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十年间④|王晓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年多 巴山蜀水间呈现五个可喜变化

  • 2022年08月18日 19时54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字体:
  • 播报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两年多来,四川在唱好“双城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持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介绍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两年多来,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与重庆紧密协作、相向而行,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巴山蜀水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一是发展态势之变。圈内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比2019年净增1.1万亿元,经济增长8.5%、增速领跑西部,占全国和西部地区比重分别达6.5%和30.8%。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长3.3%,继续呈现后发赶超态势,极核引领、次级支撑、重点突破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中央要求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特征初步显现。

    二是创新动能之变。川渝坚持以高能级载体集聚高水平创新资源。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成渝地区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坚持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去年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前不久在四川召开的全球首个动力电池大会上,四川时代、长安汽车等川渝头部企业齐聚“万里长江第一城”,携手抢滩动力电池产业新高地,川渝创新成果吸引了全球目光。

    三是开放能级之变。川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协同开放的区位优势。川渝两地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打造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四极”和国家对外开放新支点。时速350公里的成渝客专完成提质改造、重庆至成都实现1小时通达,市民可以中午在重庆吃火锅、下午在成都看熊猫、晚上逛春熙路太古里。此外,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启动建设,建成及在建川渝间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20条;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7500列、占全国40%;川渝两地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4家,内陆腹地正加快向开放前沿转变。

    四是民生福祉之变。川渝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同实施两批次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超过1000万件,两地群众交往更频繁、办事更方便、生活更舒心。同处长江上游,维护母亲河生态安全是川渝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地协同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推进区域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建设,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245.1万亩,协力确保了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五是融合融通之变。四川全面加强与重庆方面的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建立健全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组建人员互派、一体运行的联合办公室,签署各领域合作协议300余份,滚动实施160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达4382亿元。

    王晓晖指出,这一系列变化,是在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宏观经济承压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充分印证了总书记、党中央战略决策的英明正确,为四川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动力。

    王晓晖说,今年6月,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初见成效,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发挥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提出了“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的目标任务。6月底,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召开,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了共识。我们将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一盘棋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一体化推进机制协同、产业协同、平台协同、政策协同,一条心抓好高水平合作,在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更好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记者 蒋君芳 摄影 欧阳杰)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问答十年间④|王晓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年多 巴山蜀水间呈现五个可喜变化

  • 2022年08月18日 19时54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两年多来,四川在唱好“双城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持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介绍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两年多来,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与重庆紧密协作、相向而行,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巴山蜀水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一是发展态势之变。圈内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比2019年净增1.1万亿元,经济增长8.5%、增速领跑西部,占全国和西部地区比重分别达6.5%和30.8%。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长3.3%,继续呈现后发赶超态势,极核引领、次级支撑、重点突破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中央要求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特征初步显现。

    二是创新动能之变。川渝坚持以高能级载体集聚高水平创新资源。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成渝地区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坚持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去年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前不久在四川召开的全球首个动力电池大会上,四川时代、长安汽车等川渝头部企业齐聚“万里长江第一城”,携手抢滩动力电池产业新高地,川渝创新成果吸引了全球目光。

    三是开放能级之变。川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协同开放的区位优势。川渝两地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打造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四极”和国家对外开放新支点。时速350公里的成渝客专完成提质改造、重庆至成都实现1小时通达,市民可以中午在重庆吃火锅、下午在成都看熊猫、晚上逛春熙路太古里。此外,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启动建设,建成及在建川渝间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20条;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7500列、占全国40%;川渝两地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4家,内陆腹地正加快向开放前沿转变。

    四是民生福祉之变。川渝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同实施两批次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超过1000万件,两地群众交往更频繁、办事更方便、生活更舒心。同处长江上游,维护母亲河生态安全是川渝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地协同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推进区域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建设,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245.1万亩,协力确保了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五是融合融通之变。四川全面加强与重庆方面的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建立健全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组建人员互派、一体运行的联合办公室,签署各领域合作协议300余份,滚动实施160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达4382亿元。

    王晓晖指出,这一系列变化,是在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宏观经济承压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充分印证了总书记、党中央战略决策的英明正确,为四川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动力。

    王晓晖说,今年6月,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初见成效,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发挥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提出了“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的目标任务。6月底,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召开,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了共识。我们将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一盘棋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一体化推进机制协同、产业协同、平台协同、政策协同,一条心抓好高水平合作,在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更好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记者 蒋君芳 摄影 欧阳杰)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