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扎实贯彻“五个着力”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二)

  • 2019年02月12日 07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不平凡的开局,注定会有不平凡的收获。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寄望四川“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屋建瓴为四川发展擘画蓝图。2018年的四川经济就在这样的不平凡中启程。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回望这一年,全省上下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着力推动四川经济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收获满满。

    经济总量更大——这一年,四川经济总量跃上4万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六;

    经济结构更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

    区域经济更活——成都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市州“两千亿”俱乐部再添德阳、宜宾、南充新军;

    科技支撑更强——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

    ……

    稳中有进的成绩单呈现着这一年我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这是四川的扎实作答。

    牢记嘱托

    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如果将视线聚焦到我省2018年最后4个月,我们有这些新发现:

    9月5日,四川商业试验卫星成功“首发”,迈出四川商业航天第一步;

    12月21日,四川首条开工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成自宜高铁自宜段全线开工,南向出川将新增一条大通道;

    3天后,作为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的省份,四川在试点一年后成功实现新机制下安全首飞……

    从太空到地面、从高度到速度,这些微观切面记录着四川经济发展的进展、突破,共同描绘着四川经济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每一个微观切面,都是四川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要求,对发展思路的再明晰、发展路径的再厘清——

    2018年4月12日至14日,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读书班上,省委鲜明提出:在全省来一次“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一场新的思想大解放之风吹遍巴蜀大地。

    辨方位而正则。看全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看四川,站上发展新起点,但基本省情没有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凸显。看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良机正当其时。

    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四川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省委锁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课题,省领导直接负责,展开调研,问问题,求答案。

    在历经数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基础上,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26条意见,围绕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对实现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实施路径、工作机制等进行系统谋划。目标: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最严的标准、最有力的行动,坚决攻克凉山深度贫困堡垒;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一次次战略部署,烙下四川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印记。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四川发展的历程,是对内谋改革、对外求开放的过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四川,再次在改革开放中汲取力量。

    跳出四川看四川,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到先进生产力的所在地去!

    去年10月,由省领导、21个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跨越千里,探访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浙江两省,找差距、学经验、谈合作。之后不到一个月,为期6天的“川港澳合作周”又将川港澳合作推向纵深。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蹄疾步稳。

    问题导向

    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2月9日上午,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吊车司机杨小兵一如往常,忙着腾挪成都铁路口岸监管堆场区的集装箱。“喝水上厕所都要小跑,跟打仗一样。”杨小兵说,去年一年几乎满负荷运转。

    杨小兵的忙碌背后是一组有力的数据。去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5947.8亿元,同比增长29.2%,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额均居全国第10位,首次同时达到我省历史最高排位。“取得历史性突破实属不易。”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这样的历史性突破,是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结果,更是锁定问题、精准发力的结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的重要指示,全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干。

    “四川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为何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只居全国第十位?”在大局中找差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厘清工业发展短板。

    “武汉经济规模和成都差不多,为啥武汉2017年的独角兽企业上榜数量却是成都的5倍?”在对比中看不足,成都市锁定培育经济新动能。“浙江安吉以中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业产值;四川竹林面积全国第一,但产值比浙江少150亿元。”横向看潜力,宜宾开始探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思路。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坚持问题导向,新战略新举措不断形成。

    2018年6月底,金牛宾馆。在热烈掌声中,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宣告开启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新征程。一个个事关治蜀兴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有了精准解答:

    针对区域协调发展不足问题,省委提出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针对产业体系不优问题,谋划建立“5+1”现代产业体系;针对开放程度不深问题,着力推进全面开放合作战略,特别是突出南向、提升东向,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以通道建设促大开发。去年,四川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7238公里,居全国第二;铁路总里程达4970公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

    坚持问题导向,新体制新机制逐步完善。

    同样是在金牛宾馆,2018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四川将“落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放在经济工作的第一位,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16个重点产业领域和数字经济工作推进机制。

    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成立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各片区联席会议制度。去年,成都自觉担当“主干”责任,与各市(州)、片区签署46个合作协议。

    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去年四川与港澳建立“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及多个层面合作备忘录,并与广东、浙江、广西、重庆、甘肃等地多个层面签署合作协议。

    一年来,四川出台一系列重大部署,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发展的总体擘画,一步步变成现实。

