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 全省农民工就业大盘稳如磐石

  • 2022年10月17日 08时0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十年来,四川农民工就业总量不断增加,从“体能务工”到“技能务工”,在省内外跨区域流动中找到了更高收入的岗位。


    为帮助川籍农民工在疫情下安全有序返岗,我省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专机活动。


    为帮助川籍农民工在疫情下安全有序返岗,我省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专车活动。


    四川大力培育建设“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


    每年春节前后,四川举行的就业“春风行动”招聘会,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为农民工带来大量岗位信息。

    国庆前夕,凉山州越西县越城镇城北村村民邓波等20人,在越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下,抵达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定向输送到当地一家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就业,开启充满希望的务工生活。

    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像邓波这样的农民工,常年保持在2500万人左右,占全国农民工总量近1/10。农民工是就业重点群体之一,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就能稳住就业基本盘。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做好农民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推动,把农民工作为重要战略资源来看待,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重大战略工程来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斐然。

    数据,是最客观的体现——

    十年来,全省农民工就业总量不断增加。转移就业人数从2012年的2415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2614万人,增长8%。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突破100万人,吸纳就业242万人,实现创业产值6570亿元,“农民工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

    十年来,全省农民工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全省农民工技能人才突破500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通过培训获得技能,从“体能务工”到“技能务工”的转变中,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全省农民工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在省本级、20个市(州)和143个县(市、区)成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全省农民工服务机构专职人员达3000余名。建成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近600个,农民工服务触角延伸至村(社区)。

    回望十年,全省农民工就业大盘稳如磐石,多项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举措成为全国亮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这张亮眼成绩单来之不易。

    量质齐升

    农民工转移就业增至2614万人

    9月18日,广元市苍溪县“我为苍溪工业发展出点力直播引领回家就业创业路”火热上线。这是当地为促进因疫情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新开展的活动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复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稳中求进中奋发有为,劳动力市场需求总体大于供给,农民工就业总体形势始终稳如磐石。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省2400万返乡过年农民工返岗困难。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在全国率先为农民工提供外出务工健康服务,组织开展“点对点一站式”交通直达行动,被国务院向全国推广。

    那年春天,运送农民工返岗的专列(专厢)、专车、包机,密集地从广袤的天府大地出发,搭乘着农民工奔向充满希望的务工生活。当年,全省农民工转移输出2573.42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35.15万人,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实现转移就业人数逆势增长,为全社会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的人力支撑。

    一枝一叶总关情,念兹在兹是百姓。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间,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贯彻在政策体系的谋篇布局里,落实在均等化公共服务保障中。

    农民工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的目标考核、乡村振兴考核和省委民生事实考核内容,农民工就业创业是硬性考核指标之一。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城镇就业登记范畴,将在城镇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失业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范畴,均等享受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持续强化就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协调联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健全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持续开展就业“春风行动”,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大力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加大力度转移输出就业。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间,四川农民工普遍在省内外跨区域流动中找到了更高收入的岗位,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找到工作;农村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在“一对一”帮扶中找到了就业增收之路。

    十年来,全省城乡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37.7∶62.3调整为2021年的53.4∶46.6;农民工转移输出总量从2012年的2415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614万人;劳务收入从2012年的238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462亿元。

    要稳定扩大就业,更要高质量就业。

    十年来,四川在全国率先建成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不断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精准度。大力培育建设“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目前全省农民工技能人才突破500万,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了从“体能务工”到“技能务工”。更多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路径,被专章写进《四川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这是全省首次在就业促进规划中,为农民工设置专章进行谋划。

    全省农民工就业创业,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向前。

    优化环境

    返乡创业吸纳就业242万余人

    “这几年,我就在村里的无花果基地干活,每月有工资收入。”50多岁的廖登贵是阆中市沙溪街道金鼓村人。早些年,他一直在广东打工,最近几年因年纪大了,便留在村里不再外出务工,但也失去劳务收入。

    很快,廖登贵就有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在外务工的同村人黄金回乡创业,种植无花果,需要大量劳动力。赋闲在家的廖登贵在黄金的无花果基地干活挣钱,跟着黄金学习种植技术,还把自家撂荒地整理出来种植无花果,家庭经济增收不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像黄金一样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突破100万人。创业带动就业,“黄金”们返乡创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机会。

