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18四川国土绿化:增绿 护绿 活绿

  • 2019年03月20日 0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长宁淯江两岸绿满山


    达州市莲花湖城市湿地公园


    森林覆盖率、国土绿化覆盖率同比分别增加0.8、1个百分点

    四川,被称为“万山千河之省”,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扼守长江上游,是其重要水源涵养地。

    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四川必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审视自身,山川秀美、生态宜人是天府之国四川的一张亮丽名片,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

    2018年,四川持续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不断消除荒山荒坡,增加公共绿地,修复脆弱生态,筑牢生态屏障。全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国土绿化率分别较上一年度增加0.8和1个百分点。这组数据的背后,一条增绿、护绿和活绿的线条渐次呈现。

    增绿

    啃“硬骨头”、一体绿化,擂响造林绿化战鼓

    2018年,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进入第三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对四川省情、林情进行再审视再认识、对事关四川生态全局的重大工作思路和举措进行再梳理再谋划再落实。

    现实摆在眼前:一方面,经过多年绿化,四川境内剩余的荒山荒坡均是“硬骨头”;另一方面,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人民群众对于生态产品供给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增加。

    压力当前,四川响亮作答:推进造林绿化重点的战略转移,由荒山绿化向城乡一体绿化转变,由做足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转变。也由此,四川国土绿化的基调正式确定。

    战鼓从开年便擂响。去年初,省绿化委员会召开第22次全体会议,全省国土绿化重点、方式和目标再次明确。也是从春季开始,以“我为增绿减霾植棵树”为主题的大规模绿化全川春季行动、秋冬行动全面打响。

    城乡一体绿化,就是一边啃下剩余荒山荒坡“硬骨头”,一边推动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和公园下乡,持续关注生态安全和群众对美好生态产品的需求。

    针对生态退化等难点,在阿坝、甘孜实施省级财政林业防沙治沙项目,在阿坝州启动开展沙化治理成效监测;持续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启动兴文石漠化公园建设。去年,治理沙化土地34.3万亩、岩溶区400平方公里、干旱河谷1.8万亩,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快速推进……脆弱地区生态治理短板不断被补齐。

    城乡绿化亮点突出。各地坚持工程带动,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结合竹林风景线打造,大力开展城市、城郊和乡村绿化,布局实施区域性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新建天府绿道1620公里,完成龙泉山增绿增景项目3.3万亩。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则围绕打造竹林风景线、道路、水系和荒山绿化等全力加码增绿植绿。

    以身边增绿为重点,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持续开展园林城市、生态县、绿化模范县、森林小镇、森林村庄等绿化模范创建。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出炉。

    增绿不止要量,更要质。借助中央和省级财政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推进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全年实施国有和集体中幼林抚育175万亩,新增10处省级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样板基地,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3.3万亩。

    随着退耕还林取消经济林和公益林比例限制,经济林木(果)权证等改革红利释放,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大合唱”造林绿化格局逐渐形成。

    护绿

    执法、压责任,唱出一首绿色长歌

    回首2018年,四川国土绿化的成绩单清晰标注:全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1083万亩,超出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全省森林覆盖率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达到38.83%;绿化覆盖率达68%,较上一年增加1个百分点。

    成绩斐然,问题随之而来:增绿之后,如何护绿?

    守绿护绿,从森林灾险防控开始。全年,四川累计扑救森林火灾229起,损失林木蓄积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1%。借助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全省累计防治面积826万亩(次),基本实现产地检疫全覆盖。

    守绿护绿,重在建章立制。从省级层面,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不断传导压力。同时,配套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明确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启动川西北木材替代行动,继续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草原禁牧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如今,四川大地上,“一草一木”不得轻动,已成社会共识和行为规范。

    在城市内部,强化城市绿线管控,严控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绿化用地。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为全省每一棵名木古树建立“身份证”。借助机构改革,统筹川内保护地管理,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对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破坏生态行为“一票否决”。

    守绿护绿,还需出重拳。锁定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迭出狠招,不断守护法律尊严。勇于亮剑,先后启动“守护绿川2号行动”“飓风1号”“一区两园整治打击”等专项行动,一次次斩断伸向森林资源的“黑手”。

    守绿护绿,关键在于落实政府责任。全川范围继续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依法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和管理,严格考核209个“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常年有效管护森林2.87亿亩。

    守绿护绿,重在“有人管,管得好”。借助大规模绿化全川,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遴选的生态护林员队伍进一步扩大。全省累计设置相关岗位7.96万余个,并建立对应考核奖励机制。如今,生态护林员的设置,在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同时,也进一步扫除了森林等生态资源管护的死角。

