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
写好民生答卷 擦亮幸福底色

  • 2024年01月23日 07时3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月10日,在宜宾市市级机关幼儿园(宜宾市婴幼儿养育中心),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进行游戏。庄歌尔 摄(C视觉)

    3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1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这一讯息。

    办好民生实事,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去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细化实化工作举措,把民生好事办好、民生实事办实。

    1月22日,来自省政府办公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计划安排资金1938.32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级财政实际拨付资金2091.12亿元,占计划安排的107.9%。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省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量谋划和推进全省30件民生实事,用一项项彰显温度和关怀的实招硬招夯实民生之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勾勒出一幅幅温暖人心的民生画卷。

    建机制强保障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一周前,300名省政府第一届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名单正式出炉。未来5年,他们将以兼职形式参与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征集、过程监督、成效评估等工作。

    创新监督方式,走好群众路线,省政府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创新组建省政府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队伍,旨在借助更广泛群众的目光,多维度观察全省各地的民生工作,及时精准掌握项目进度和百姓诉求,共促省级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不懈追求,每年统筹实施30件省级民生实事,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去年初,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确定了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对办好民生实事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为更好统筹推进省级民生实事,努力把政府服务群众工作做得更实,省政府办公厅调整组建民主决策与监督工作联络内设机构专责抓落实,并建立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统筹、省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提供项目资金保障、17家省级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的“1+2+17”工作推进体系,制定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编制、分解、督查等流程规范,新增公众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票选举措,最大限度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省政府办公厅建立健全民生实事“台账管理+日常督导+定期调度通报”督查工作机制,首次将30件民生实事单独列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并于去年9月对全省21个市(州)全覆盖开展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和资金执行情况专项督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升民生实事年度目标绩效考评分值占比,督促各地各责任单位全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省委、省政府率先垂范,各地坚持高位谋划推动,全面落实相关部署要求。成都市把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作为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建立“点对点”提示分管市领导机制;雅安市建立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常务会按季听取民生实事项目进度汇报制度,组建起12个工作专班;广安市建立黄橙红“三色预警”制度,分类制定推进举措……各级党委政府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

    增供给提质量

    确保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厨房和餐厅都改造了,院子里很漂亮,干净整洁的活动区也让人舒心。”1月15日,广元市利州区社会福利院里,入院3年多的67岁老人王为民正坐在院子里悠闲地晒着太阳。

    去年,广元市利州区社会福利院进行了厨房食堂升级、宿舍适老化改造,并新建了一些附属设施等,于去年底全部改造完成。此类提质改造项目是2023年新纳入的省级民生实事之一——“增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功能”项目的重要内容。

    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我省各地各部门(单位)将养老育幼事业发展作为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抓手,集中人财物定向发力,加速补齐养老育幼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升服务供给质效,确保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将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升新纳入省级民生实事,着力增强县级失能失智老年养护院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功能,有效解决养老机构适老化程度较低、设施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在全国率先开展失能老人健康“敲门行动”,并新纳入省级民生实事,截至去年底,全省失能老人健康“敲门行动”已覆盖23.69万人。

    将公办幼儿园建设新纳入省级民生实事,截至去年底,已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00所,完成目标任务,“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各地多措并举,同步推进“一老一小”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内江市在威远县试点推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运营管理模式,将县级失能照护中心和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委托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进行运营管理,有效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广安市坚持把最优地段留给公办幼儿园,2018年以来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170所、累计增加学位6万余个,成为全省首个全域整体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的市(州)……增供给、提质量,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推进,让“朝阳”更红、“夕阳”更美。

    补短板强弱项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民生保障的幸福底色是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

    对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要求,我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力推动系列兜底保障政策落地见效。城乡低保人均标准分别比2022年提高60元、53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22年的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

    这些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成绩单”,揭示了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看就业。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就业政策和资源支持力度。去年全省脱贫人口就业、“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打造项目超序时进度推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

    ——看交通。着眼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较大规模人口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的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364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03.7%。农村铁索桥改公路桥项目的相继完工,标志着我省连续五年实施的铁索桥改公路桥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看住房。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全省建成40个省级安全社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完工4900部,纳入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5293个小区全部开工。

