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巴山披锦绣 蜀水漾清波——四川推进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纪实

  • 2018年07月28日 21时56分
  • 来源: 经济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四川,俗称“千河之省”,境内大小河流1400余条,人均水资源量位居全国前列。

      涓涓千河汇长江。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巴山蜀水的秀美风光,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如何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摆在9000万四川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份沉甸甸的考卷。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四川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基本建成,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8%,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率达到82.2%,87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8.2%,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逐步改善。

      共享发展红利和绿色福利

      盛夏时节,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乡岔河村一片郁郁葱葱,现在正值芒果成熟的黄金期,村里的芒果种植户都忙着打理果树。

      很难想象,1年多以前,这个紧邻二滩库区的村庄村民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是在库区网箱养鱼。整个二滩库区曾有渔民近千户,网箱数量一度达5万余口。然而,用网箱养殖一吨鱼造成的污染等于20头猪的排泄污染。为了保护二滩库区生态环境,2016年11月,攀枝花市集中力量全面取消二滩库区养鱼,舍弃数亿元产值换来一湾清水。

      “上岸”后的渔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力发展芒果种植、肉牛养殖、库区旅游等产业,日子越过越好。

      保护二滩库区生态环境,是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法的一个缩影。人们告别了“盼温饱、求生存”的时期,进入了“盼环保、求生态”的阶段,期盼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生活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如今,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着绿色福利。

      不久前出台的《四川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四川将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布局,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

      在四川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大片区”范围内,现有森林面积约1.91亿亩,自然湿地约2237万亩,均超过全省总量的一半。抓好林业政策补助资金兑现、加快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在实施这一系列措施的同时,四川还创新性地从贫困户中遴选生态护林员,不仅解决了管护的问题,也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2017年,四川争取和统筹资金2.6亿元,安排生态护林员指标2.6万名,在88个国家及省级贫困县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

      政策的制定和创新应当注重因地制宜、因事施策。为此,四川将历年国土绿化政策的重点由此前的消灭荒山荒坡增加绿色调整为体现城乡一体化绿色,注重改善人居环境。根据规划,四川将在2020年前打造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北、攀西4大森林城市群。

      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四川不仅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而且做好了打持久攻坚战的准备。2014年,四川取消了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及有关考核;2015年,省委专题部署“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四川全面启动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明确每一处不动产和自然生态空间的所有权、使用权;2017年,提出把四川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长江流域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如今,四川每一座山、每一棵树,都有了自己的管护者。到2020年,四川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辖内有大渡河、青衣江等长江上游重要支流。近几年,雅安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振兴之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

      泸州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泸州市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于近日出台,泸州将积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白酒、化工、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50亿元以上。

      “长江首城”宜宾今年全面深入建立和实施“河长制”,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段长体系全覆盖。此外,宜宾全面铺开长江经济带专项行动,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先后完成大气污染整治项目164个。

      从各地实践中不难看出,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正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四川将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产业,开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对国家级新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进行集中整治,限期进行达标改造。

      到2020年,四川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记者 钟华林 刘畅)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山披锦绣 蜀水漾清波——四川推进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纪实

  • 2018年07月28日 21时56分
  • 来源: 经济日报
  •   四川,俗称“千河之省”,境内大小河流1400余条,人均水资源量位居全国前列。

      涓涓千河汇长江。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巴山蜀水的秀美风光,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如何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摆在9000万四川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份沉甸甸的考卷。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四川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基本建成,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8%,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率达到82.2%,87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8.2%,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逐步改善。

      共享发展红利和绿色福利

      盛夏时节,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乡岔河村一片郁郁葱葱,现在正值芒果成熟的黄金期,村里的芒果种植户都忙着打理果树。

      很难想象,1年多以前,这个紧邻二滩库区的村庄村民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是在库区网箱养鱼。整个二滩库区曾有渔民近千户,网箱数量一度达5万余口。然而,用网箱养殖一吨鱼造成的污染等于20头猪的排泄污染。为了保护二滩库区生态环境,2016年11月,攀枝花市集中力量全面取消二滩库区养鱼,舍弃数亿元产值换来一湾清水。

      “上岸”后的渔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力发展芒果种植、肉牛养殖、库区旅游等产业,日子越过越好。

      保护二滩库区生态环境,是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法的一个缩影。人们告别了“盼温饱、求生存”的时期,进入了“盼环保、求生态”的阶段,期盼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生活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如今,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着绿色福利。

      不久前出台的《四川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四川将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布局,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

      在四川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大片区”范围内,现有森林面积约1.91亿亩,自然湿地约2237万亩,均超过全省总量的一半。抓好林业政策补助资金兑现、加快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在实施这一系列措施的同时,四川还创新性地从贫困户中遴选生态护林员,不仅解决了管护的问题,也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2017年,四川争取和统筹资金2.6亿元,安排生态护林员指标2.6万名,在88个国家及省级贫困县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

      政策的制定和创新应当注重因地制宜、因事施策。为此,四川将历年国土绿化政策的重点由此前的消灭荒山荒坡增加绿色调整为体现城乡一体化绿色,注重改善人居环境。根据规划,四川将在2020年前打造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北、攀西4大森林城市群。

      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四川不仅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而且做好了打持久攻坚战的准备。2014年,四川取消了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及有关考核;2015年,省委专题部署“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四川全面启动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明确每一处不动产和自然生态空间的所有权、使用权;2017年,提出把四川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长江流域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如今,四川每一座山、每一棵树,都有了自己的管护者。到2020年,四川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辖内有大渡河、青衣江等长江上游重要支流。近几年,雅安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振兴之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

      泸州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泸州市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于近日出台,泸州将积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白酒、化工、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50亿元以上。

      “长江首城”宜宾今年全面深入建立和实施“河长制”,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段长体系全覆盖。此外,宜宾全面铺开长江经济带专项行动,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先后完成大气污染整治项目164个。

      从各地实践中不难看出,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正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四川将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产业,开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对国家级新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进行集中整治,限期进行达标改造。

      到2020年,四川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记者 钟华林 刘畅)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