    一条条法规、一次次考核、一个个重拳,四川保护生态资源的力度和强度持续加码,守护绿色的“防火墙”和“隔离带”不断完善。

    活绿

    林活、民富,谱就乡村振兴进行曲

    森林,绿色银行;绿色,生命的颜色。

    靠山就是要吃山。植树造林,不只“长叶子”,也要“得票子”。而这,也是我省持续推动国土绿化的动力源。

    去年,我省以改革活林、以产业富农,把助农增收贯彻至植绿、护绿和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时,以不断增绿增加人民的幸福感、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林因改革而活。整个2018年,继续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释放涉林产业发展潜能,让林地、林木资源变资本、活树变活钱、青山变金山。

    去年初,我省开始全面推广实施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也是去年开始,深度贫困县各类政府投资生态建设项目,全部由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在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入社人员比例超出六成,且在利益分配上偏向贫困人口。至去年10月,前述政策覆盖至全省88个贫困县,入社贫困户收入不断增加。

    林业既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即,绿化产业化,产业绿化。而发展涉林产业、带动周边林农增收,必须要有载体。在四川,这个载体就是园区。

    去年,广元朝天、宜宾叙州、资阳乐至、凉山普格、泸州纳溪等五个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建设加速。凉山州“中国·以色列油橄榄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

    发展产业,选择抓手是关键。按照中央部署、结合四川实际,去年,我省以竹产业为突破口,坚持把竹林打造成四川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先后研究制定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示范基地、竹林风景线考核标准,推广竹林、珍贵用材林混交经营示范。如今,四川的竹林不仅美化环境、陶冶性情,更助力农民奔向致富路。

    增收手段不止造林和传统种养业,还有新业态。去年,我省以生态旅游节会和森林康养产业为重点,不断发掘涉林产业新业态、新增长点。

    绿色产业的潜力究竟有多大?统计显示,去年,我省实现生态旅游直接收入1144.74亿元,较2017年增长19%,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绿色产业不断澎湃动力,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也不断提升。随着“森林进城”、城市绿线管控多管齐下,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攀升至40%,全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12.48平方米。同期,全省校园绿化率达90.5%。伴随着绿地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个山绿、林活、民富的秀美四川,生机勃勃。(林萱 暮冬)(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8四川国土绿化:增绿 护绿 活绿

  • 2019年03月20日 0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长宁淯江两岸绿满山


    达州市莲花湖城市湿地公园


    森林覆盖率、国土绿化覆盖率同比分别增加0.8、1个百分点

    四川,被称为“万山千河之省”,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扼守长江上游,是其重要水源涵养地。

    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四川必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审视自身,山川秀美、生态宜人是天府之国四川的一张亮丽名片,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

    2018年,四川持续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不断消除荒山荒坡,增加公共绿地,修复脆弱生态,筑牢生态屏障。全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国土绿化率分别较上一年度增加0.8和1个百分点。这组数据的背后,一条增绿、护绿和活绿的线条渐次呈现。

    增绿

    啃“硬骨头”、一体绿化,擂响造林绿化战鼓

    2018年,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进入第三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对四川省情、林情进行再审视再认识、对事关四川生态全局的重大工作思路和举措进行再梳理再谋划再落实。

    现实摆在眼前:一方面,经过多年绿化,四川境内剩余的荒山荒坡均是“硬骨头”;另一方面,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人民群众对于生态产品供给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增加。

    压力当前,四川响亮作答:推进造林绿化重点的战略转移,由荒山绿化向城乡一体绿化转变,由做足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转变。也由此,四川国土绿化的基调正式确定。

    战鼓从开年便擂响。去年初,省绿化委员会召开第22次全体会议,全省国土绿化重点、方式和目标再次明确。也是从春季开始,以“我为增绿减霾植棵树”为主题的大规模绿化全川春季行动、秋冬行动全面打响。

    城乡一体绿化,就是一边啃下剩余荒山荒坡“硬骨头”,一边推动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和公园下乡,持续关注生态安全和群众对美好生态产品的需求。

    针对生态退化等难点,在阿坝、甘孜实施省级财政林业防沙治沙项目,在阿坝州启动开展沙化治理成效监测;持续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启动兴文石漠化公园建设。去年,治理沙化土地34.3万亩、岩溶区400平方公里、干旱河谷1.8万亩,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生态修复快速推进……脆弱地区生态治理短板不断被补齐。

