色文化广场为核心,将文化广场打造成群众休闲文娱的重要阵地,建成县、乡文化广场100个。同时,以“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激情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沐川县的竹乡艺术,马边、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小凉山文化,夹江县的秧歌等都已成为地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乐山的“大文化”概念还体现为系列活动在民间风生水起。2007年创办的三江讲坛致力打造市民的增知平台,用文化经典启迪心灵;民间文学爱好者创建的文友沙龙,每两月一次活动的惯例雷打不动,就连成都、眉山的文友也被吸引而来;“乐艺大舞台”公益演出搭建起艺术团体与百姓的桥梁,已成为乐山市民每月一次的文化大餐……

      一边是深刻的文化内省与自觉,一边是走出国门、积极融入全球竞争。乐山文化大发展向内、向外两条脉络,将嘉州“古曲”唱得绵长、唱出了新意。

      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市商务、文化部门精心培育了一批肩负乐山优秀文化海外传播责任、具有较强“走出去”能力的文化企业和团体:2009年,乐山歌舞剧团原创民族音乐舞蹈剧《海棠香韵》赴日本演出,并应邀出演中国驻日大使馆国庆招待会;2010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国际中老年合唱艺术节上,青衣江合唱团凭借《海棠飘香古嘉州》等三首极具嘉州特色的曲目拿下数个奖项;由乐山市歌舞剧团主创的现代舞剧《断层线》,在墨尔本连续演出6场,可与国际一流舞团媲美的表演引爆外国观众激情……乐山文化软实力开始被世界认可。

      文化强市,乐山已形成合力。4月,酝酿已久的《中共乐山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正式通过,为该市文化大发展注入又一剂“催化剂”。

      可以展望的是,到2015年,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将实现全覆盖;再创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艺术精品;科学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立;图书馆、文化馆改造上档升级,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7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初步建成与四川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市。

      三江明珠,秀美嘉州。在四川色彩斑斓的文化版图上,乐山“大文化”迅速崛起,且具独一无二的魅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