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快速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防震减灾工作着力夯实监测预报预警基础,着力防范和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着力健全完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提质增效,走过了非凡十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
地震预警中心。四川省地震局供图
据四川省地震局消息,近10年,全省发生5级以上地震34次,其中5.0-5.9级26次、6.0-6.9级6次、7.0-7.9级2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下,成功应对处置芦山、康定、九寨沟、长宁、泸县、马尔康、泸定等一系列破坏性地震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地震灾害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真切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了“四川经验”“四川方案”。
这是坚持深化改革的非凡十年,四川省防震减灾体制机制建设日臻成熟;全面落实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各项要求,主动融入“全灾种、大应急”管理体制;出台《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地方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统筹协调、属地管理、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制定《四川省地震应急救援协作机制》,印发《进一步加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完善协作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地震科技创新、业务体系、震灾预防、行政管理4大领域改革,优化防震减灾资源和业务布局。
这是坚持创新驱动的非凡十年,四川省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基础不断夯实;完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一带一路”建设、子午工程等项目建设,测震台站达到2246个,增长43倍,全省监测能力由3.5级提升至1.6级,地震速报用时由分钟级缩至秒级,地球物理台点由473个增至1055个;制定震情短临跟踪和会商研判技术方案,完善6级以上强震短临预测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新时代群测群防、专群结合新模式探索实践。地震预警系统投运,对省内4.5级以上地震5-15秒内发出预警;完成各类课题80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700余篇,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测绘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奖9项。
四川省地震局泸定地震现场队员徒步穿越滑坡体前往磨西镇。四川省地震局供图
这是坚持摸清底数的非凡十年,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快速增强;实施校安工程,全面消除D级危房;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完成133.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推行地震巨灾保险,138.96万户居民参保;实施四川省活动断层普查,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域范围活断层普查,73个专题通过验收,新发现活动断层10余条,全面掌握了四川主要活动断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活动性,为国土规划、空间利用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实施,完成1700余万栋房屋抗震能力初判、650万余平方米房屋抽样详查;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完成794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全省基本具备抵御6级左右地震、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2022年,芦山6.1级地震、马尔康6.0级震群、泸定6.8级地震等灾害事件,全省中小学校实现师生“零伤亡”、校舍“零倒塌”。
这是坚持服务为先的非凡十年,四川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制订《加强农村村民住宅抗震设防管理的决定》,修订《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水库地震监测规定》,开启《地震预警管理办法》立法工作;推出30项服务事项、56项服务产品,开通4个便民服务系统;明确省市县三级地震部门行政权责17项,加快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出版《四川省防震减灾知识学生读本》等科普读物23本,建成省级科普示范学校406所、省级科普教育基地7处、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2个,常态化举办三大科普赛事。完善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响应时间由50分钟提升至15分钟,地震应急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地震预警系统形成以省预警中心为主体、以市县转发平台为骨干、以第三方为支撑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体系,为政府应急救援决策、特殊行业紧急处置、公众地震应急行动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