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旅慢游”交通体系建设成效初显
交旅融合试点 四川全速冲刺跑
交旅融合试点 四川全速冲刺跑
巴中市南江县北部米仓山峡谷中的林间道路。邱海鹰 摄(C视觉资料图片)
九寨沟景区内配套的停车点位。记者 李向雨 摄
7月9日,川青铁路已开通的末梢站点镇江关站游客如织。“每天有近7000人次到发。”镇江关站站长殷建介绍,目前,镇江关站是距黄龙、九寨沟两大世界自然遗产最近的火车站,因此小站成了景区集散地,贴着“镇江关—九寨沟”路牌的旅游大巴不断驶出停车场。
公铁融合,提升川青铁路转换效率,是四川打造大九寨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2020年,交通运输部批复四川开展交通强国交旅融合发展试点,提出通过3—5年时间试点,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探索,四川“快旅慢游”交通体系建设成效初显。日前,全省交旅融合发展交通强国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为交旅融合发展试点按下“冲刺按钮”。
快进
构建大通道 实现多种交通方式衔接
就在同一日,镇江关站门口,手持“到黄龙、九寨沟包车”招牌的导游在迎接提前约好的游客,安徽游客毛珍慧就是其中之一。此前,她在做了攻略后,选择“火车+汽车”的方式前往九寨沟:“从成都出发,大概5个小时就能到,比只坐大巴节省一半时间。”
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但因交通条件制约,部分景点“养在深闺人未识”。作为铁路大通道的川青铁路,将实现到川西旅游圈的“快进”。今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大九寨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一方面要优化川青铁路松潘站、黄龙九寨站等火车站站前广场功能布局,提升进出站交叉口安全通行能力和站场交通转换能力;另一方面要制定“公铁联运”高效集散方案,强化公路、铁路的信息互通共享,提前研判旅客到发规律和出行目的地分布,建立适应旅客流量和接驳需求的动态运力调度机制。
2023年11月,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开通运营当天,阿坝州境内两个车站——茂县站和镇江关站,不同类型的接驳车同步上线。接驳车运行时间根据铁路运行时间调整,旅客不用担心“到站后无车可坐”。
围绕交旅融合,阿坝州还进行了创新尝试。今年春节、“五一”期间,当地联合铁路部门推出川青铁路镇江关站旅游客运专列,由旅行社统一组织、公路运输统一调度,实现游客“下火车、上包车、进景区”无缝衔接。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九寨沟县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和29%。交通带来的人流,正在成为地方旅游发展的资金流。
除了川青铁路,“快进”进入大九寨的另一条大通道——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内全线通车,届时从成都出发,仅需4小时左右就能抵达九寨沟县城。
公铁融合正在为更多景区带来助力。6月27日,巴中至南充高铁开通,这条纵贯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的线路,将多个红色旅游点位“串珠成链”。第二天,通江至巴中东站的红色旅游专线就开通了。目前正值暑运,巴南高铁部分车次一票难求,“火车+汽车”的便捷出行,让红色旅游成为新风尚。
慢游
完善体系做优服务 并沉浸融入旅游景点
进入暑期,前往瓦屋山避暑的人多了起来。“省道308线瓦屋山快速通道上的服务区正在抓紧建设,争取8月投用。”洪雅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伍建松说。
瓦屋山快速通道是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的重点项目,于2023年4月建成通车。该快速通道串联了瓦屋山、柳江古镇、玉屏山、七里坪等多个景区,将成都到瓦屋山景区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瓦屋山快速通道开通后,旅游客流明显增加。
来旅游的人多了,对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瓦屋山快速通道服务区建在瓦屋山镇和瓦屋山景区大门之间,游客正好可以在这里休憩一会儿。”伍建松介绍,服务区可以停车、充电、购物,特设地方土特产专卖区,此外还打造了观景平台。
近年来,随着交旅融合的深入推进,高速公路上常见的服务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旅游景区的国省干道上。
在国道318线的“摄影天堂”新都桥,一座主题服务区正拔地而起。主题服务区意味着这个服务区不仅有停车、充电、购物等服务功能,还有着突出的主题和鲜明的特色,是旅游公路上的一大看点。“我们将把新都桥服务区打造成集‘车充电、人吸氧、车加氢、站供暖’于一体的近零碳服务区,努力建成普通国省干线服务区标杆。”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说。
像这样的主题服务区,国道318线上规划了好几座。上述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扩能建设、提质改造等,国道318线通行条件大为改善,旅游发展瓶颈得到缓解。202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示范区,打造“中国最美高原景观大道”,国道318线正是建设重点之一。不同于以前以公路本身建设为重点,国道318线的交旅融合建设,包括了提升充电、如厕、通信质量等基础功能,以及打造提供更多服务功能的服务区、服务节点。
