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底子薄不平衡 云川渝等长江上游地区转换发展动力靠什么

  • 2019年04月15日 07时37分
  • 来源: 人民日报
  • 【字体:
  • 播报
  • 核心阅读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

    一年来,沿江省市积极推进工作。其中,上游地区面对底子薄、动能疲软等突出问题,提高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主观能动性,依靠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人才建设,着力为新动能发展创条件、留空间。

    长江经济带辐射省份较多,流域内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其中,云川渝等上游地区底子薄,动能疲软。但一些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对发展动力转换所带来的潜在需求认识不清晰,对这些需求可能激发出来的供给、形成的新增长点认识不到位。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如何找准方向?如何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加快形成新产业集群?为新动能发展创条件、留空间,着力点有哪些?

    1

    转型升级——

    吸引培育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

    长江上游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但要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地处金沙江畔,云南丽江永胜县生态资源丰富,但山区农产品分散经营管护水平偏低。“种香蕉,被霜打。养奶牛,没人收。栽香椿,老板跑路……”谈起走过的弯路,永胜县卜甲村村民吴理春有一肚子话要说。

    后来,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村里决定种植更具科技含量的软籽石榴。“这些年,没少赚。心得就是找到新市场,坚持品种创新。”他说。

    找准了方向,分散经营带来的管护难如何解决?建立专业合作社,新技术推广快。社内统一标准种植,确保商品品质,在市场中抱团取暖,也避免了互相搞低价竞争。

    如今,吴理春转身一变,成为河谷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跟合作社搞合作。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智慧化销售,石榴产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除了一产,上游沿线许多城市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传统落后产能风险很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动力变革、加快动力转换是重要一环。

    四川泸州,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能耗高、污染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背景下,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怎么走?

    “吸引培育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更具现实意义。”泸州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徐珊说,这些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具备技术积淀,不单纯依靠资本投资。

    通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当地已集聚企业800多家,行业龙头和知名企业200多家。

    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化也在助力二产转型升级。在泸州大数据中心,超1000个机柜不间断为入驻的120多家单位和300多个业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这会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和研发设计水平。”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2

    创新驱动——

    真金白银的投入带动研发创新

    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

    “一段时间以来,成本低、环境差制约了重庆科技发展及应用,这深刻影响着新旧动能转换。”西信天元数据咨询公司长期从事大数据产业研发,总经理张剑如此评价。

    “增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是关键。”重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营造良好创新生态、集聚优质创新主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成为发力点。

    一方面,2018年重庆市推动203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在北碚区,顺多利机车公司车间,流动原料凝固成坚硬、粗糙的铸件,而后被精细打磨。放料、取货、堆放……机器臂迅捷而稳定。一台机器人,照应一条生产线,全流程无需人工干预。“效能提升30%,精度和工艺也提高了。”企业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10亿元。用作何用?“试点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到目前为500家科技型企业贷款超13亿元。”重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真金白银的投入带动企业研发创新。据统计,2018年,预计全市企业研发经费支出305亿元,同比增9%。

    此外,应健全创新技术的市场导向机制。吴理春和乡亲们就尝到了甜头。

    当年,永胜县科技部门入手软籽石榴枝条,吴理春赶紧申请了一些。等销售时,一斤卖到7元,而那时的硬籽石榴不到3元。

    从第一批尝鲜石榴种植,到率先引种软籽石榴,再到现在试种黑籽酸甜石榴,他们始终紧盯市场,不断提升石榴种植的科技含金量。

    “实践证明,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没有尽头。我们紧盯科技发展新前沿,正在试种黑籽酸甜石榴。”吴理春说,酸甜口更受欢迎,新品种会有更好销路。

    3

    人才建设——

    鼓励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高技能员工

    相比中下游,长江上游地区人才优势较弱。“山高人为峰。白酒人才我们不缺,但智能制造等领域,人才就捉襟见肘了。”四川泸州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泸州精深培育新兴产业却面临人才匮乏瓶颈。如何突破?

    人才兴市战略出台,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中心成为目标……当地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员工,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内生动力。

    翁文坤是泸州一家自动化设备企业的总工程师,年过五十的他从干了26年的老东家辞职,跳槽到泸州高新区这家落户仅3年的企业。

    “按说我这岁数不该折腾了,可新兴产业前景好,吸引人。”翁文坤坦言,走上新岗位压力大,但动力更强。一方面,几十年的技术管理经验让他很快就能挑起大梁,另一方面,新技术平台让他也见识了领先的科技应用,长了眼界更长本事。

    这些年,泸州累计引进两院院士10名,高层次人才团队29个,急需紧缺人才3000多人,为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等提供了智力保障。

    此外,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要为科技人才减轻负担,让他们沉下心搞科研。”重庆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在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等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阻碍创新的陈规旧章和繁文缛节。

    过去一年,重庆专利授权45688件、同比增31.3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至9.08件,同比增25.24%;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952项,成交额26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127%。

    “如今,高端人才愿意来,很多国家级平台和项目也接连落户。”张剑说。(记者 宋豪新 杨文明 蒋云龙)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子薄不平衡 云川渝等长江上游地区转换发展动力靠什么

  • 2019年04月15日 07时37分
  • 来源: 人民日报
  • 核心阅读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

    一年来,沿江省市积极推进工作。其中,上游地区面对底子薄、动能疲软等突出问题,提高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主观能动性,依靠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人才建设,着力为新动能发展创条件、留空间。

    长江经济带辐射省份较多,流域内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其中,云川渝等上游地区底子薄,动能疲软。但一些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对发展动力转换所带来的潜在需求认识不清晰,对这些需求可能激发出来的供给、形成的新增长点认识不到位。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如何找准方向?如何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加快形成新产业集群?为新动能发展创条件、留空间,着力点有哪些?

