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技术创新中心或创新联合体,四川着力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难题
让实验室更好“牵手”生产线

  • 2024年06月03日 1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5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组建的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走到聚光灯下——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以及蓉创芯华公司等省内外优势力量强强联合,快速构建起一个创新链集群,短时间集聚芯片、算法、机器人等领域创新人才300余人。

    四川创新资源丰富,但仍然存在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现象。破解难题的一个思路,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或者创新联合体,让实验室“牵手”生产线。

    如何组建这些创新平台?有哪些新进展?记者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展开调查。

    数字人领域需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肖雪松最近迎来一桩喜事:四川省新增3款已完成备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明途WorkGPT大模型名列其中。

    依托这一大模型推出的工作数字人,并不是简单的形象克隆,更像一位数字分身,不仅能主动学习工作技能和经验,还能提供AI写作、视频创作、专家助手等服务,提高办公效率。

    就在3月,由明途科技组建的四川省智能数字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厅认定。在肖雪松看来,中心的诞生体现了数字人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急切需求。

    企业已品尝过“1+1>2”的果实。2022年起,明途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共同建立AI数字人联合实验室,通过改进大模型的底层算法,推理的精准性和意图理解能力增加30%至40%。

    重视“从0到1”创新,注重“原点突破式”创新,让更多科研成果加快变成产业成品和发展结果……实验室“牵手”生产线模式,已成为创新共识。

    翻开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的共建单位名单,省内外相关领域顶级产学研力量集中于此。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是智能感知和计算的创新策源地,无问芯穹、智谱华章专注于算力和大模型领域,谱算科技和普渡机器人提供相关应用场景……

    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专家、清华电子系主任助理鄂炎雄认为:“技术创新离不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中心的组建有利于形成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闭环,让更多项目在四川省内落地。”

    在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一环——中试方面,四川也有布局。近日,记者探访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智能硬件中试生态园时发现,智能硬件材料、元器件、射频芯片、检验检测、整机等环节的中试平台聚集于此,其中包括四川省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人工智能技术要以硬件产品的形态最终推广至市场,但大多数项目缺乏中试熟化的助力,这时就需要我们这样的专业平台来参与。”该平台运营方高新蜂鸟合伙人柏辉表示,从3月正式授牌以来,每周都有新客户前来洽谈相应的合作。

    科研和生产融合得从人才抓起

    4月底,高新蜂鸟承办的成都市第一期“中试+”技术经理人培训班顺利落幕。通过培训,技术经理人对于工艺优化、成本控制等环节将会更加熟悉,更有针对性。

    作为四川省首批人工智能领域中试研发平台,为何先从“人”身上下功夫?“让懂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参与中试过程,服务更多成果转化项目。”柏辉给出答案。他特别指出,培训并没有局限于智能硬件领域,还面向人工智能乃至更多产业方向。

    科研和生产融合,需要从人才抓起。四川省智能数字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省内院校沟通,为学校提供人工智能培训和实训服务,比如提供数字人模型技术平台、数字人能力平台、业务应用仿真平台和数字人硬件仿真平台等数字人仿真实训平台,全面支持人才培养。

    鄂炎雄介绍,除了产业前沿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中心,智能感算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中心也是建设目标之一。

    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羽翼日益丰满,目前已入驻13个项目,集聚芯片、算法、机器人等领域创新人才300多人。未来,中心将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成果为基础,集中力量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时,从应用端着手,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赋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多个行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依托四川省智能数字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明途科技开展了更大范围的合作。肖雪松表示,他们已接洽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展开决策智能算法、数字人知识图谱等方面的实质性研究。

    “中心还将推进数字人标准制定、位相分布在大模型及算法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肖雪松介绍,中心近日与重庆智算中心、德阳数发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数字人技术研发和应用携手合作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大。(记者 文露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组建技术创新中心或创新联合体,四川着力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难题
    让实验室更好“牵手”生产线

  • 2024年06月03日 1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5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组建的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走到聚光灯下——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以及蓉创芯华公司等省内外优势力量强强联合,快速构建起一个创新链集群,短时间集聚芯片、算法、机器人等领域创新人才300余人。

    四川创新资源丰富,但仍然存在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现象。破解难题的一个思路,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或者创新联合体,让实验室“牵手”生产线。

    如何组建这些创新平台?有哪些新进展?记者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展开调查。

    数字人领域需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肖雪松最近迎来一桩喜事:四川省新增3款已完成备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明途WorkGPT大模型名列其中。

    依托这一大模型推出的工作数字人,并不是简单的形象克隆,更像一位数字分身,不仅能主动学习工作技能和经验,还能提供AI写作、视频创作、专家助手等服务,提高办公效率。

    就在3月,由明途科技组建的四川省智能数字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厅认定。在肖雪松看来,中心的诞生体现了数字人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急切需求。

    企业已品尝过“1+1>2”的果实。2022年起,明途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共同建立AI数字人联合实验室,通过改进大模型的底层算法,推理的精准性和意图理解能力增加30%至40%。

    重视“从0到1”创新,注重“原点突破式”创新,让更多科研成果加快变成产业成品和发展结果……实验室“牵手”生产线模式,已成为创新共识。

    翻开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的共建单位名单,省内外相关领域顶级产学研力量集中于此。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是智能感知和计算的创新策源地,无问芯穹、智谱华章专注于算力和大模型领域,谱算科技和普渡机器人提供相关应用场景……

    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专家、清华电子系主任助理鄂炎雄认为:“技术创新离不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中心的组建有利于形成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闭环,让更多项目在四川省内落地。”

    在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一环——中试方面,四川也有布局。近日,记者探访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智能硬件中试生态园时发现,智能硬件材料、元器件、射频芯片、检验检测、整机等环节的中试平台聚集于此,其中包括四川省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人工智能技术要以硬件产品的形态最终推广至市场,但大多数项目缺乏中试熟化的助力,这时就需要我们这样的专业平台来参与。”该平台运营方高新蜂鸟合伙人柏辉表示,从3月正式授牌以来,每周都有新客户前来洽谈相应的合作。

    科研和生产融合得从人才抓起

    4月底,高新蜂鸟承办的成都市第一期“中试+”技术经理人培训班顺利落幕。通过培训,技术经理人对于工艺优化、成本控制等环节将会更加熟悉,更有针对性。

    作为四川省首批人工智能领域中试研发平台,为何先从“人”身上下功夫?“让懂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参与中试过程,服务更多成果转化项目。”柏辉给出答案。他特别指出,培训并没有局限于智能硬件领域,还面向人工智能乃至更多产业方向。

    科研和生产融合,需要从人才抓起。四川省智能数字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省内院校沟通,为学校提供人工智能培训和实训服务,比如提供数字人模型技术平台、数字人能力平台、业务应用仿真平台和数字人硬件仿真平台等数字人仿真实训平台,全面支持人才培养。

    鄂炎雄介绍,除了产业前沿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中心,智能感算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中心也是建设目标之一。

    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羽翼日益丰满,目前已入驻13个项目,集聚芯片、算法、机器人等领域创新人才300多人。未来,中心将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成果为基础,集中力量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时,从应用端着手,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赋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多个行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依托四川省智能数字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明途科技开展了更大范围的合作。肖雪松表示,他们已接洽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展开决策智能算法、数字人知识图谱等方面的实质性研究。

    “中心还将推进数字人标准制定、位相分布在大模型及算法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肖雪松介绍,中心近日与重庆智算中心、德阳数发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数字人技术研发和应用携手合作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大。(记者 文露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