无论公路建设还是服务区建设,都是四川打造“快旅慢游”交通体系的内容。近年来,四川在不断补短板、畅通“快进”通道的同时,着力构建“慢游”交通系统。四川相继提出打造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九寨交旅融合示范区,编制红色旅游交通专项方案和规划,一方面充分提升旅游资源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加强公路交通与城市道路、景区道路的顺畅连接,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旅游环线,构建“慢游”交通网络。
作为四川国省道地方公路中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地方公路,建设中的米仓大道是巴中旅游大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中北部山区唯一一条横向通道,短短85公里,连接了30多个乡镇,将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区等7个重要景区连成黄金旅游片区。
“米仓大道不仅是致富路、产业路,也是旅游路。”巴中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米仓大道将最新的旅游设计理念融入建设中,在沿线3个地段,设置了全长29公里的慢游道,游客可以通过步行、骑车等方式,更深入地体验美景,“还设置了大量观景平台、特色驿站,让游客能充分休闲。”
造景
实施道路旅游化改造 让路成为景的一部分
北有川九路,南有理亚路。这两条公路,是四川交通两颗“明珠”、大香格里拉环线的重要通道,融入了最新的设计理念。深入推进交旅融合发展,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已于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中涅槃重生,理塘至亚丁公路也将迎来蝶变——在全省交旅融合发展交通强国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理亚路旅游化改造概念规划设计首次亮相。
“此前理亚路的建设,充分体现了路与景的融合,在新的旅游化改造中,我们希望路能成为景的一部分,能成为大香格里拉的文旅新地标。”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书豪介绍,旅游化改造不仅注重硬件提升,也强调软实力提升。一方面,要全面提升理亚路服务功能,比如停车区、休息区、观景台、服务区、养护站、交通安全设施等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优化完善,提升安全、通畅、便捷、体验感;另一方面,将梳理公路沿线特色文化,在观景平台的设置、标识标牌的更新、边坡挡墙的建设中,鲜明地凸显地方文化,打造地标节点,逐渐形成并深化“理亚路”文化品牌。“希望当提到大香格里拉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理亚路。”
以路为景,让公路成为旅游景区的一部分,是四川对旅游公路的定义。推动交旅融合发展迈向纵深,继农村旅游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和服务区有了设计和建设“说明书”后,今年4月,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推出四川交旅融合LOGO、《四川省旅游公路设计指南(试行)》、《四川省公路旅游标识体系(试行)》等“套餐”,对“什么是旅游公路”“新改建旅游公路如何设计”“既有公路如何进行旅游化改造”等,从设计源头进行了明确。这也意味着,每条旅游公路各不相同,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鼓励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交通运输厅还出台政策,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九寨交旅融合方案,对验收合格的旅游化养护性改造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拿出“真金白银”来激励。
目前,大蜀道交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正在编制中。与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九寨打造交旅融合环线不同,大蜀道交旅融合示范区将打造交旅融合廊道。
具体而言,将按照“打造文旅廊道、串联古今资源、提升游客体验、传承蜀道文化”思路,依据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四条古蜀道走向,打造4条大蜀道文旅走廊,并围绕区域独特资源,打造4条大蜀道特色风景道。通过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强化服务供给和品质,丰富蜀道文化内涵,推动交通与文化、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和持续发展,形成“通道畅行、走廊畅游、服务畅享、文化畅传”的大蜀道文化旅游交通廊道。(记者 王眉灵 文露敏 阿坝观察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