    城乡绿化亮点突出。各地坚持工程带动,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结合竹林风景线打造,大力开展城市、城郊和乡村绿化,布局实施区域性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新建天府绿道1620公里,完成龙泉山增绿增景项目3.3万亩。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则围绕打造竹林风景线、道路、水系和荒山绿化等全力加码增绿植绿。

    以身边增绿为重点,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持续开展园林城市、生态县、绿化模范县、森林小镇、森林村庄等绿化模范创建。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出炉。

    增绿不止要量,更要质。借助中央和省级财政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推进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全年实施国有和集体中幼林抚育175万亩,新增10处省级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样板基地,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3.3万亩。

    随着退耕还林取消经济林和公益林比例限制,经济林木(果)权证等改革红利释放,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大合唱”造林绿化格局逐渐形成。

    护绿

    执法、压责任,唱出一首绿色长歌

    回首2018年,四川国土绿化的成绩单清晰标注:全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1083万亩,超出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全省森林覆盖率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达到38.83%;绿化覆盖率达68%,较上一年增加1个百分点。

    成绩斐然,问题随之而来:增绿之后,如何护绿?

    守绿护绿,从森林灾险防控开始。全年,四川累计扑救森林火灾229起,损失林木蓄积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1%。借助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全省累计防治面积826万亩(次),基本实现产地检疫全覆盖。

    守绿护绿,重在建章立制。从省级层面,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不断传导压力。同时,配套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明确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启动川西北木材替代行动,继续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草原禁牧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如今,四川大地上,“一草一木”不得轻动,已成社会共识和行为规范。

    在城市内部,强化城市绿线管控,严控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绿化用地。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为全省每一棵名木古树建立“身份证”。借助机构改革,统筹川内保护地管理,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对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破坏生态行为“一票否决”。

    守绿护绿,还需出重拳。锁定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迭出狠招,不断守护法律尊严。勇于亮剑,先后启动“守护绿川2号行动”“飓风1号”“一区两园整治打击”等专项行动,一次次斩断伸向森林资源的“黑手”。

    守绿护绿,关键在于落实政府责任。全川范围继续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依法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和管理,严格考核209个“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常年有效管护森林2.87亿亩。

    守绿护绿,重在“有人管,管得好”。借助大规模绿化全川,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遴选的生态护林员队伍进一步扩大。全省累计设置相关岗位7.96万余个,并建立对应考核奖励机制。如今,生态护林员的设置,在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同时,也进一步扫除了森林等生态资源管护的死角。

    一条条法规、一次次考核、一个个重拳,四川保护生态资源的力度和强度持续加码,守护绿色的“防火墙”和“隔离带”不断完善。

    活绿

    林活、民富,谱就乡村振兴进行曲

    森林,绿色银行;绿色,生命的颜色。

    靠山就是要吃山。植树造林,不只“长叶子”,也要“得票子”。而这,也是我省持续推动国土绿化的动力源。

    去年,我省以改革活林、以产业富农,把助农增收贯彻至植绿、护绿和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时,以不断增绿增加人民的幸福感、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林因改革而活。整个2018年,继续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释放涉林产业发展潜能,让林地、林木资源变资本、活树变活钱、青山变金山。

    去年初,我省开始全面推广实施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也是去年开始,深度贫困县各类政府投资生态建设项目,全部由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在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入社人员比例超出六成,且在利益分配上偏向贫困人口。至去年10月,前述政策覆盖至全省88个贫困县,入社贫困户收入不断增加。

    林业既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即,绿化产业化,产业绿化。而发展涉林产业、带动周边林农增收,必须要有载体。在四川,这个载体就是园区。

    去年,广元朝天、宜宾叙州、资阳乐至、凉山普格、泸州纳溪等五个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建设加速。凉山州“中国·以色列油橄榄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

    发展产业,选择抓手是关键。按照中央部署、结合四川实际,去年,我省以竹产业为突破口,坚持把竹林打造成四川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先后研究制定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示范基地、竹林风景线考核标准,推广竹林、珍贵用材林混交经营示范。如今,四川的竹林不仅美化环境、陶冶性情,更助力农民奔向致富路。

    增收手段不止造林和传统种养业,还有新业态。去年,我省以生态旅游节会和森林康养产业为重点,不断发掘涉林产业新业态、新增长点。

    绿色产业的潜力究竟有多大?统计显示,去年,我省实现生态旅游直接收入1144.74亿元,较2017年增长19%,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绿色产业不断澎湃动力,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也不断提升。随着“森林进城”、城市绿线管控多管齐下,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攀升至40%,全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12.48平方米。同期,全省校园绿化率达90.5%。伴随着绿地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个山绿、林活、民富的秀美四川,生机勃勃。(林萱 暮冬)(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