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 2024年07月25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盛夏时节,四川科技创新火热异常。探索世界科技前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7月19日宣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拉索”在“恒星工厂”获得宇宙线加速极限关键证据。开辟发展新赛道——成都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6月20日完成“首飞”,城市低空出行航线即将在成都开启,大众距离打“飞的”再近一步。颠覆性科技成果持续产出,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四川的分量越来越重。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一年来,四川牢记嘱托,坚决扛起这一重大使命,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以科技创新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我国加快建成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添动力

    聚焦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需突破领域,系统谋划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色牌匾、红色大字,这里坐落着“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

    与传统院校不同,它不再拘泥于“一校一院”,而是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从单一院校到多校多企,科技创新从单一团队到联合攻关的全方位融通。“不走寻常路”的背后,是四川对人工智能的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

    今年5月,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6个重大科技专项。其背后是区别于常规的科研组织形式,进行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资源集成和有组织科研,在一定时限内攻关一批“卡脖子”“掉链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一年来,四川聚焦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需突破领域,系统谋划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锦屏山深处地下2400米处,坐落着世界最深最大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今年4月,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在这里取得国际领先的轻暗物质——电子相互作用直接探测结果。

    一路向北,稻城县噶通镇群山之间,被称为“千眼天珠”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7月18日刚刚建成了稻城到成都的科学数据传输“高速路”,为其提升研究能力和开放合作水平奠定基础。

    为人类点亮“能源梦想”带来了新成果。6月,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这一发现将提升对核聚变的控制运行能力。

    全力打造“排头兵”,四川全力服务保障西部唯一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大科学装置集群陆续布局,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第二批蓄势待发。

    大力打造“集团军”,揭牌启动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有序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构筑起战略科技力量的坚实支撑。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四川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前瞻布局2000个基础研究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氮化镓运用到量子光源芯片上,让高集成光量子芯片成为可能;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功破译蛋白质测序难题,解码“生命天书”……创新机制让更多科技工作者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

    蓄势能

    制度松绑、系统集成,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车水马龙的成都市北二环,26层高的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创新大厦,在此矗立了10年。诞生于此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让这里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小岗村”。

    “先确权、后转化”的事前产权激励经验,让一众科研人员受益。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维清是其中之一,几年前,他将苎麻炭超级电容器技术作价,入股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形成300万支的年产能。

    从松绑“粗绳子”到解开“细绳子”,探索还在继续。今年1月,四川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面向全省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轮改革的“关键词”是全面深化,希望形成更强改革综合效应、更多终端转化成果。

    制度松绑,激荡创新“源头活水”;系统集成,则让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突飞猛进之势。

    为了打通院地合作的堵点,四川实施“聚源兴川”行动,建立56家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推动山地齿轨列车、北斗三号基带芯片、国产大飞机新型起落架系统等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转化。

    为了缓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的痛点,四川构建中试服务体系,启动建设“1+N”中试研发平台体系,组建运行四川省跨高校院所综合性中试服务平台,成立四川省中试研发有限公司,布局建设11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打造成都西部中试中心、乐山“中国绿色硅谷”创新基地、中国牙谷科创园公共研发孵化中心等中试研发基地,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四川试验和诞生。

    为了破解产业链上的难点,四川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聚焦“卡脖子”技术,围绕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破冰”,力争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群体性技术突破,为产业发展闯出新路。

    添活力

    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以6个重大科技专项切入,四川企业正在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底,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医用回旋加速器出口至肯尼亚,成为首台落地海外的“中国造”医用回旋加速器;今年6月底,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eVTOL AE200首次公开试飞,对核心系统功能和各类安全系统的验证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以后的量产机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四川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三强计划”,

    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去年,四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7万家、同比增长16.1%,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万家、同比增长12.4%;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首次提升至60.3%。

    面向未来,四川还将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还要组建一批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和高校院所,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共同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11月,川渝共同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当前,四川深入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与重庆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持续推进川渝外国高端人才资质互认和资源共享,川渝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还启动川渝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行动,会同重庆组建首个跨区域的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3家。

    放眼更大范围,四川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优化创新环境的步伐也在加快。

    去年12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邀请全世界科学家来中国集智攻关;今年初,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启动;7月,《四川海外智力集聚计划实施办法》印发;“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持续深入实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四川目前积极拓展全球创新网络,优化创新环境,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持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在深入推进科技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记者 高杲 宁宁)

    地标打卡

    成都科学城

    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创新策源极核,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签约重大项目270余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被誉为“国之重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总量居四川首位。

    一年来,成都科学城范围内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已实体化运行。以12平方公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为主要承载,集中布局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交叉研究平台5个、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等科教基础设施7个、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22个。

    一年来,成都科学城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天府英才计划”。引育国家、省、市人才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864名,高端科研人才5000余名,本科以上学历落户人才超19万人。

    一年来,四川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战略科技力量

    新获批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0家省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

    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

    关键技术

    2023年支持基础研究项目超2000项

    深入推进轨道交通等9个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动力电池等7个创新联合体

    建成22家国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前沿技术落地

    建立56家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

    推动山地齿轨列车等49个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转化

    布局建设11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

    全省各类中试研发平台总数达到160家

    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951.6亿元、增长18.3%,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科技创新体

