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会展馆提前看 “中国创造”唱起重头戏
11月16日,第十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正式开幕。15日下午,线下的展馆布置已进入最后关头。
时隔3年,科博会线下展再次回归。兴奋的劲头,弥漫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内外展厅。“一早就过来了,就想早些布置好,迎接明天的新机遇!”参展商成都三行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部负责人沈女士说。
整个展馆,都在期待着这场新机遇。记者来到现场发现,这场新机遇背后,有不断成长的科技生产力带来的新底气。
质量更优成本更优
让人惊喜的国货越来越受青睐
沈女士所在的公司,主要从事工业化自动生产线打造。“形象一点说,我们是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师’。”她解释说,公司并不直接制造生产线,而是根据业主的具体需求提供生产线打造方案,并进行设备的采购组装。
这些年,她最大的感触是,国产设备的采购占比越来越高。“以控制电机驱动的伺服器为例,现在广东产的优质产品,质量不仅能和德国产品媲美,价格至少还要低三分之一。”
不要小看这个伺服器,电机转动的速度、角度等都由其控制,在某些特殊的生产线中,其成本占比是大头。
“进口产品动辄数月甚至半年以上的到货周期让业主难受,而国产产品仅一周就能到货。在这个领域,国货越来越受到青睐。”沈女士说。
相同产品,我们有更低的成本。高端产品,我们也在不断发力。
展馆另一头,由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制的TP500无人运输机在展馆中格外显眼。
白色的外形,胖胖的“身体”……看它的外观,貌似没有多少“未来感”。事实上,这是我国首个完全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要求研制的大型无人运输机,其最大载重量可达到半吨,最大航程达到1800公里。
这是我国首款正向研发成功的大型无人运输机。“与用成熟‘有人机’模板改成‘无人机’方案不同,这款产品完全按照运输需求,从0开始设计。”一飞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方案虽对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物料使用、飞机载重到能耗控制,都能拥有更高的“能效比”。
展场内,兴奋的劲头在展台之间不断传递。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用回旋加速器打破了国外垄断,用于制备正电子放射性同位素,可对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进行早期精准诊断;长虹集团亮出“智慧家庭”,通过全屋协同AI控制技术等,实现智能家电互联互通……
3万平方米的展馆里,300余家参展单位中,“中国创造”正唱起重头戏。
从虚拟空间渗透到实体世界
国产“生产力”在虚实之间成长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展台,虽然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大型重器,在展台一处角落里,却藏着一片“新天地”。
展板上,或成竖线,或成絮状的彩色线条,围绕在一架架飞机模型周边。“这叫数值风洞。”工作人员董志说,与传统实体物理风洞不同,数值风洞通过算力,来完成空气动力学研究。
这样的方式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节省成本。风洞的造价动辄数亿元,把实体风洞通过数字技术在虚拟空间进行模拟,只需要一套成熟的软件,以及足够的算力。二是应用更广。实体物理风洞受条件限制,难以制造出像数千摄氏度高温这样的极端环境条件,但放在虚拟数字空间中则轻而易举。从基础科研角度看,这样的平台具有更强的可拓展性。
董志说,要实现这样的便捷,算力是关键。目前,该公司已和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算力平台开展合作,在更多领域进行探索。“东数西算背景下,我们相信今后能在四川找到更多‘机遇’。”
“虚”的展台不止这一个。华为展台上,AI技术当起了“警察”。只见显示屏里的全息路口沙盘上,8路摄像机和4路雷达多维融合,构成路口200米全方位、全天候感知圈。结合高精度地图,能精准刻画每个路口、每条车道、每辆车的行为,轨迹精度达到半米,轨迹准确率达到95%以上。
华为公司机器视觉产品线工程师张明欣说,在这个路口发生事故,系统8秒内就能自动判别责任方。
中国电信展台上,2668路物联网终端,监测着某省267家重点企业的液位、温度、可燃气体等安全生产数据。工作人员董浩介绍,只要有一个指标不对劲,系统就会生成预警信息并给出处置方案,点对点传输到管理者手中,管理者只需在“云端”平台进行操作就能处理。
记者离开展馆时,各个参展商的展厅搭建还在进行。“虚”“实”之间,国产“生产力”的成长,也将不断延续。(记者 唐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