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2018—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从100增至130.99
2018—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从100增至130.99
12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论坛暨20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在重庆举行。
论坛上发布了《20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8—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分别为100.00、103.81、121.40和130.99,逐年增长,反映出成渝地区发展迅速,彰显了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这一指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据介绍,研究报告设定了宏观经济、协同创新、基础设施、贸易金融、城乡融合和产业发展6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主要评价以重庆和成都两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2018—2021年的发展情况报告。
协同创新方面,报告认为,2018—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增长迅速。但重庆与除成都以外城市的科研合作较少,整体上成渝两地极化程度较高,各地发展不够均衡,专利合作网络密度相对较低。
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方面发展状况,报告提出多条建议。比如,基础设施协同方面,成渝两地可以考虑统筹“渝新欧”和“蓉新欧”货运班列,成立统一运营的中欧班列合资公司,避免竞相压价、内部竞争。推动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有利于强化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互动。(记者 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