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空生命大营救
——直击“9·5”泸定地震72小时救援

  • 2022年09月09日 07时3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9月7日,泸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在泸定县得妥镇紫雅场村开展救援行动。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9月6日,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出动直升机在泸定县转移受伤人员。新华社发(赵云桥 摄)

    9月7日下午,救援人员乘橡皮艇挺进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转移被困村民。记者 杨树 摄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川西小城泸定,一场6.8级地震,来得猝不及防。

    大渡河畔的甘孜州泸定县,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不朽篇章——87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造了“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伟绩和战斗奇迹。

    此次地下16公里的震动,造成岩山崩摧、屋损路移……

    甘孜泸定告急!雅安石棉告急!全国人民的心揪得紧紧的。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是最关键的“黄金救援时间”。生命为号、灾情为令,人民军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医护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等,向着灾难发生的方向逆行出征,一场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的紧急救援迅速打响。

    水陆空齐发力,战山关、渡激流,越是艰险越向前。

    快!快!快!

    应急救援体系高效运转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4·20”芦山地震,从“8·8”九寨沟地震到“6·1”芦山地震,一次次从灾难中屹然挺立的四川人,建立和完善了迅速、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体系。

    地震发生后,省委书记王晓晖第一时间连线泸定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了解灾情、作出批示,并委托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率省级有关部门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下午,前往应急管理厅召开调度会,对抢险救援等工作进行部署安排。9月6日上午,王晓晖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听取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汇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会议结束后,即前往灾区调研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立即奔赴灾区,要求加强灾区道路交通管制、全力保障生命通道畅通,下午5时20分即在震中泸定县磨西镇成立省市(州)县、军地前线联合指挥部,扁平化统一指挥调度,全力搜救受灾群众,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率工作组抵达现场指导救灾工作。

    “立即”“抓紧”“及时”“尽快”……这些部署中频频出现的词汇,显示出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坚决落到实处的信心决心和无比迫切。

    这是一个百年大党对人民的铿锵承诺,也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砥砺和考验。

    快!泸定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省级地震二级应急响应(后根据灾害情况提升为一级),全省应急救援体系迅速运转。

    历次实战证明,交通通畅是确保救援力量快速抵达灾区的前提。省交通运输执法总队立即对雅西、成雅、雅康等高速公路开展应急巡查,公安厅交警总队开辟救援绿色通道,甘孜州交警对国道318线、省道434线等临时管控,以分秒为计“保畅通”,为救援力量顺利抵近灾区赢得宝贵时间。

    快!当地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积极自救。泸定县得妥镇紫雅场村党支部书记张平连夜翻过3座山,排查灾情、转移群众、救治伤员,不落一家一户。与此同时,向着泸定、向着石棉,向着受灾乡镇、向着失联村寨,向着人民求援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的6500多名救援力量作出同一个举动:集结挺进。

    “消防橙”来了。震后10分钟,在省消防救援总队调集下,成都、德阳两地消防队伍,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组、多功能担架、躯体固定气囊等专业设备登车出发;甘孜、雅安、绵阳、凉山、资阳、乐山、眉山、攀枝花等地消防救援人员,也兵分多路赶赴灾区。省森林消防总队第一时间派出特勤大队、甘孜支队雅江大队和康定中队紧急驰援。

    “天使白”来了。“选我,我年轻”“我去,我有经验”“请组织给我机会”“我已做好准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省骨科医院、省疾控中心和省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接到任务的国家和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全是请缨出战的动人情景。

    在最危急的时刻,解放军来了,武警来了,公安干警来了,应急民兵来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安能救援、国网四川电力等,均派出了能打硬仗的最强战力。

    快!现代科技设备调度运行,空中勘察震区受灾情况、加密震区地震监测、推进气象监测预警,从不同维度搜集和反馈灾情灾貌灾讯,为推进科学救援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和支撑。

    9月5日13时2分,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紧急协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及有关商业公司,调度10余颗卫星对地震灾区紧急成像。自贡航空产业园,紧急起飞“大型高空全网应急通信无人机”,赶赴震中上空建立“空中基站”。

    9月5日17时20分,震后4小时,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在震中磨西镇成立,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技术保障、抢险救援、群众安置、医疗救援、疫情防控、交通保障等12个工作小组,以扁平化的高效组织指挥体系,推动形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动力和迅疾行动。

    急!急!急!

