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
鱼类品种恢复至历史曾分布总数的84%
鱼类品种恢复至历史曾分布总数的84%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农业农村厅四川省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累计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203种、占历史曾分布鱼类总数的84%。
2021年,四川长江重点水域开启“十年禁渔”。三年来,四川持续完善长效机制、筑牢政策基础,加强执法监管、筑牢管理基础,建强队伍装备、夯实能力基础,做好安置保障、厚植社会基础,强化资源养护、拓展保护基础,实现退捕渔民生计有保障,禁捕秩序总体稳定,资源恢复趋势向好。
退捕渔民生计有保障。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专班,三年来持续开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跟踪帮扶,动态掌握退捕渔民培训、就业等需求信息,建立就业帮扶台账,目前全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11971名,符合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16295名退捕渔民全部实现参保。
禁捕秩序总体稳定。全省建立起由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检察院等部门组成的禁捕执法联席会议机制,持续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巡查,与相邻6省(市)签订联合执法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两个打非”“渔政亮剑”“护渔百日”等专项打击行动,禁捕以来,全省查办各类涉渔违法案件1.2万余件,检查市场主体138万个次,其中破获刑事案件281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043人。全省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开展“三无”船舶专项整治,累计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7262艘、规范处置5930艘,实现动态清零。
资源恢复趋势向好。四川全力推进长江鲟、川陕哲罗鲑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推进保护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严格开展涉渔工程水生生物环境影响评价,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连续两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长江鲟增殖放流工作,连续3年安排专项资金,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和水生生物关键栖息地设置监测站位。累计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203种、占历史曾分布鱼类总数的84%,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重口裂腹鱼等保护鱼类出现频率大幅提升,全省“一江五河”鱼类资源稳步增加。(记者 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