    ——看服务。截至去年底,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206个、文化馆205个、美术馆57个、综合文化站4083个、博物馆和纪念馆158个;建成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000个,有效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

    助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各地不断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宜宾市建立主动发现、定期复核、动态调整“三项机制”,着力提高服务精准度,让残疾人“两项补贴”应享尽享、应退尽退、应补尽补;内江市建成“一卡通”救助资金发放操作系统,实现所有民生资助类项目从申报、评议、公示、审核、发放的全流程全闭环全线上“阳光发放”;资阳市雁江区打造“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新模式,在“法治雁江”微信公众号设置专栏,开通农民工维权、弱势群体法律援助一键申请的“绿色通道”,实现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

    听民声重民意

    持之以恒增进百姓福祉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去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首次联合开展省级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督查。这也是2005年四川省实施民生实事以来,我省针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专项督查行动。兵分8路、为期9天的专项督查,覆盖全省21个市(州),通过明察暗访相结合、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调查核实与走访了解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检查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资金执行情况,并收集、征求拟纳入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

    专项督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项目实施进度不平衡、部分资金拨付进度较慢、民生实事功能发挥不充分、个别工程类项目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针对发现的问题,省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进一步进行抽查核实,各市(州)建立整改台账,逐一研究部署,限期对账销号,省级各责任单位认真梳理、系统研究各部门(单位)所涉民生实事项目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分类处置。据悉,针对资金保障方面的问题,省政府办公厅正会同财政厅进行专题研究,拟整合资源,探索设立省级民生专项基金,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民生就在身边,要用心体味和真正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担心、最闹心、最期待的问题,每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30件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省长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掷地有声。

    2024年的省级民生实事如何干?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点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按照兜底类民生项目“对标全国水平、符合四川实际、分项逐步提标、加快提升排位”,品质生活提升类民生项目坚持经济大省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需求有效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广泛征集和科学编制,目前实施方案已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下发。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省委、省政府将继续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实招、求实效,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记者 刘佳 李丹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
    写好民生答卷 擦亮幸福底色

  • 2024年01月23日 07时3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月10日,在宜宾市市级机关幼儿园(宜宾市婴幼儿养育中心),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进行游戏。庄歌尔 摄(C视觉)

    3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1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这一讯息。

    办好民生实事,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去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细化实化工作举措,把民生好事办好、民生实事办实。

    1月22日,来自省政府办公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计划安排资金1938.32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级财政实际拨付资金2091.12亿元,占计划安排的107.9%。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省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量谋划和推进全省30件民生实事,用一项项彰显温度和关怀的实招硬招夯实民生之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勾勒出一幅幅温暖人心的民生画卷。

    建机制强保障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一周前,300名省政府第一届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名单正式出炉。未来5年,他们将以兼职形式参与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征集、过程监督、成效评估等工作。

    创新监督方式,走好群众路线,省政府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创新组建省政府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队伍,旨在借助更广泛群众的目光,多维度观察全省各地的民生工作,及时精准掌握项目进度和百姓诉求,共促省级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不懈追求,每年统筹实施30件省级民生实事,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去年初,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确定了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对办好民生实事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为更好统筹推进省级民生实事,努力把政府服务群众工作做得更实,省政府办公厅调整组建民主决策与监督工作联络内设机构专责抓落实,并建立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统筹、省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提供项目资金保障、17家省级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的“1+2+17”工作推进体系,制定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编制、分解、督查等流程规范,新增公众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票选举措,最大限度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省政府办公厅建立健全民生实事“台账管理+日常督导+定期调度通报”督查工作机制,首次将30件民生实事单独列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并于去年9月对全省21个市(州)全覆盖开展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和资金执行情况专项督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升民生实事年度目标绩效考评分值占比,督促各地各责任单位全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省委、省政府率先垂范,各地坚持高位谋划推动,全面落实相关部署要求。成都市把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作为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建立“点对点”提示分管市领导机制;雅安市建立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常务会按季听取民生实事项目进度汇报制度,组建起12个工作专班;广安市建立黄橙红“三色预警”制度,分类制定推进举措……各级党委政府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

