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交通网规划首提四“极” 四川交通规划布局将有啥变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是我国首次就综合立体交通进行中长期规划布局。
在这张立体交通网中,四川占据哪些要素?目前,“十四五”规划正编制待出台,四川的相应规划布局将有何变化?
这张“网”有啥变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位势大大提升
《规划纲要》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极、组群、组团3类,并明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相关人士注意到,这是在国家层面的交通类规划中,首次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其他三“极”并列。
“这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肩负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动力源的历史使命有关。”该人士表示,以前的三“极”主要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首个内陆“极”;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需要首先从布局上畅通四极之间的联系,成渝地区在全国的交通位势必然大为提升。
如何高效率连接成渝之极?《规划纲要》进一步作出布局。《规划纲要》明确,按照极、组群、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具体将构建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其中,有3条主轴、2条走廊、2条通道在成渝交会。“从布局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规划纲要》还提出,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四川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位置也举足轻重。
全国建设4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集群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铁路枢纽和场站、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中,成都都占据一席之地。
这张“网”将带来啥变化?
四川交通网规划将据此调整和完善
在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先科看来,《规划纲要》实质是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更为具体。
相对于“交通强国建设”这张宏伟蓝图,《规划纲要》明确了大通道、大枢纽等国家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并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导向和依据,这为各地做好相应规划给出了导引。
目前,交通运输厅正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省级相关部门,编制《四川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照国家交通网的规划纲要,我们将对省级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交通运输厅规划处相关人士说,将以国家级的主通道为骨架,进一步加密四川的交通网,分层次、成体系,做好与上位规划的衔接。
记者注意到,《规划纲要》描绘了一张网和骨架,但没有给出具体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具体项目将在专项规划中体现。”
《规划纲要》还提出了2035年交通网的主要指标,比如,80%以上人口享受1小时内快速交通服务、多式联运换装1小时完成率达90%以上。“四川的交通网规划将对照这一指标,部分比率还将更高。” (记者 王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