    2023年,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万家、同比增长16.1%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万家、同比增长12.4%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突破60%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 2024年07月25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盛夏时节,四川科技创新火热异常。探索世界科技前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7月19日宣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拉索”在“恒星工厂”获得宇宙线加速极限关键证据。开辟发展新赛道——成都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6月20日完成“首飞”,城市低空出行航线即将在成都开启,大众距离打“飞的”再近一步。颠覆性科技成果持续产出,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四川的分量越来越重。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一年来,四川牢记嘱托,坚决扛起这一重大使命,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以科技创新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我国加快建成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添动力

    聚焦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需突破领域,系统谋划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色牌匾、红色大字,这里坐落着“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

    与传统院校不同,它不再拘泥于“一校一院”,而是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从单一院校到多校多企,科技创新从单一团队到联合攻关的全方位融通。“不走寻常路”的背后,是四川对人工智能的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

    今年5月,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6个重大科技专项。其背后是区别于常规的科研组织形式,进行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资源集成和有组织科研,在一定时限内攻关一批“卡脖子”“掉链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一年来,四川聚焦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需突破领域,系统谋划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锦屏山深处地下2400米处,坐落着世界最深最大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今年4月,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在这里取得国际领先的轻暗物质——电子相互作用直接探测结果。

    一路向北,稻城县噶通镇群山之间,被称为“千眼天珠”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7月18日刚刚建成了稻城到成都的科学数据传输“高速路”,为其提升研究能力和开放合作水平奠定基础。

    为人类点亮“能源梦想”带来了新成果。6月,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这一发现将提升对核聚变的控制运行能力。

    全力打造“排头兵”,四川全力服务保障西部唯一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大科学装置集群陆续布局,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第二批蓄势待发。

    大力打造“集团军”,揭牌启动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有序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构筑起战略科技力量的坚实支撑。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四川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前瞻布局2000个基础研究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氮化镓运用到量子光源芯片上,让高集成光量子芯片成为可能;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功破译蛋白质测序难题,解码“生命天书”……创新机制让更多科技工作者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

    蓄势能

    制度松绑、系统集成,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车水马龙的成都市北二环,26层高的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创新大厦,在此矗立了10年。诞生于此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让这里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小岗村”。

    “先确权、后转化”的事前产权激励经验,让一众科研人员受益。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维清是其中之一,几年前,他将苎麻炭超级电容器技术作价,入股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形成300万支的年产能。

    从松绑“粗绳子”到解开“细绳子”,探索还在继续。今年1月,四川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面向全省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轮改革的“关键词”是全面深化,希望形成更强改革综合效应、更多终端转化成果。

    制度松绑,激荡创新“源头活水”;系统集成,则让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突飞猛进之势。

    为了打通院地合作的堵点,四川实施“聚源兴川”行动,建立56家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推动山地齿轨列车、北斗三号基带芯片、国产大飞机新型起落架系统等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转化。

    为了缓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的痛点,四川构建中试服务体系,启动建设“1+N”中试研发平台体系,组建运行四川省跨高校院所综合性中试服务平台,成立四川省中试研发有限公司,布局建设11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打造成都西部中试中心、乐山“中国绿色硅谷”创新基地、中国牙谷科创园公共研发孵化中心等中试研发基地,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四川试验和诞生。

    为了破解产业链上的难点,四川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聚焦“卡脖子”技术,围绕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破冰”,力争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群体性技术突破,为产业发展闯出新路。

    添活力

    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以6个重大科技专项切入,四川企业正在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底,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医用回旋加速器出口至肯尼亚,成为首台落地海外的“中国造”医用回旋加速器;今年6月底,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eVTOL AE200首次公开试飞,对核心系统功能和各类安全系统的验证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以后的量产机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四川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三强计划”,

    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去年,四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7万家、同比增长16.1%,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万家、同比增长12.4%;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首次提升至60.3%。

    面向未来,四川还将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还要组建一批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和高校院所,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共同承担重大攻关任务。”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11月,川渝共同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当前,四川深入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与重庆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持续推进川渝外国高端人才资质互认和资源共享,川渝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还启动川渝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行动,会同重庆组建首个跨区域的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3家。

    放眼更大范围,四川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优化创新环境的步伐也在加快。

    去年12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邀请全世界科学家来中国集智攻关;今年初,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启动;7月,《四川海外智力集聚计划实施办法》印发;“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持续深入实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四川目前积极拓展全球创新网络,优化创新环境,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持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在深入推进科技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记者 高杲 宁宁)

    地标打卡

    成都科学城

    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创新策源极核,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签约重大项目270余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被誉为“国之重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总量居四川首位。

    一年来,成都科学城范围内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已实体化运行。以12平方公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为主要承载,集中布局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交叉研究平台5个、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等科教基础设施7个、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22个。

    一年来,成都科学城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天府英才计划”。引育国家、省、市人才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864名,高端科研人才5000余名,本科以上学历落户人才超19万人。

    一年来,四川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战略科技力量

    新获批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0家省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

    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

    关键技术

    2023年支持基础研究项目超2000项

    深入推进轨道交通等9个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动力电池等7个创新联合体

    建成22家国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前沿技术落地

    建立56家中央在川大院大所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

    推动山地齿轨列车等49个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转化

    布局建设11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

    全省各类中试研发平台总数达到160家

    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951.6亿元、增长18.3%,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科技创新体

    2023年,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万家、同比增长16.1%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万家、同比增长12.4%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突破60%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