    变革创新

    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2月11日,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00多名身着无尘服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忙碌着。这个春节,公司一半人选择留守岗位,冲刺月产12万片玻璃基板的满产目标。

    “我们以总书记视察时提出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指引,把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引入到公司智能化系统,重新优化了工作流程。”中电熊猫董事长孙学军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言犹在耳,是企业、更是四川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一年来,四川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改革创新中,在企业产业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优势。

    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去年,一个个源自四川的突破让人印象深刻: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能汽轮发电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汽轮机转子全部研制成功;“翼龙”系列无人机第100架验收交付,创下中国无人机出口新纪录;“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创造亚洲钻井新纪录……

    突破让人感受到四川创新的强劲,两组数据则让人感受到四川创新的后劲。去年,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首破千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39%,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全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相关经费支出从2011年的20.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0亿元,源头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更长远的改变正在酝酿。去年12月,四川作为首批4省之一,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基础研究由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让改革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巨大活力。

    即将满两岁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引进全省近1/2的新设外资企业,贡献近1/10的货物进出口和1/20的新增市场主体。

    成长的“能量”源自改革。去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推动两批共142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99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5%。

    放眼全省,国务院授权的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完成28项,国家推广的两批经验中四川入选数量均居各试验区首位。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审批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办事效率高了,“放管服”改革深化,92%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达到“最多跑一次”要求。企业成本低了,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规模以上服务业成本费用增长8.5%,增速为近3年同期最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两大引擎,更离不开企业、产业的活力迸发。

    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力争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春节刚过,成都极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波就和同事们奔着全年目标努力,国内市场新品研发、海外市场营销策划。这股干劲来自企业对发展的执着,更来自去年那场让四川民营企业家们难忘的大会。去年,我省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精心设计的邀请函、隆重的表彰,让不少民营企业家直呼“感觉更有劲”。“含金量满满”的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更让“钟波们”感受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诚意与决心。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我省将聚焦“5+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方面,将编制“5+1”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技术指引,另一方面,将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组建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又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四川,继续向着高质量发展挺进!(记者 董世梅 朱雪黎 罗之飏)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扎实贯彻“五个着力”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二)

  • 2019年02月12日 07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不平凡的开局,注定会有不平凡的收获。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寄望四川“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屋建瓴为四川发展擘画蓝图。2018年的四川经济就在这样的不平凡中启程。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回望这一年,全省上下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着力推动四川经济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收获满满。

    经济总量更大——这一年,四川经济总量跃上4万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六;

    经济结构更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

    区域经济更活——成都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市州“两千亿”俱乐部再添德阳、宜宾、南充新军;

    科技支撑更强——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

    ……

    稳中有进的成绩单呈现着这一年我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这是四川的扎实作答。

    牢记嘱托

    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如果将视线聚焦到我省2018年最后4个月,我们有这些新发现:

    9月5日,四川商业试验卫星成功“首发”,迈出四川商业航天第一步;

    12月21日,四川首条开工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成自宜高铁自宜段全线开工,南向出川将新增一条大通道;

    3天后,作为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的省份,四川在试点一年后成功实现新机制下安全首飞……

    从太空到地面、从高度到速度,这些微观切面记录着四川经济发展的进展、突破,共同描绘着四川经济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每一个微观切面,都是四川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要求,对发展思路的再明晰、发展路径的再厘清——

    2018年4月12日至14日,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读书班上,省委鲜明提出:在全省来一次“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一场新的思想大解放之风吹遍巴蜀大地。

    辨方位而正则。看全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看四川,站上发展新起点,但基本省情没有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凸显。看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良机正当其时。

    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四川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省委锁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课题,省领导直接负责,展开调研,问问题,求答案。

    在历经数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基础上,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26条意见,围绕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对实现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实施路径、工作机制等进行系统谋划。目标: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最严的标准、最有力的行动,坚决攻克凉山深度贫困堡垒;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一次次战略部署,烙下四川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印记。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四川发展的历程,是对内谋改革、对外求开放的过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四川,再次在改革开放中汲取力量。

    跳出四川看四川,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到先进生产力的所在地去!