    投入“飞夺泸定桥式救援”

    地震带来的山体滑坡,中断了通往泸定、石棉一些乡镇的生命通道,基站和光纤受损也造成通讯失联。乡村里情况怎么样?外面的人心急如焚。

    救援大军疾行途中,里面的营救已经开始。

    甘孜州消防救援支队海螺沟景区大队,是唯一一支位于震中磨西镇的专业救援力量。“快到大西映画酒店,有人被埋在下面了!”看到消防车上街,灾区群众大声疾呼。一位万分悲痛的男子正跪在地上搬移砖石,里面埋着他的妻子。大队长朱刚立即组织队员用专业设备清理废墟,经过数个小时救援,成功救出被困女子和其3名同事。

    眼前出现的“消防橙”颜色,让湖南游客王志坚放下心来。他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一个都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

    9月5日14时20分,翻山越岭奔袭的240名甘孜特警抵达磨西镇。“就在这儿!”“就在这儿!”15时左右,几名特警来到海螺沟一处大型搜救工具无法进去的区域,为避免铁锹伤人,硬是徒手刨土从断壁残垣间救出一名被困群众,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另一组“雪狼”特战队员,行至磨西镇与青岗坪村交汇点,被一条湍急的河流阻挡了去路。“不能等!冲!”他们利用绳索连通两岸,一个个手脚并用冒险攀爬过去。其后,护送900多位村民从临时搭建的简易横桥上通过。

    网友看到他们从咆哮的河流上攀绳而过的影像,看到武警四川总队机动二支队官兵用树干搭建简易木桥帮助磨子沟村被困群众越过溪流的照片,称赞他们跨越87年与革命前辈同框,是“飞夺泸定桥般”的救援。

    截至9月5日20时30分,源源不断赶至灾区的各救援力量与当地基层党组织一起,临时避险转移安置群众5万余人。

    另一条战线,生命救治工作也在千方百计“接力”进行。

    9月5日16时许,救护车警笛长鸣,泸定县人民医院将第一位地震重伤员向雅安市人民医院转运。重伤员还在途中,后者就组织专家提前诊断会商制定方案,确保一个半小时候后,抵达即治疗。

    国家和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到来,增强了人们的信心。20时40分,石棉县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因地震导致颅脑外伤、胸部外伤和呼吸衰竭的71岁重伤员,前来驰援的省人民医院急救分队孙明伟等医生,在监护室迅速展开行气管插管、足背动脉置管、深静脉置管等抢救措施,使伤员伤情得到控制,紧接着转运至雅安市人民医院。

    截至9月6日凌晨,雅安市人民医院接收转运重伤员20名,手术室内紧张忙碌,其余医护人员全部在岗坚守。

    震后第一夜,磨西镇、燕子沟镇气温15℃,18个安置点的近400顶帐篷内水和牛奶充足,临时转移至此的上万名游客和受灾群众拥被而眠。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农乡村选果场,近300名学生躺在一个“大通铺”上进入梦乡。

    尽管余震不断,但大家可以睡得安稳了。被接替回来休整的部分救援人员精疲力竭,以天为被、以地作床,躺倒即睡,乡亲们心疼他们,小心翼翼帮他们盖上棉被,翻烤火堆旁蹚水全湿的鞋垫。

    冲!冲!冲!

    水陆空全方位立体救援

    面对失联的乡镇,通道全无的村寨“孤岛”,救援力量从陆路、河湖、空中三线发力,以最短的时间将希望带到被困群众身边。

    看!6日凌晨的石棉县新民乡新民码头人头攒动,500多名消防指战员从这里登船,冒险渡过波涛翻滚的大渡河,强行驶向龙头石水电站临时集结点。大渡河上平时少有行船,橡皮艇、冲锋舟、海巡艇、运输船等救援船只来来往往的场面,十分罕见。

    稍作休息,其中一支队伍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星夜兼程向王岗坪乡幸福村、跃进村开进。这支凉山州木里森林火灾中的“英雄队伍”,成为了率先抵达石棉灾区受灾最重的草科乡的专业救援队伍。

    第77集团军某旅官兵在大渡河上颠簸15分钟抵达后,到达距离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最近的登陆点,然后攀爬、搭绳,艰难爬坡3个多小时到达村里,将128名群众和32名伤员安全转移。

    听!西部战区空军某运输搜救团的直升机轰鸣,被困悬崖的10多位村民闻声对着天空使劲挥手,救援队员通过空中吊救方式帮助他们脱离险境。登上救援直升机,草科乡89岁老人冯全珍心生惧怕,救援队员紧紧握着老人的手安慰,“嬢嬢,别害怕,我会背你出去!”送上救护车,老人向救援队员竖起大拇指。

    截至7日晚,仅泸定灾区(不包括石棉),直升机就累计飞行64架次,转运伤员79名(其中重伤26名),转移受困群众309名(其中孕妇1名),投送救援队伍293名,投送食品、医疗物资约9.4吨。大家说,螺旋桨的轰鸣声是如此悦耳!