    增供给提质量

    确保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厨房和餐厅都改造了,院子里很漂亮,干净整洁的活动区也让人舒心。”1月15日,广元市利州区社会福利院里,入院3年多的67岁老人王为民正坐在院子里悠闲地晒着太阳。

    去年,广元市利州区社会福利院进行了厨房食堂升级、宿舍适老化改造,并新建了一些附属设施等,于去年底全部改造完成。此类提质改造项目是2023年新纳入的省级民生实事之一——“增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功能”项目的重要内容。

    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我省各地各部门(单位)将养老育幼事业发展作为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抓手,集中人财物定向发力,加速补齐养老育幼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升服务供给质效,确保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将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升新纳入省级民生实事,着力增强县级失能失智老年养护院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功能,有效解决养老机构适老化程度较低、设施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在全国率先开展失能老人健康“敲门行动”,并新纳入省级民生实事,截至去年底,全省失能老人健康“敲门行动”已覆盖23.69万人。

    将公办幼儿园建设新纳入省级民生实事,截至去年底,已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00所,完成目标任务,“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各地多措并举,同步推进“一老一小”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内江市在威远县试点推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运营管理模式,将县级失能照护中心和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委托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进行运营管理,有效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广安市坚持把最优地段留给公办幼儿园,2018年以来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170所、累计增加学位6万余个,成为全省首个全域整体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的市(州)……增供给、提质量,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推进,让“朝阳”更红、“夕阳”更美。

    补短板强弱项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民生保障的幸福底色是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

    对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要求,我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力推动系列兜底保障政策落地见效。城乡低保人均标准分别比2022年提高60元、53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22年的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

    这些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成绩单”,揭示了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看就业。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就业政策和资源支持力度。去年全省脱贫人口就业、“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打造项目超序时进度推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

    ——看交通。着眼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较大规模人口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的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364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103.7%。农村铁索桥改公路桥项目的相继完工,标志着我省连续五年实施的铁索桥改公路桥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看住房。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全省建成40个省级安全社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完工4900部,纳入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5293个小区全部开工。

    ——看服务。截至去年底,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206个、文化馆205个、美术馆57个、综合文化站4083个、博物馆和纪念馆158个;建成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000个,有效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

    助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各地不断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宜宾市建立主动发现、定期复核、动态调整“三项机制”,着力提高服务精准度,让残疾人“两项补贴”应享尽享、应退尽退、应补尽补;内江市建成“一卡通”救助资金发放操作系统,实现所有民生资助类项目从申报、评议、公示、审核、发放的全流程全闭环全线上“阳光发放”;资阳市雁江区打造“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新模式,在“法治雁江”微信公众号设置专栏,开通农民工维权、弱势群体法律援助一键申请的“绿色通道”,实现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

    听民声重民意

    持之以恒增进百姓福祉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去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首次联合开展省级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督查。这也是2005年四川省实施民生实事以来,我省针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专项督查行动。兵分8路、为期9天的专项督查,覆盖全省21个市(州),通过明察暗访相结合、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调查核实与走访了解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检查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资金执行情况,并收集、征求拟纳入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

    专项督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项目实施进度不平衡、部分资金拨付进度较慢、民生实事功能发挥不充分、个别工程类项目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针对发现的问题,省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进一步进行抽查核实,各市(州)建立整改台账,逐一研究部署,限期对账销号,省级各责任单位认真梳理、系统研究各部门(单位)所涉民生实事项目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分类处置。据悉,针对资金保障方面的问题,省政府办公厅正会同财政厅进行专题研究,拟整合资源,探索设立省级民生专项基金,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民生就在身边,要用心体味和真正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担心、最闹心、最期待的问题,每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30件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省长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掷地有声。

    2024年的省级民生实事如何干?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点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按照兜底类民生项目“对标全国水平、符合四川实际、分项逐步提标、加快提升排位”,品质生活提升类民生项目坚持经济大省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需求有效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广泛征集和科学编制,目前实施方案已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下发。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省委、省政府将继续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实招、求实效,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记者 刘佳 李丹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