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将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
让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更畅
让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更畅
眉山市青神县西龙镇光辉村高标准农田。姚永亮 摄(C视觉资料图片)
红旗村村史馆“冉家大院”。受访者供图
红旗村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新业态。受访者供图
“我们要在全省选择试点地区,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正在确定最终方案。”近日,农业农村厅农村改革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四川农村改革又有新动向。就在不久前,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吹响四川新一轮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的号角。
前两轮试点试了啥
探索多方面体制机制,总结形成经验
12月2日,周末,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镇红旗村再次迎来客流量高峰。去年初,红旗村通过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整合全村22个家庭农场和1个农民合作社,投资打造红旗田园综合体。村里的规划是,利用综合体引导村民发展芒果、樱桃、柚子等特色水果,引入社会资本、专业人才发展民宿等多种业态,发展农旅融合。
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刘志洪介绍,仅今年上半年,红旗村就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0余万元。
红旗村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能够快速看见成效,得益于四川此前两轮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探索。
2018年,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30个县(市、区)开展为期3年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这一轮改革试点,从探索盘活农村土地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专业人才进农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共享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方面着手,总结形成经验。
2021年11月,省委农办、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再次确定2个市和13个县(市、区),明确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建立健全县乡村一体规划、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入乡、农村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投入保障机制。
“2018年,重在探路,激活人、地、钱等关键要素。2021年,明确了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重点任务,思路更加清晰。”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两轮改革中,攀枝花市仁和区均被列为试点。作为两轮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红旗村从发展传统农耕再到发展农旅融合的“蝶变”,就是试点经验的一次集中展现。
“近年来,红旗村整合了集体经济入股、乡土人才社会资本引入等经验,村容村貌有效改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900元。”刘志洪介绍。
经过改革试点,202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72元,比2012年增长151.2%,过去10年年均增长9.6%,增速高于同期全省城镇居民、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也从2012年的2.7下降到2022年的2.3。
本轮试点目标何在
加快形成新型城乡形态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几年来,四川农村有了明显变化,但试点对县域内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要素畅通等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省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虽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但绝对值仍在拉大。四川城乡收入差距从2010年的10322元,扩大到2022年的24561元,城乡二元结构依旧明显。
改革进入下一阶段,接下来的方向在哪里?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到2027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城乡经济循环更加畅通,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破除;城乡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更加均衡,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繁荣农村与繁华城市相得益彰、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加快形成。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发展共同体基本形成。
“这一轮改革试点,我们将根据上述目标规划试点地区、重点任务。”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些先行区已经有了明显成效,试点出了经验。
作为2021年四川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之一,眉山市青神县城乡融合发展探索曾入选“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今年上半年,青神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11元,同比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0元,同比增长6.8%。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青神县县长邱磊介绍,在城乡布局上突出“全域规划”、基础设施上突出“全面覆盖”、公共服务上突出“全民共享”是青神县探索出的经验。
例如,在“全域规划”城乡布局上,当地通过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布局,统筹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布局,全域被划分为环城特色产业聚集片区和汉阳农旅融合发展区,明确乡镇、片区、重点村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推进粮油、生猪、竹、柑橘等特色产业协调发展。青神县率先完成村庄规划的高台镇百家池村,结合柑橘产业优势,建成库容量1.3万吨的果蔬分选仓储冷链物流基地。2022年底,高台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年前的1.1万元增长到3.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50万元,成为远近有名的“特色村”“富裕村”。
如何谋篇布局
“抓好两端、畅通中间”,聚力突破
方向已锚定,如何谋篇布局?县域一端,要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拓展优化县城发展空间,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做强县城产业支撑,切实增强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集聚能力。
“省委明确,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农村作为另一端,接下来,四川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升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1月28日,四川举行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议。
宜业,是指打通城乡要素联系,实现城乡产业体系联动。同时,通过中心镇和其他场镇建设分担县城的产业功能,乡村—场镇—县城产业功能有序搭配,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宜居,是指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与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美,是指把县城治理触角向乡村不断延伸,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改善人居环境。
更关键的,还要“畅通中间”,具体来说,就是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发农村土地要素活力,健全乡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创新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提高城乡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同时,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坚持按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规模配置公共资源,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加快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优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推进县乡村治理数字化,加快形成县乡村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聚焦突破。”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例如,针对城乡要素流通不畅问题,四川的探索方向之一是紧紧扭住“人、地、钱”3个关节点,有序引导人才到农村、资金到农村,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同时,直面城乡产业联动不足的问题,侧重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面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的现状,四川将重点探索缩小基础设施“硬差距”,加快填补公共服务“软落差”,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此外,针对城乡基层治理管理不优,则需要强化党建引领、文明善治和法治保障,以提高乡村治理效能。(记者 阚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