    去年10月,由省领导、21个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跨越千里,探访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浙江两省,找差距、学经验、谈合作。之后不到一个月,为期6天的“川港澳合作周”又将川港澳合作推向纵深。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蹄疾步稳。

    问题导向

    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2月9日上午,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吊车司机杨小兵一如往常,忙着腾挪成都铁路口岸监管堆场区的集装箱。“喝水上厕所都要小跑,跟打仗一样。”杨小兵说,去年一年几乎满负荷运转。

    杨小兵的忙碌背后是一组有力的数据。去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5947.8亿元,同比增长29.2%,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额均居全国第10位,首次同时达到我省历史最高排位。“取得历史性突破实属不易。”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这样的历史性突破,是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结果,更是锁定问题、精准发力的结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的重要指示,全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干。

    “四川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为何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只居全国第十位?”在大局中找差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厘清工业发展短板。

    “武汉经济规模和成都差不多,为啥武汉2017年的独角兽企业上榜数量却是成都的5倍?”在对比中看不足,成都市锁定培育经济新动能。“浙江安吉以中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业产值;四川竹林面积全国第一,但产值比浙江少150亿元。”横向看潜力,宜宾开始探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思路。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坚持问题导向,新战略新举措不断形成。

    2018年6月底,金牛宾馆。在热烈掌声中,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宣告开启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新征程。一个个事关治蜀兴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有了精准解答:

    针对区域协调发展不足问题,省委提出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针对产业体系不优问题,谋划建立“5+1”现代产业体系;针对开放程度不深问题,着力推进全面开放合作战略,特别是突出南向、提升东向,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以通道建设促大开发。去年,四川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7238公里,居全国第二;铁路总里程达4970公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

    坚持问题导向,新体制新机制逐步完善。

    同样是在金牛宾馆,2018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四川将“落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放在经济工作的第一位,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16个重点产业领域和数字经济工作推进机制。

    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成立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各片区联席会议制度。去年,成都自觉担当“主干”责任,与各市(州)、片区签署46个合作协议。

    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去年四川与港澳建立“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及多个层面合作备忘录,并与广东、浙江、广西、重庆、甘肃等地多个层面签署合作协议。

    一年来,四川出台一系列重大部署,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发展的总体擘画,一步步变成现实。

    变革创新

    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2月11日,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00多名身着无尘服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忙碌着。这个春节,公司一半人选择留守岗位,冲刺月产12万片玻璃基板的满产目标。

    “我们以总书记视察时提出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指引,把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引入到公司智能化系统,重新优化了工作流程。”中电熊猫董事长孙学军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言犹在耳,是企业、更是四川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一年来,四川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改革创新中,在企业产业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优势。

    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去年,一个个源自四川的突破让人印象深刻: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能汽轮发电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汽轮机转子全部研制成功;“翼龙”系列无人机第100架验收交付,创下中国无人机出口新纪录;“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创造亚洲钻井新纪录……

    突破让人感受到四川创新的强劲,两组数据则让人感受到四川创新的后劲。去年,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首破千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39%,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全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相关经费支出从2011年的20.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0亿元,源头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更长远的改变正在酝酿。去年12月,四川作为首批4省之一,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基础研究由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让改革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巨大活力。

    即将满两岁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引进全省近1/2的新设外资企业,贡献近1/10的货物进出口和1/20的新增市场主体。

    成长的“能量”源自改革。去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推动两批共142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99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5%。

    放眼全省,国务院授权的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完成28项,国家推广的两批经验中四川入选数量均居各试验区首位。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审批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办事效率高了,“放管服”改革深化,92%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达到“最多跑一次”要求。企业成本低了,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规模以上服务业成本费用增长8.5%,增速为近3年同期最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两大引擎,更离不开企业、产业的活力迸发。

    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力争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春节刚过,成都极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波就和同事们奔着全年目标努力,国内市场新品研发、海外市场营销策划。这股干劲来自企业对发展的执着,更来自去年那场让四川民营企业家们难忘的大会。去年,我省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精心设计的邀请函、隆重的表彰,让不少民营企业家直呼“感觉更有劲”。“含金量满满”的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更让“钟波们”感受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诚意与决心。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我省将聚焦“5+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方面,将编制“5+1”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技术指引,另一方面,将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组建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又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四川,继续向着高质量发展挺进!(记者 董世梅 朱雪黎 罗之飏)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