    武警四川省总队的无人机出现在磨西镇咱地村3组上空,看到了被困群众的身影。此前,他们派出村民宋华强外出求救,艰难越过塌方走出来的他与救援队伍相遇,声音哽咽、泪流不止。那抹令人激动万分的橙色,背着78岁的老人宋国荣,抱着10月半的小娃娃,抬着无法行走的童洪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被困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看!那是绝壁上操作挖掘机打通“生命通道”的孤勇者。在泸定县城到磨西镇的塌方公路上,“90后”挖掘机手王令、装载机手唐鑫冒险施工,左边是100多米的悬崖,右边是10多米高的垮方,余震不断的情况下,“绝壁舞者”的每一步都如此令人惊心动魄。

    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甘孜州交通运输局和蜀道集团、安能集团、华川集团等企业全力抢险,到6日16时,震后仅仅27小时,从泸定县城到震中的最短“生命通道”就被打通。

    在不断增加的上万名救援力量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泸定县、石棉县已全部恢复所有乡镇通信,两地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一张“汶川哥哥”的照片令人泪目。阿坝森林消防支队队员张自立,怀抱2月大的婴儿向前行走,臂章上的“汶川”二字无比醒目。2008年汶川地震时,张自立只有6岁,那年15名空降兵从4999米的高空“盲降”就在他的家乡茂县,那年人民子弟兵在帐篷中教他们唱军歌。看着英雄的形象、听着英雄的事迹长大,如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随救援队伍出征。

    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虽过,救援仍旧在不留死角地进行。这段时间,尽管四川先后遭遇高温干旱、疫情反弹、地震灾害,多重困难叠加、多种挑战并存,但英雄的四川人民坚信,只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加油,四川!雄起,四川人民!(记者 张守帅 赵荣昌 周海波 王云)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水陆空生命大营救
    ——直击“9·5”泸定地震72小时救援

  • 2022年09月09日 07时3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9月7日,泸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在泸定县得妥镇紫雅场村开展救援行动。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9月6日,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出动直升机在泸定县转移受伤人员。新华社发(赵云桥 摄)

    9月7日下午,救援人员乘橡皮艇挺进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转移被困村民。记者 杨树 摄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川西小城泸定,一场6.8级地震,来得猝不及防。

    大渡河畔的甘孜州泸定县,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不朽篇章——87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造了“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伟绩和战斗奇迹。

    此次地下16公里的震动,造成岩山崩摧、屋损路移……

    甘孜泸定告急!雅安石棉告急!全国人民的心揪得紧紧的。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是最关键的“黄金救援时间”。生命为号、灾情为令,人民军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医护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等,向着灾难发生的方向逆行出征,一场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的紧急救援迅速打响。

    水陆空齐发力,战山关、渡激流,越是艰险越向前。

    快!快!快!

    应急救援体系高效运转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4·20”芦山地震,从“8·8”九寨沟地震到“6·1”芦山地震,一次次从灾难中屹然挺立的四川人,建立和完善了迅速、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体系。

    地震发生后,省委书记王晓晖第一时间连线泸定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了解灾情、作出批示,并委托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率省级有关部门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下午,前往应急管理厅召开调度会,对抢险救援等工作进行部署安排。9月6日上午,王晓晖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听取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汇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会议结束后,即前往灾区调研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立即奔赴灾区,要求加强灾区道路交通管制、全力保障生命通道畅通,下午5时20分即在震中泸定县磨西镇成立省市(州)县、军地前线联合指挥部,扁平化统一指挥调度,全力搜救受灾群众,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率工作组抵达现场指导救灾工作。

    “立即”“抓紧”“及时”“尽快”……这些部署中频频出现的词汇,显示出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坚决落到实处的信心决心和无比迫切。

    这是一个百年大党对人民的铿锵承诺,也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砥砺和考验。

    快!泸定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省级地震二级应急响应(后根据灾害情况提升为一级),全省应急救援体系迅速运转。

