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计划构建15-45天的空气质量潜势预报体系
“目前我省城市、主要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主要骨架已经建成,但乡镇、支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支撑能力还不足。”3月30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雷毅在谈到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短板时如是说。
在雷毅看来,当前四川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叠加的重要阶段,要实现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目标,需要加大力度破解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生态破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进一步提升监测的及时性、精准性和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四川生态环境部门接下来如何出招,弥补上述短板?
打破7天预报周期的技术瓶颈
在大气监测方面,雷毅说,将以臭氧前体物、颗粒物、温室气体为监测预警重点,补齐监测设施设备短板。其中,四川将构建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为臭氧和颗粒物开展源解析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在重点区域新增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掌握温室气体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四川还将开展精细化大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具体举措是:依托西南预报中心,开展区域、城市及区(县)三级监测网络提升预报能力,打破7天预报周期的技术瓶颈,构建15-45天的空气质量潜势预报体系,进一步推进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
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
水环境监测方面,四川将在重点流域、跨界流域新增多项指标,监测触角进一步向乡镇下沉。“首先是增加特征污染监测指标,在重点流域及其支流,新建水质自动站30个,在省、市界增加重金属、有机物等水质自动监测指标,提高流域突发污染事件追踪溯源技术,提升流域综合水质预报预警能力。”雷毅说,四川还将形成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开展浮游动、植物和藻类等水生生物试点监测,为水体营养化防治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四川还计划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预警能力,完善市级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系统,新建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50余个,实现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监控基本覆盖;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完善流域水文水环境数值预报模型,实现3天精细化预报和未来4-8天趋势性预报,探索建立水环境质量变化过程的多模式预报系统,实现污染源排放、地表水水质等全过程监控预警。
雷毅说,接下来四川还将以重点园区、重点监管企业、新型监控手段为突破口,推进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建设;以数据公开和共享为基础,加强监测数据在监管执法的运用,提升精准治污能力,助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记者 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