    “我们公司刚开始投产时,就吸纳了800多人就业。”回老家南充市仪陇县投资创业的杜兴明说,能给乡亲们带来工作机会,他感到返乡创业很有意义。

    这是全省返乡创业潮兴起的十年,也是返乡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的十年。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初步形成。

    省政府制定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涵盖创业者从项目立项到创业成功的全过程,涉及办理证照、土地支持、平台搭建、财政支持、金融担保、创业服务、表彰奖励等各环节,制定了全链条式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

    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人社、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打出组合拳,从降低创业门槛到畅通融资渠道,从夯实创业平台到创业服务人才支撑,全面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原动力”。

    降低创业门槛。全省大幅度减少返乡下乡创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设置返乡农民工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兴办各类事业“绿色通道”。建立返乡入乡创业行政许可审批代办、“一费制”缴纳和金融信贷服务中心,提供免费专业服务。在全国率先设立投资基金,重点支持转型升级产业、新兴优势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夯实创业平台。开展省级返乡入乡创业工作先进市县考核激励工作,定期命名一批返乡创业先进市、县。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盘活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提升各类创业园区。十年来,全省共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孵化园)514个,入驻创业企业近2万家。

    营造浓厚氛围。开展返乡创业项目集中推介活动,依托省政府驻外办事处集中进行推介。组织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等组成“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论证、法律法规咨询和技术员工培训等服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从2015年开始,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以每年5万人左右的数量增加。目前,全省累计超过10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242万人就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正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强化保障

    就业创业服务触觉延伸到村

    就业稳,民心安。十年来,对于农民工群体就业创业,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相关部门始终摆在服务保障农民工工作的首位,体系不断健全,机制不断优化,保障不断加强。

    服务更加便捷。

    “我们村有1800多名农民工,建了综合服务站后,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业招聘、政策咨询、创业贷款等一站式服务,群众都很高兴。”泸州市泸县得胜镇罐顶山村党总支书记刁启刚说。

    2022年初,在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厅等8家单位共同努力下,集“政务+生活+邮政+金融”四位一体的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在全省开建。在服务站里,农民工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最新就业创业信息、招聘岗位信息等一手资讯,还可以通过线上面试实现轻松上岗。

    截至目前,全省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已建成近500个,正在建设1700余个。到“十四五”期末,四川省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覆盖率将力争达到90%。

    保障更加高效。

    疫情期间,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保持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工作组24小时运行机制,依托全省163个农民工服务中心、634个农民工流动党组织、368个驻外工作站和68个维权救助站,坚持每月2次调度,动态摸排重点地区川籍农民工情况并向特困人员提供必要救助。

    春风就业路,稳住基本盘。

    “现在找工作基本不用愁,招聘会多得很,招人的单位也很多。”成都市新都区居民杨金凤说。2022年春节后,她在家门口举行的就业“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找到一份家具厂文员的工作。

    每年春节前后,集中促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的“春风行动”都会如期而至,各地各部门密集地把招聘会送到场镇、社区,方便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疫情期间,更是常态化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线上线下举行就业“春风行动”和百日网络招聘行动,全省每年开展农民工招聘活动1000场(次)以上,千方百计稳住疫情下农民工群体就业。

    常态化服务,务工更加放心。省委省政府印发《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暖心实在的常态化服务,免除外出务工后顾之忧。

    提供交通便捷服务,畅通务工往返路。每年春运前后,全省各地都会组织开通农民工返乡返岗专列(专车),并在车站、码头等地,开设农民工购票服务窗口。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开行农民工返岗专车4.8万辆、专列(厢)123趟、包机57架,“点对点”运输农民工107.77万人。

    改善居住条件,解决农民工基本住房问题。2013年,四川首次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要求将不低于30%的公共租赁住房提供给农民工,全省将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安排。实施保障租赁住房发展“十四五”行动,截至2021年底,累计103万名农民工缴存住房公积金132亿元,向4.8万户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53亿元。

    为农民工开设办理证照绿色通道,全覆盖走访慰问农民工和农民工家庭,举办川籍农民工运动会,举行农民工原创文艺大赛……更多常态化关心关爱农民工举措,让农民工务工时更放心、更暖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年来,全省农民工群体就业大盘始终稳如磐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站在治蜀兴川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工群体就业增收创业致富,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云飞 图片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这十年 全省农民工就业大盘稳如磐石

