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首季,全省民营经济主要指标稳定向好——
四川民营经济涌动澎湃活力
四川民营经济涌动澎湃活力
5月17日,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光伏组件项目建设现场,吊臂起落,机器轰鸣。项目建设总体进度已经过半,有望在本年度内投产,建成后将成为西南首个大规模光伏组件生产基地。
从成都平原到长江之滨,民营经济正涌动澎湃活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围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省委、省政府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经济持续回暖,政策措施加力显效,全省民营经济主要指标稳定向好。
创新引领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这10余年来,我们坚持下来了,靠的是技术创新。”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面对曾经的行业寒冬,通威旗下永祥股份通过四次技术变革,大幅降低硅料生产成本,让企业跻身全球多晶硅企业第一梯队。“双碳”目标下,光伏行业保持高景气度,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65.59%。
作为行业龙头,如今公司不仅在光伏电池片技术和成本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还全面发力组件环节,打通全产业链,加快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底气。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舞台上越来越活跃的角色。
5月17日,在成都高新区的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臂灵活抓取、机器声轰鸣不断、工人忙碌作业……一套套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产品有序“下线”。
长期以来,国内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市场被几大外资巨头垄断,凭借持续多年的科研投入和产学研合作,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掌握了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从配方到工艺的全部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取得技术优势。
“去年公司一举拿下长安汽车这个大客户,在乘用车市场实现订单零的突破。”公司副总经理龚文旭说,打开乘用车市场正是今年公司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新消费场景、新能源产业、新技术革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敏锐嗅到市场机会,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新浪潮。
4月底,铁骑力士与中国农科院正式签约。瞄准预制菜风口,这家传统农牧企业正加速产业升级。“研发是我们的秘密武器。”铁骑力士副总裁、食品事业部总裁李宗均介绍,双方将联合成立预制菜研究院,在高品质川派预制菜上做出特色。
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更加强劲。1—4月,我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其中晶硅光伏、动力电池产业同比分别增长61.5%、33.3%。
畅通道搭平台 民营企业成外贸主力军
5月9日,一辆中欧班列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出海’的路更顺畅了。”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明国心情激动。这辆班列上搭载着该公司重20吨、价值超200万元的冷冻烤鳗。这是这家公司首次通过中欧班列向俄罗斯发货,相较于过去走海运,一趟至少可减少20多天的运输时间,节约5万元的运输成本。
从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已运行10年。10年来,这支“钢铁驼队”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攀枝花水果、乐山夹江茶叶、蒲江猕猴桃、温江苗木花卉等出口到欧洲及东盟各地,销售收入增长3—6倍。
新通道助力打开新市场,新平台开拓发展新空间。在最近结束的广交会上,乐山市东川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磊斩获新订单,公司研发制造的碾米机、粉碎机、电动机等机械产品将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合作订单上百万元,借助广交会平台也认识了更多新客户。”李宏磊说。
借助政府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出海”揽金。在本届广交会期间,四川交易团现场签约订单金额达21.2亿元。“民营企业是成交主力,占总成交额的55.9%。”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通过广交会等相关平台,继续大力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努力做大四川外贸总量、优化贸易结构。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川渝两地联手搭台,推动民营企业找市场、拓渠道、获订单。“川渝两地毗邻地区工商联已签订合作协议60余个,积极为民营企业搭好台服好务。”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工商联将在促进川渝产业体系共兴、协同打造川渝毗邻地区民营经济示范区、促进川渝民营企业携手“走出去”等方面深度发力。
民营企业已成为四川外贸主力军。数据显示,1—4月,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604.1亿元,同比增长47.3%,占四川外贸总额51.8%。
打出政策“组合拳” 持续做优营商环境
5月18日,四川鑫电电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不停运转,铜材经过多道工序后变成一根根电缆整齐缠绕在轮盘上。
“市场回暖,我们的信心更足了。”公司董事长陈素清说,随着风光发电量的增长,公司的拳头产品风力发电机专用电缆也实现销售新突破。把握住新的市场机遇,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18%。
持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是企业信心的来源。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今年以来,聚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全省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不断做优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减负”“纾困”“破难”。
减税降负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近日,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收到成都高新区税务局通知,国家已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这意味着企业将少缴纳一大笔企业所得税。“这项政策太好了。”该公司企业会计处处长向光前说,去年公司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过2亿元,这项优惠政策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和技术提升上。
多路金融“活水”为民营企业发展“解渴”。“企业通过‘银税互动’两次申请信用贷款,共贷款200余万元。”四川省凤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文显强感叹道,诚信纳税,也能“贷”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四川发放“银税互动”贷款233.73亿元,2.55万户企业受惠。省发展改革委还大力推广以信用为基础的“信易贷”金融产品,截至今年3月底,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2523亿元。
改革创新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今年初,我省在自贡市沿滩区、达州市大竹县、宜宾市翠屏区、泸州市合江县等4个县(区)启动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通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力争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助力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营商环境优,企业信心足,全省民营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截至3月底,全省实有民营市场主体828.12万户,同比增长9.58%。民营市场主体新设加快、退出减少,一季度,全省新设民营市场主体38.98万户、民营市场主体注销14.46万户。(记者 史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