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改革
新质生产力培育如何实现三轮同转
新质生产力培育如何实现三轮同转
“由于机制灵活,我们在4年时间里实现了从零起步到拥有上百颗在轨遥感卫星。”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分组讨论现场,眉山市委书记胡元坤的发言,引发不小关注。
机制灵活,源于当地在明确“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原则后,成立市属国有企业——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军此前从未涉足的商业卫星领域。截至目前,眉山已发射和运营遥感卫星100余颗。年内,以遥感卫星运行管理、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的中国西部卫星产业园将建设完成,从而改写我国遥感卫星产业版图。
眉山的案例,体现出创新、产业、改革三轮同转,对新质生产力培育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更是对此作出部署: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关键载体。
全会提出,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看来,产业创新的触角,应该覆盖包括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内的各种产业类型。
“特色优势产业要强化科技赋能,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中试服务水平。”德阳市委书记李文清介绍,围绕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都和德阳正携手延链补链,鼓励引导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开展技术集成攻关。截至目前,世界首台300兆瓦等级非补燃式压缩空气透平膨胀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已走下生产线。
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还离不开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翟刚介绍,今年初,四川全面启动实施“智改数转”行动,创新性编制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全省云上企业已突破40万户,但仍有不少企业存在着“不愿、不会、不能”等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各级纷纷围绕“指挥棒”展开探索。广元市委书记何树平介绍,当地出台了包括阶梯电价、节能奖励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引导当地电解铝企业主动降能耗,四川中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全链条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实现能耗降低30%以上,并成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首批认定的“绿电铝”企业。
会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是热门话题。“助力抓好人工智能1号创新工程,我们创新了技术攻关联合体以及跨学科集成攻关新机制。”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介绍,学校正在创新设立战略科学家等岗位,强化与省内外高校人才、设备共享,力争尽快取得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全会提出,要抓好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牵引性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校和科研院所。”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介绍,四川科教资源富集,但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大院大所,而非企业。以生物育种为例,全省八成以上的科技人员、设备平台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这意味着,想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必须用改革激发活力。
如何激发?“畅通从前端技术供给到中间中试转化到后端应用渠道,需要完善从‘实验室’到‘货架’的机制体制。”科技厅厅长吴群刚说。
“金融支持的力度必须强化。”省委副秘书长、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李文星说,要完善从“实验室”到“货架”的科技创新体制,必须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在李文星看来,要学习东部发达省份“投早投小、敢投善投”的成熟融资体系,“特别是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能够完成技术从研发到转化应用全周期的金融服务。”
如何激活人才创新潜力,是成都市市长王凤朝关注的重点。王凤朝介绍,目前,成都拥有47家中央在川科研机构、1.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人才规模数以百万计。接下来,成都将突出创新生态的营造,汇聚鼓励创新的强大合力,特别是赋予链主企业、科研院所更多的人才评价自主权。同时,围绕构建敢建敢闯敢投的制度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守信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免责政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预测容错机制,让创新人才轻装上阵。(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