  • 2022年10月17日 08时0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十年来,四川农民工就业总量不断增加,从“体能务工”到“技能务工”,在省内外跨区域流动中找到了更高收入的岗位。


    为帮助川籍农民工在疫情下安全有序返岗,我省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专机活动。


    为帮助川籍农民工在疫情下安全有序返岗,我省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专车活动。


    四川大力培育建设“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


    每年春节前后,四川举行的就业“春风行动”招聘会,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为农民工带来大量岗位信息。

    国庆前夕,凉山州越西县越城镇城北村村民邓波等20人,在越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下,抵达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定向输送到当地一家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就业,开启充满希望的务工生活。

    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像邓波这样的农民工,常年保持在2500万人左右,占全国农民工总量近1/10。农民工是就业重点群体之一,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就能稳住就业基本盘。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做好农民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推动,把农民工作为重要战略资源来看待,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重大战略工程来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斐然。

    数据,是最客观的体现——

    十年来,全省农民工就业总量不断增加。转移就业人数从2012年的2415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2614万人,增长8%。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突破100万人,吸纳就业242万人,实现创业产值6570亿元,“农民工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

    十年来,全省农民工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全省农民工技能人才突破500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通过培训获得技能,从“体能务工”到“技能务工”的转变中,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全省农民工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在省本级、20个市(州)和143个县(市、区)成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全省农民工服务机构专职人员达3000余名。建成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近600个,农民工服务触角延伸至村(社区)。

    回望十年,全省农民工就业大盘稳如磐石,多项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举措成为全国亮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这张亮眼成绩单来之不易。

    量质齐升

    农民工转移就业增至2614万人

    9月18日,广元市苍溪县“我为苍溪工业发展出点力直播引领回家就业创业路”火热上线。这是当地为促进因疫情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新开展的活动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复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稳中求进中奋发有为,劳动力市场需求总体大于供给,农民工就业总体形势始终稳如磐石。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省2400万返乡过年农民工返岗困难。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在全国率先为农民工提供外出务工健康服务,组织开展“点对点一站式”交通直达行动,被国务院向全国推广。

    那年春天,运送农民工返岗的专列(专厢)、专车、包机,密集地从广袤的天府大地出发,搭乘着农民工奔向充满希望的务工生活。当年,全省农民工转移输出2573.42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35.15万人,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实现转移就业人数逆势增长,为全社会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的人力支撑。

    一枝一叶总关情,念兹在兹是百姓。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间,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贯彻在政策体系的谋篇布局里,落实在均等化公共服务保障中。

    农民工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的目标考核、乡村振兴考核和省委民生事实考核内容,农民工就业创业是硬性考核指标之一。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城镇就业登记范畴,将在城镇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失业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范畴,均等享受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持续强化就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协调联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健全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持续开展就业“春风行动”,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大力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加大力度转移输出就业。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间,四川农民工普遍在省内外跨区域流动中找到了更高收入的岗位,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找到工作;农村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在“一对一”帮扶中找到了就业增收之路。

    十年来,全省城乡就业结构由2012年的37.7∶62.3调整为2021年的53.4∶46.6;农民工转移输出总量从2012年的2415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614万人;劳务收入从2012年的238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462亿元。

    要稳定扩大就业,更要高质量就业。

    十年来,四川在全国率先建成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不断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精准度。大力培育建设“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目前全省农民工技能人才突破500万,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了从“体能务工”到“技能务工”。更多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路径,被专章写进《四川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这是全省首次在就业促进规划中,为农民工设置专章进行谋划。

    全省农民工就业创业,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向前。

    优化环境

    返乡创业吸纳就业242万余人

    “这几年,我就在村里的无花果基地干活,每月有工资收入。”50多岁的廖登贵是阆中市沙溪街道金鼓村人。早些年,他一直在广东打工,最近几年因年纪大了,便留在村里不再外出务工,但也失去劳务收入。

    很快,廖登贵就有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在外务工的同村人黄金回乡创业,种植无花果,需要大量劳动力。赋闲在家的廖登贵在黄金的无花果基地干活挣钱,跟着黄金学习种植技术,还把自家撂荒地整理出来种植无花果,家庭经济增收不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像黄金一样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突破100万人。创业带动就业,“黄金”们返乡创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机会。

