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矿区生态,让“熊猫故乡”展新颜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实施

  • 2024年10月23日 08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0月21日,记者驾车沿国道351线来到雅安市宝兴县锅巴岩矿区。放眼望去,矿山边坡错落有致,满目皆绿,沿途不时有当地村民在售卖山药、蜂蜜等土特产品。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的雅安,在“人退猫进”的发展思路下,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也经历了转型发展,绿色矿山建设初见成效。

    雅安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的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四川成立省级层面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程联络组,积极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明确10项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着力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程6个子项目已全部开工,生态保护修复面积1.47万亩。该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亿元,计划修复历史遗留矿山面积10.55平方公里。

    系统修复“考手艺” 产业转型探索融合发展

    10月21日,记者在锅巴岩矿区看到,原本裸露的矿山岩壁上长出绿草与小树。“这得益于客土喷播等技术的运用。”宝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冯邦国说。

    锅巴岩矿区位于宝兴县蜂桶寨乡和硗碛藏族乡,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白色大理石产地之一,位于其内的9座矿山盛产的高品质汉白玉远销世界各地。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时指出,锅巴岩矿区生态修复滞后,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需开展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

    雅安市闻令而动,严格对标对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推进反馈问题整改,严格纠正违法行为。尤其是严肃查处违规用林、用地的行为,恢复3000亩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退出侵占自然保护地的26.27亩违规矿区并完成覆土复绿,整改2个违规弃渣点。

    累计修复面积80余万平方米、削坡回填土方49.2万立方米、砌筑堡坎挡墙30.1千米、修筑截排水沟40.7千米、卸载矿渣264.3万吨、种树及扦插柳条49.27万株……一系列数据显示,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矿区地处高寒高海拔区域,其高陡的坡度、遍布的碎石块以及贫瘠的土壤含量,给矿山生态修复造成不小的难度。”冯邦国介绍,如今看到的绿色植被,都是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的可在当地种植生长的品种,再将原本的矿渣与石块整形加固后覆土培植而成。

    产业也在升级。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面,仅大理石矿开采方式就从原先的爆破开采、简单机械开采逐渐升级到平台开采、地下硐采。随着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开采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日益减小。在矿山生态修复基础上,雅安充分挖掘大熊猫、红色旅游、茶马古道等域内特色资源,探索推动生态、产业、文化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同时,雅安正积极探索“熊猫碳汇”开发,预计产生330余万吨减排量,年均可产生收益约1000万元。

    从复绿到保绿 打造动物爱光顾的持久“高颜值”

    10月22日,一场小雨过后,薄雾散去。记者沿雅西高速前往石棉县,远远望去,青山绿水间能清晰地看到一块约6000平方米大熊猫图案的山坡。这个由毛杜鹃和金叶假连翘等组成的大熊猫图案,正是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板厂沟尾矿库修复项目,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最近天气不错,正是补栽补种的好时候。”10月21日,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棉管理处副处长龙云介绍,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板厂沟尾矿库修复项目占地总面积约245公顷,今年8月完成修复,进入常态化管理和后期维护阶段。

    石棉县多高山和峡谷,过去这里因石棉矿开采而形成尾矿库,汛期地质灾害频发,危害群众生命安全。尾矿库所在的山坡坡度约有40度,无论是蓄水还是种植植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地有针对性地对坡面进行“整形”:建步道、搭平台、设挡墙以减缓坡度至25度左右,再推进修复工作,实施覆土、植草等多项措施,才让该片区慢慢变绿。

    不过,受今年夏季干旱和强降雨影响,无人机和人工巡查发现个别植物有根系损伤或抗病力、适应性差的情况,今后的每年4月和9月都会补种植物,它们多为油松、侧柏等乔木,以确保修复地区持续拥有绿色“高颜值”。

    当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计划修复历史遗留矿山面积10.55平方公里,通过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将有效恢复大熊猫栖息地及生态廊道、消除地质安全隐患、增加植被覆盖等。两只放归大熊猫“淘淘”“华妍”不久前也被同时拍到出现在距离这块修复地30公里处的石棉山野,这也是石棉作为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取得的重要科研进展。

    丰富的植被组成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野生动物光顾。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村民杨汉彬回忆,得益于自然修复和日常监督,现在泥土被树根稳固住,灾害发生频率相对变少,“大熊猫来‘串门’的次数也变多了。”

    “如今,大熊猫‘伞护效应’得到有效发挥,绝迹多年的金钱豹、棕背田鸡、黄腰响蜜鴷、大卫两栖甲等珍稀动物相继重现在雅安山林。”龙云说,对当地老百姓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偶遇”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记者 周海波 李婷 雅安观察 张超 廖诗雪 黄刚)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修复矿区生态,让“熊猫故乡”展新颜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实施