    1

    转型升级——

    吸引培育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

    长江上游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但要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地处金沙江畔,云南丽江永胜县生态资源丰富,但山区农产品分散经营管护水平偏低。“种香蕉,被霜打。养奶牛,没人收。栽香椿,老板跑路……”谈起走过的弯路,永胜县卜甲村村民吴理春有一肚子话要说。

    后来,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村里决定种植更具科技含量的软籽石榴。“这些年,没少赚。心得就是找到新市场,坚持品种创新。”他说。

    找准了方向,分散经营带来的管护难如何解决?建立专业合作社,新技术推广快。社内统一标准种植,确保商品品质,在市场中抱团取暖,也避免了互相搞低价竞争。

    如今,吴理春转身一变,成为河谷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跟合作社搞合作。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智慧化销售,石榴产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除了一产,上游沿线许多城市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传统落后产能风险很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动力变革、加快动力转换是重要一环。

    四川泸州,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能耗高、污染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背景下,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怎么走?

    “吸引培育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更具现实意义。”泸州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徐珊说,这些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具备技术积淀,不单纯依靠资本投资。

    通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当地已集聚企业800多家,行业龙头和知名企业200多家。

    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化也在助力二产转型升级。在泸州大数据中心,超1000个机柜不间断为入驻的120多家单位和300多个业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这会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和研发设计水平。”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2

    创新驱动——

    真金白银的投入带动研发创新

    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

    “一段时间以来,成本低、环境差制约了重庆科技发展及应用,这深刻影响着新旧动能转换。”西信天元数据咨询公司长期从事大数据产业研发,总经理张剑如此评价。

    “增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是关键。”重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营造良好创新生态、集聚优质创新主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成为发力点。

    一方面,2018年重庆市推动203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在北碚区,顺多利机车公司车间,流动原料凝固成坚硬、粗糙的铸件,而后被精细打磨。放料、取货、堆放……机器臂迅捷而稳定。一台机器人,照应一条生产线,全流程无需人工干预。“效能提升30%,精度和工艺也提高了。”企业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10亿元。用作何用?“试点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到目前为500家科技型企业贷款超13亿元。”重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真金白银的投入带动企业研发创新。据统计,2018年,预计全市企业研发经费支出305亿元,同比增9%。

    此外,应健全创新技术的市场导向机制。吴理春和乡亲们就尝到了甜头。

    当年,永胜县科技部门入手软籽石榴枝条,吴理春赶紧申请了一些。等销售时,一斤卖到7元,而那时的硬籽石榴不到3元。

    从第一批尝鲜石榴种植,到率先引种软籽石榴,再到现在试种黑籽酸甜石榴,他们始终紧盯市场,不断提升石榴种植的科技含金量。

    “实践证明,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没有尽头。我们紧盯科技发展新前沿,正在试种黑籽酸甜石榴。”吴理春说,酸甜口更受欢迎,新品种会有更好销路。

    3

    人才建设——

    鼓励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高技能员工

    相比中下游,长江上游地区人才优势较弱。“山高人为峰。白酒人才我们不缺,但智能制造等领域,人才就捉襟见肘了。”四川泸州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泸州精深培育新兴产业却面临人才匮乏瓶颈。如何突破?

    人才兴市战略出台,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中心成为目标……当地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员工,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内生动力。

    翁文坤是泸州一家自动化设备企业的总工程师,年过五十的他从干了26年的老东家辞职,跳槽到泸州高新区这家落户仅3年的企业。

    “按说我这岁数不该折腾了,可新兴产业前景好,吸引人。”翁文坤坦言,走上新岗位压力大,但动力更强。一方面,几十年的技术管理经验让他很快就能挑起大梁,另一方面,新技术平台让他也见识了领先的科技应用,长了眼界更长本事。

    这些年,泸州累计引进两院院士10名,高层次人才团队29个,急需紧缺人才3000多人,为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等提供了智力保障。

    此外,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要为科技人才减轻负担,让他们沉下心搞科研。”重庆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在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等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阻碍创新的陈规旧章和繁文缛节。

    过去一年,重庆专利授权45688件、同比增31.3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至9.08件,同比增25.24%;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952项,成交额26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127%。

    “如今,高端人才愿意来,很多国家级平台和项目也接连落户。”张剑说。(记者 宋豪新 杨文明 蒋云龙)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