    历次实战证明,交通通畅是确保救援力量快速抵达灾区的前提。省交通运输执法总队立即对雅西、成雅、雅康等高速公路开展应急巡查,公安厅交警总队开辟救援绿色通道,甘孜州交警对国道318线、省道434线等临时管控,以分秒为计“保畅通”,为救援力量顺利抵近灾区赢得宝贵时间。

    快!当地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积极自救。泸定县得妥镇紫雅场村党支部书记张平连夜翻过3座山,排查灾情、转移群众、救治伤员,不落一家一户。与此同时,向着泸定、向着石棉,向着受灾乡镇、向着失联村寨,向着人民求援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的6500多名救援力量作出同一个举动:集结挺进。

    “消防橙”来了。震后10分钟,在省消防救援总队调集下,成都、德阳两地消防队伍,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组、多功能担架、躯体固定气囊等专业设备登车出发;甘孜、雅安、绵阳、凉山、资阳、乐山、眉山、攀枝花等地消防救援人员,也兵分多路赶赴灾区。省森林消防总队第一时间派出特勤大队、甘孜支队雅江大队和康定中队紧急驰援。

    “天使白”来了。“选我,我年轻”“我去,我有经验”“请组织给我机会”“我已做好准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省骨科医院、省疾控中心和省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接到任务的国家和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全是请缨出战的动人情景。

    在最危急的时刻,解放军来了,武警来了,公安干警来了,应急民兵来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安能救援、国网四川电力等,均派出了能打硬仗的最强战力。

    快!现代科技设备调度运行,空中勘察震区受灾情况、加密震区地震监测、推进气象监测预警,从不同维度搜集和反馈灾情灾貌灾讯,为推进科学救援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和支撑。

    9月5日13时2分,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紧急协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及有关商业公司,调度10余颗卫星对地震灾区紧急成像。自贡航空产业园,紧急起飞“大型高空全网应急通信无人机”,赶赴震中上空建立“空中基站”。

    9月5日17时20分,震后4小时,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在震中磨西镇成立,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技术保障、抢险救援、群众安置、医疗救援、疫情防控、交通保障等12个工作小组,以扁平化的高效组织指挥体系,推动形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动力和迅疾行动。

    急!急!急!

    投入“飞夺泸定桥式救援”

    地震带来的山体滑坡,中断了通往泸定、石棉一些乡镇的生命通道,基站和光纤受损也造成通讯失联。乡村里情况怎么样?外面的人心急如焚。

    救援大军疾行途中,里面的营救已经开始。

    甘孜州消防救援支队海螺沟景区大队,是唯一一支位于震中磨西镇的专业救援力量。“快到大西映画酒店,有人被埋在下面了!”看到消防车上街,灾区群众大声疾呼。一位万分悲痛的男子正跪在地上搬移砖石,里面埋着他的妻子。大队长朱刚立即组织队员用专业设备清理废墟,经过数个小时救援,成功救出被困女子和其3名同事。

    眼前出现的“消防橙”颜色,让湖南游客王志坚放下心来。他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一个都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

    9月5日14时20分,翻山越岭奔袭的240名甘孜特警抵达磨西镇。“就在这儿!”“就在这儿!”15时左右,几名特警来到海螺沟一处大型搜救工具无法进去的区域,为避免铁锹伤人,硬是徒手刨土从断壁残垣间救出一名被困群众,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另一组“雪狼”特战队员,行至磨西镇与青岗坪村交汇点,被一条湍急的河流阻挡了去路。“不能等!冲!”他们利用绳索连通两岸,一个个手脚并用冒险攀爬过去。其后,护送900多位村民从临时搭建的简易横桥上通过。

    网友看到他们从咆哮的河流上攀绳而过的影像,看到武警四川总队机动二支队官兵用树干搭建简易木桥帮助磨子沟村被困群众越过溪流的照片,称赞他们跨越87年与革命前辈同框,是“飞夺泸定桥般”的救援。

    截至9月5日20时30分,源源不断赶至灾区的各救援力量与当地基层党组织一起,临时避险转移安置群众5万余人。

    另一条战线,生命救治工作也在千方百计“接力”进行。

    9月5日16时许,救护车警笛长鸣,泸定县人民医院将第一位地震重伤员向雅安市人民医院转运。重伤员还在途中,后者就组织专家提前诊断会商制定方案,确保一个半小时候后,抵达即治疗。