    “我们公司刚开始投产时,就吸纳了800多人就业。”回老家南充市仪陇县投资创业的杜兴明说,能给乡亲们带来工作机会,他感到返乡创业很有意义。

    这是全省返乡创业潮兴起的十年,也是返乡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的十年。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初步形成。

    省政府制定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涵盖创业者从项目立项到创业成功的全过程,涉及办理证照、土地支持、平台搭建、财政支持、金融担保、创业服务、表彰奖励等各环节,制定了全链条式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

    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人社、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打出组合拳,从降低创业门槛到畅通融资渠道,从夯实创业平台到创业服务人才支撑,全面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原动力”。

    降低创业门槛。全省大幅度减少返乡下乡创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设置返乡农民工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兴办各类事业“绿色通道”。建立返乡入乡创业行政许可审批代办、“一费制”缴纳和金融信贷服务中心,提供免费专业服务。在全国率先设立投资基金,重点支持转型升级产业、新兴优势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夯实创业平台。开展省级返乡入乡创业工作先进市县考核激励工作,定期命名一批返乡创业先进市、县。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盘活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提升各类创业园区。十年来,全省共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孵化园)514个,入驻创业企业近2万家。

    营造浓厚氛围。开展返乡创业项目集中推介活动,依托省政府驻外办事处集中进行推介。组织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等组成“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论证、法律法规咨询和技术员工培训等服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从2015年开始,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以每年5万人左右的数量增加。目前,全省累计超过10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242万人就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正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强化保障

    就业创业服务触觉延伸到村

    就业稳,民心安。十年来,对于农民工群体就业创业,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相关部门始终摆在服务保障农民工工作的首位,体系不断健全,机制不断优化,保障不断加强。

    服务更加便捷。

    “我们村有1800多名农民工,建了综合服务站后,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业招聘、政策咨询、创业贷款等一站式服务,群众都很高兴。”泸州市泸县得胜镇罐顶山村党总支书记刁启刚说。

    2022年初,在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厅等8家单位共同努力下,集“政务+生活+邮政+金融”四位一体的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在全省开建。在服务站里,农民工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最新就业创业信息、招聘岗位信息等一手资讯,还可以通过线上面试实现轻松上岗。

    截至目前,全省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已建成近500个,正在建设1700余个。到“十四五”期末,四川省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覆盖率将力争达到90%。

    保障更加高效。

    疫情期间,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保持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工作组24小时运行机制,依托全省163个农民工服务中心、634个农民工流动党组织、368个驻外工作站和68个维权救助站,坚持每月2次调度,动态摸排重点地区川籍农民工情况并向特困人员提供必要救助。

    春风就业路,稳住基本盘。

    “现在找工作基本不用愁,招聘会多得很,招人的单位也很多。”成都市新都区居民杨金凤说。2022年春节后,她在家门口举行的就业“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找到一份家具厂文员的工作。

    每年春节前后,集中促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的“春风行动”都会如期而至,各地各部门密集地把招聘会送到场镇、社区,方便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疫情期间,更是常态化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线上线下举行就业“春风行动”和百日网络招聘行动,全省每年开展农民工招聘活动1000场(次)以上,千方百计稳住疫情下农民工群体就业。

    常态化服务,务工更加放心。省委省政府印发《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暖心实在的常态化服务,免除外出务工后顾之忧。

    提供交通便捷服务,畅通务工往返路。每年春运前后,全省各地都会组织开通农民工返乡返岗专列(专车),并在车站、码头等地,开设农民工购票服务窗口。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开行农民工返岗专车4.8万辆、专列(厢)123趟、包机57架,“点对点”运输农民工107.77万人。

    改善居住条件,解决农民工基本住房问题。2013年,四川首次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要求将不低于30%的公共租赁住房提供给农民工,全省将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安排。实施保障租赁住房发展“十四五”行动,截至2021年底,累计103万名农民工缴存住房公积金132亿元,向4.8万户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53亿元。

    为农民工开设办理证照绿色通道,全覆盖走访慰问农民工和农民工家庭,举办川籍农民工运动会,举行农民工原创文艺大赛……更多常态化关心关爱农民工举措,让农民工务工时更放心、更暖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年来,全省农民工群体就业大盘始终稳如磐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站在治蜀兴川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工群体就业增收创业致富,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云飞 图片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