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新信号
历史性转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历史性转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进入“十四五”,全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2月19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传递出哪些新信号?
加强政策、机构和力量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累计让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摘帽”。接下来,脱贫成果如何巩固拓展?会议给出答案:加强政策、机构和力量衔接。
“这三招的针对性极强。”凉山州副州长向贵瑜坦言,尽管所有贫困户都脱贫了,但仍有少数脱贫户的脱贫基础还不牢靠,需要精准施策,“扶上马、送一程”。
针对性如何体现?先看政策。“重点还是看各地需求,特别是贫困县的需求。”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举例,从各地反映情况来看,过渡期内,不少脱贫的贫困地区对于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的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真金白银仍然是已脱贫的贫困县需求清单中的重中之重。
再看机构。与会代表认为,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有几千万老乡生活在农村,这里又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因此,必须要参照中央做法,保持机构队伍总体稳定。
三看力量。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在脱贫攻坚战中,四川已形成一整套的帮扶机制,而且行之有效、成效显著。在巩固拓展环节,无论是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还是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机制,都可以优化、延续深化。
补齐现代农业体系支撑性短板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会议提出,要坚决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抓紧补齐“10+3”现代农业体系的支撑性短板。
如何守?压实责任势在必行。“把责任担起来,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长远账。”内江隆昌市委书记尹忠认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才能压实调动基层党委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立足自身解决吃饭问题。
如何补?首先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四川是种业大省和种质资源大省,有条件也有优势变成种业强省。”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认为,通过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现代种业园区建设,加大攻关力度,四川一定能为国家种业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其次,装备和烘干冷链物流必不可少。“不仅要产得好,还要成本低、卖价高。”眉山市青神县委书记肖巍透露,接下来,当地将和相关企业联手,研发推广适应当地地形的晚熟柑橘灌溉设备。
无独有偶,同样是种植晚熟柑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俊国介绍,下一步,成都要拿出真金白银,确保每个种植区域都有冷库和初加工系统,延长晚熟柑橘的销售半径和销售时长。
做好“加减法”
绘好蓝图留住乡愁
会上,一组数据引发与会者高度关注——刚过去的牛年春节,成都近郊接待了1400万人次游客。而蒲江明月国际陶艺村、崇州竹艺村等40余个乡村游热门景点是当仁不让的客流量大户。
下一步,四川如何才能拥有更多的“网红村”和“打卡地”?会议给出答案:深入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
怎么建设?首先是规划要高起点。“必须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雅安市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近年来,当地在布局茶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时,将各项规划衔接,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了不少“折返跑”。因此,唯有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规划图”才能变成高质量的“施工图”。
其次,还要注重扬长补短。“有留得住的乡愁,还有不亚于城里人的基础设施。”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说,扬长,就是要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千篇一律”;补短,就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最后,更要保护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加减法’,保护好农村的绿水青山。”省林草局局长刘宏葆说,“加法”,就是统筹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保住农村生态“基本盘”;“减法”,就是继续做好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让乡村环境更美、生态更优。 (记者 王成栋 史晓露 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