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初:加快发展 发挥省会城市“带头带动引领”作用

  • 2012年11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发挥省会城市“带头带动引领”作用

      ——访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


      连日来,四川省各地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对发达地区和先发城市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作为省会城市和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将怎么办?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

      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旗帜、领先发展

      记者: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成都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黄新初: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要建成全面小康,重点是西部要建成全面小康;西部要建成全面小康,首先是成都应当建成全面小康。成都贯彻十八大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旗帜、领先发展,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市之要,认真落实省委对成都发展的重大定位,在全省、在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最前列,发挥好“带头带动引领”作用。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深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迈上“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径,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今年前三季度,成都的GDP已超过6000亿元,预计全年将迈上8000亿元的新台阶。政治建设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打造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社会建设方面,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营造宜人成都的生态环境。党的建设方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员队伍。

      愿群众得真切实惠

      记者:在新形势下,成都将如何更好地“惠民生”?

      黄新初:十八大报告对民生的摆位很高、分量很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都是围绕富民、惠民、育民、乐民这条线索来部署的。省委书记王东明在成都调研时强调,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成都将把改善民生作为政治责任,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地推进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针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建设“六有”目标,我们进一步抬高发展标杆,确立了“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的宜人成都发展愿景。最近,成都再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是具体的举措之一。

      记者:成都正在大力实施缓堵保畅工程等民生工程,出发点是什么?

      黄新初:群众关注的热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当前成都建成区面积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并不靠前,但却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第二大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城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对市民出行不便和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的现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当前,正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两快两射两环”等缓堵保畅骨干项目有望在明年如期竣工。同时,“北改”工程的力度也将提升,争取用几年时间办好这件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

      记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成都有哪些落实举措?

      黄新初:成都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当前,中心城区生态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绿地太少、水面太少,缺乏强大的城市“绿肺”功能。近期,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成都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将以立法形式对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生态区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下一步,还将把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工程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加快打造“六湖八区”的大都市湿地景观,争取树立人水和谐、水兴城盛的典范。

      城市发展环境成就“成功之都”

      记者:成都近日入选了“2012连氏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您如何看待这项荣誉?

      黄新初:政务环境,是最重要的发展环境之一。省委书记王东明到成都调研,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成都正按照“应简尽简”的原则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强区、放权强镇的事权改革,加快健全天府新区管理机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把成都打造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政务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同时,积极推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决策程序和机制。“北改”工程的决策源头就来自于群众,是一项典型的问政于网、问计于民的重大决策,今后对城市发展、建设、管理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我们将广泛拓展参与渠道,让群众真正成为城市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我们相信,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就是最重要的“筑巢工程”,才能让成都成为全球资本、技术、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才能让这座西部的“成功之都”大放异彩。(记者 王怀 刘莉)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黄新初:加快发展 发挥省会城市“带头带动引领”作用

  • 2012年11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发挥省会城市“带头带动引领”作用

      ——访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


      连日来,四川省各地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对发达地区和先发城市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作为省会城市和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将怎么办?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

      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旗帜、领先发展

      记者: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成都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黄新初: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要建成全面小康,重点是西部要建成全面小康;西部要建成全面小康,首先是成都应当建成全面小康。成都贯彻十八大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旗帜、领先发展,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市之要,认真落实省委对成都发展的重大定位,在全省、在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最前列,发挥好“带头带动引领”作用。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深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迈上“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径,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今年前三季度,成都的GDP已超过6000亿元,预计全年将迈上8000亿元的新台阶。政治建设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打造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社会建设方面,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营造宜人成都的生态环境。党的建设方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员队伍。

      愿群众得真切实惠

      记者:在新形势下,成都将如何更好地“惠民生”?

      黄新初:十八大报告对民生的摆位很高、分量很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都是围绕富民、惠民、育民、乐民这条线索来部署的。省委书记王东明在成都调研时强调,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成都将把改善民生作为政治责任,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地推进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针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建设“六有”目标,我们进一步抬高发展标杆,确立了“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的宜人成都发展愿景。最近,成都再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是具体的举措之一。

      记者:成都正在大力实施缓堵保畅工程等民生工程,出发点是什么?

      黄新初:群众关注的热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当前成都建成区面积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并不靠前,但却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第二大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城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对市民出行不便和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的现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当前,正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两快两射两环”等缓堵保畅骨干项目有望在明年如期竣工。同时,“北改”工程的力度也将提升,争取用几年时间办好这件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

      记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成都有哪些落实举措?

      黄新初:成都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当前,中心城区生态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绿地太少、水面太少,缺乏强大的城市“绿肺”功能。近期,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成都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将以立法形式对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生态区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下一步,还将把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工程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加快打造“六湖八区”的大都市湿地景观,争取树立人水和谐、水兴城盛的典范。

      城市发展环境成就“成功之都”

      记者:成都近日入选了“2012连氏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您如何看待这项荣誉?

      黄新初:政务环境,是最重要的发展环境之一。省委书记王东明到成都调研,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成都正按照“应简尽简”的原则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强区、放权强镇的事权改革,加快健全天府新区管理机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把成都打造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政务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同时,积极推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决策程序和机制。“北改”工程的决策源头就来自于群众,是一项典型的问政于网、问计于民的重大决策,今后对城市发展、建设、管理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我们将广泛拓展参与渠道,让群众真正成为城市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我们相信,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就是最重要的“筑巢工程”,才能让成都成为全球资本、技术、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才能让这座西部的“成功之都”大放异彩。(记者 王怀 刘莉)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