  • 2024年10月23日 08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0月21日,记者驾车沿国道351线来到雅安市宝兴县锅巴岩矿区。放眼望去,矿山边坡错落有致,满目皆绿,沿途不时有当地村民在售卖山药、蜂蜜等土特产品。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的雅安,在“人退猫进”的发展思路下,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也经历了转型发展,绿色矿山建设初见成效。

    雅安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的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四川成立省级层面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程联络组,积极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明确10项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着力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程6个子项目已全部开工,生态保护修复面积1.47万亩。该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亿元,计划修复历史遗留矿山面积10.55平方公里。

    系统修复“考手艺” 产业转型探索融合发展

    10月21日,记者在锅巴岩矿区看到,原本裸露的矿山岩壁上长出绿草与小树。“这得益于客土喷播等技术的运用。”宝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冯邦国说。

    锅巴岩矿区位于宝兴县蜂桶寨乡和硗碛藏族乡,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白色大理石产地之一,位于其内的9座矿山盛产的高品质汉白玉远销世界各地。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时指出,锅巴岩矿区生态修复滞后,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需开展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

    雅安市闻令而动,严格对标对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推进反馈问题整改,严格纠正违法行为。尤其是严肃查处违规用林、用地的行为,恢复3000亩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退出侵占自然保护地的26.27亩违规矿区并完成覆土复绿,整改2个违规弃渣点。

    累计修复面积80余万平方米、削坡回填土方49.2万立方米、砌筑堡坎挡墙30.1千米、修筑截排水沟40.7千米、卸载矿渣264.3万吨、种树及扦插柳条49.27万株……一系列数据显示,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矿区地处高寒高海拔区域,其高陡的坡度、遍布的碎石块以及贫瘠的土壤含量,给矿山生态修复造成不小的难度。”冯邦国介绍,如今看到的绿色植被,都是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的可在当地种植生长的品种,再将原本的矿渣与石块整形加固后覆土培植而成。

    产业也在升级。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面,仅大理石矿开采方式就从原先的爆破开采、简单机械开采逐渐升级到平台开采、地下硐采。随着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开采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日益减小。在矿山生态修复基础上,雅安充分挖掘大熊猫、红色旅游、茶马古道等域内特色资源,探索推动生态、产业、文化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同时,雅安正积极探索“熊猫碳汇”开发,预计产生330余万吨减排量,年均可产生收益约1000万元。

    从复绿到保绿 打造动物爱光顾的持久“高颜值”

    10月22日,一场小雨过后,薄雾散去。记者沿雅西高速前往石棉县,远远望去,青山绿水间能清晰地看到一块约6000平方米大熊猫图案的山坡。这个由毛杜鹃和金叶假连翘等组成的大熊猫图案,正是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板厂沟尾矿库修复项目,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最近天气不错,正是补栽补种的好时候。”10月21日,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棉管理处副处长龙云介绍,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板厂沟尾矿库修复项目占地总面积约245公顷,今年8月完成修复,进入常态化管理和后期维护阶段。

    石棉县多高山和峡谷,过去这里因石棉矿开采而形成尾矿库,汛期地质灾害频发,危害群众生命安全。尾矿库所在的山坡坡度约有40度,无论是蓄水还是种植植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地有针对性地对坡面进行“整形”:建步道、搭平台、设挡墙以减缓坡度至25度左右,再推进修复工作,实施覆土、植草等多项措施,才让该片区慢慢变绿。

    不过,受今年夏季干旱和强降雨影响,无人机和人工巡查发现个别植物有根系损伤或抗病力、适应性差的情况,今后的每年4月和9月都会补种植物,它们多为油松、侧柏等乔木,以确保修复地区持续拥有绿色“高颜值”。

    当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计划修复历史遗留矿山面积10.55平方公里,通过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将有效恢复大熊猫栖息地及生态廊道、消除地质安全隐患、增加植被覆盖等。两只放归大熊猫“淘淘”“华妍”不久前也被同时拍到出现在距离这块修复地30公里处的石棉山野,这也是石棉作为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取得的重要科研进展。

    丰富的植被组成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野生动物光顾。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村民杨汉彬回忆,得益于自然修复和日常监督,现在泥土被树根稳固住,灾害发生频率相对变少,“大熊猫来‘串门’的次数也变多了。”

    “如今,大熊猫‘伞护效应’得到有效发挥,绝迹多年的金钱豹、棕背田鸡、黄腰响蜜鴷、大卫两栖甲等珍稀动物相继重现在雅安山林。”龙云说,对当地老百姓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偶遇”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记者 周海波 李婷 雅安观察 张超 廖诗雪 黄刚)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