    国家和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到来,增强了人们的信心。20时40分,石棉县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因地震导致颅脑外伤、胸部外伤和呼吸衰竭的71岁重伤员,前来驰援的省人民医院急救分队孙明伟等医生,在监护室迅速展开行气管插管、足背动脉置管、深静脉置管等抢救措施,使伤员伤情得到控制,紧接着转运至雅安市人民医院。

    截至9月6日凌晨,雅安市人民医院接收转运重伤员20名,手术室内紧张忙碌,其余医护人员全部在岗坚守。

    震后第一夜,磨西镇、燕子沟镇气温15℃,18个安置点的近400顶帐篷内水和牛奶充足,临时转移至此的上万名游客和受灾群众拥被而眠。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农乡村选果场,近300名学生躺在一个“大通铺”上进入梦乡。

    尽管余震不断,但大家可以睡得安稳了。被接替回来休整的部分救援人员精疲力竭,以天为被、以地作床,躺倒即睡,乡亲们心疼他们,小心翼翼帮他们盖上棉被,翻烤火堆旁蹚水全湿的鞋垫。

    冲!冲!冲!

    水陆空全方位立体救援

    面对失联的乡镇,通道全无的村寨“孤岛”,救援力量从陆路、河湖、空中三线发力,以最短的时间将希望带到被困群众身边。

    看!6日凌晨的石棉县新民乡新民码头人头攒动,500多名消防指战员从这里登船,冒险渡过波涛翻滚的大渡河,强行驶向龙头石水电站临时集结点。大渡河上平时少有行船,橡皮艇、冲锋舟、海巡艇、运输船等救援船只来来往往的场面,十分罕见。

    稍作休息,其中一支队伍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星夜兼程向王岗坪乡幸福村、跃进村开进。这支凉山州木里森林火灾中的“英雄队伍”,成为了率先抵达石棉灾区受灾最重的草科乡的专业救援队伍。

    第77集团军某旅官兵在大渡河上颠簸15分钟抵达后,到达距离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最近的登陆点,然后攀爬、搭绳,艰难爬坡3个多小时到达村里,将128名群众和32名伤员安全转移。

    听!西部战区空军某运输搜救团的直升机轰鸣,被困悬崖的10多位村民闻声对着天空使劲挥手,救援队员通过空中吊救方式帮助他们脱离险境。登上救援直升机,草科乡89岁老人冯全珍心生惧怕,救援队员紧紧握着老人的手安慰,“嬢嬢,别害怕,我会背你出去!”送上救护车,老人向救援队员竖起大拇指。

    截至7日晚,仅泸定灾区(不包括石棉),直升机就累计飞行64架次,转运伤员79名(其中重伤26名),转移受困群众309名(其中孕妇1名),投送救援队伍293名,投送食品、医疗物资约9.4吨。大家说,螺旋桨的轰鸣声是如此悦耳!

    武警四川省总队的无人机出现在磨西镇咱地村3组上空,看到了被困群众的身影。此前,他们派出村民宋华强外出求救,艰难越过塌方走出来的他与救援队伍相遇,声音哽咽、泪流不止。那抹令人激动万分的橙色,背着78岁的老人宋国荣,抱着10月半的小娃娃,抬着无法行走的童洪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被困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看!那是绝壁上操作挖掘机打通“生命通道”的孤勇者。在泸定县城到磨西镇的塌方公路上,“90后”挖掘机手王令、装载机手唐鑫冒险施工,左边是100多米的悬崖,右边是10多米高的垮方,余震不断的情况下,“绝壁舞者”的每一步都如此令人惊心动魄。

    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甘孜州交通运输局和蜀道集团、安能集团、华川集团等企业全力抢险,到6日16时,震后仅仅27小时,从泸定县城到震中的最短“生命通道”就被打通。

    在不断增加的上万名救援力量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泸定县、石棉县已全部恢复所有乡镇通信,两地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一张“汶川哥哥”的照片令人泪目。阿坝森林消防支队队员张自立,怀抱2月大的婴儿向前行走,臂章上的“汶川”二字无比醒目。2008年汶川地震时,张自立只有6岁,那年15名空降兵从4999米的高空“盲降”就在他的家乡茂县,那年人民子弟兵在帐篷中教他们唱军歌。看着英雄的形象、听着英雄的事迹长大,如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随救援队伍出征。

    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虽过,救援仍旧在不留死角地进行。这段时间,尽管四川先后遭遇高温干旱、疫情反弹、地震灾害,多重困难叠加、多种挑战并存,但英雄的四川人民坚信,只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加油,四川!雄起,四川人民!(记者 张守帅 赵荣昌 周海波 王云)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