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 成立产业基金引导更多资金

  • 2016年06月14日 14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关注

      这两天,四川省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四川集安基金)董事长肖斌忙着对首轮要投资的项目进行详细审核。这只规模120亿元的产业基金,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首轮投资额就超10亿元。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等均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记者梳理发现,一年多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了多只产业基金。今年,我省还将成立5-6只产业引导基金,主要涉及军民融合、农产品流通、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成果转移等。省财政厅介绍,计划到2016年底将建成20只左右政府出资的省级产业基金,力争建成总规模千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

      推动产业发展,政府这只手从“控”到“放”,再从“放”到“推”,现在要从“推”到“撬”。一字之差,变革重大,即从通过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企业,改为财政资金直接或者参股成立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再对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

      对于企业——

      有实力就能拿到更多的钱

      “政府产业基金的成立和投资,对我们非常重要,是否控股对我们来讲都不是问题。”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的芯片项目,目前已经纳入四川集安基金首批投资考察对象。公司总经理高能武最看中的,是释放出的强烈市场化信号。过去,海威华芯也拿到过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和项目资金,但在高能武看来,这些钱和基金的作用很不一样。

      “为了支持产业发展,以前财政资金会按照程序直接补贴给一些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企业,金额平均能达到100万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补”改“投”后,企业想通过拿补贴获得政府支持,将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去找由政府引导成立的产业基金提出融资申请。

      因为确立了市场化的原则,政府出资主导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将关注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比如具备核心技术、较新业态、较清晰的市场前景等项目。对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的企业,基金甚至会追加投资。所以,未来能不能得到、得到多少支持,要看市场对项目的接受程度。对于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来说,这是实打实的“红利”。

      首先从规模来讲,基金投资的金额大大高于过去的补贴。“集成电路产业对资金需求大、见效周期长,砸1个亿也不可能立刻冒泡。”高能武说,“补”改“投”,政府的支持从“锦上添花”变为“至关重要”。

      基金还有溢出效应。第一,被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项目,后续更容易拿到社会资本的投资;第二,出于对投资收益和风险防控的要求,基金可能会通过投资在产业链完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投了一个上游项目,就有可能再投另一个相关项目,进而做强产业链。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告诉记者,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是为了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企业融资难、规模效应及配套不足、投资渠道不畅等问题,同时也是创新省级财政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促进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有效融合,加快资本与项目对接。

      对于政府——

      变一次性投入为循环使用

      2011年开始,我省连续多年拿出2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以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方式直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今年变了——安排2亿元,以参股方式,地方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共同设立4-5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投资基金。“我们主要参股市州设立的基金,我们选择市州选择企业和项目,改变过去单纯的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等方式,进一步让权力下沉。”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传统模式下,由政府直接参与项目选择,企业通过逐级申报审批获得支持,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拿到资金,企业没有来自市场的压力和还钱的压力,既不利于充分激发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也不利于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作用。还有资金使用分散、政策导向不足,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乃至细分领域之间管理固化,项目安排“小、散、乱”等问题。

      改革大势所趋。

      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作为政府的出资方代表,其董事高书美表示,财政出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放大财政资金效用,股权投资退出时产生收益,再次放大财政资金规模。我省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的四川医药股份公司,在2014年7月以并购退出方式,向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转让持有的目标公司全部股权,投资收益超过1.3亿元,投资收益率约120%。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补”改“投”就是由一次性投入向循环使用转变,撬动效用时间越久越明显。

      对于基金——

      体现政府意向具体运作市场化

      具体效果,需看运作方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结合,也有问题——资金的来源不同,诉求不同,必然会有矛盾。有些行业、产业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阶段,而只看中短期利益,基金就难以很好满足政府的出资意图;若只在意其产业导向,难以在一定时期给投资人带来期望的收益,就可能造成其他基金参与者的撤资。

      如何用制度消解这一矛盾?“解决之道就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来说,即通过章程充分体现政府的意向(比如主要投向、项目所在地等),而在章程的框架内,完全市场化运作,政府不干预,形成“笼子里跳舞”的格局。

      如何增强产业基金吸引力,让逐利的社会资本愿意参与?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李建军认为,政府为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可以将财政出资部分所得的利益进行分享。据了解,几只产业引导基金在股权结构安排上,支持引入优先级出资,优先级出资不仅获得约定的基础收益,还可以分享超额收益,政府出资收益也可对优先级出资再给予适当让利。这种制度设计,就是考虑了银行、险资、信托等社会资金的特定需求。(记者 陈岩 董世梅)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 成立产业基金引导更多资金

  • 2016年06月14日 14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关注

      这两天,四川省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四川集安基金)董事长肖斌忙着对首轮要投资的项目进行详细审核。这只规模120亿元的产业基金,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首轮投资额就超10亿元。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等均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记者梳理发现,一年多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了多只产业基金。今年,我省还将成立5-6只产业引导基金,主要涉及军民融合、农产品流通、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成果转移等。省财政厅介绍,计划到2016年底将建成20只左右政府出资的省级产业基金,力争建成总规模千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

      推动产业发展,政府这只手从“控”到“放”,再从“放”到“推”,现在要从“推”到“撬”。一字之差,变革重大,即从通过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企业,改为财政资金直接或者参股成立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再对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

      对于企业——

      有实力就能拿到更多的钱

      “政府产业基金的成立和投资,对我们非常重要,是否控股对我们来讲都不是问题。”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的芯片项目,目前已经纳入四川集安基金首批投资考察对象。公司总经理高能武最看中的,是释放出的强烈市场化信号。过去,海威华芯也拿到过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和项目资金,但在高能武看来,这些钱和基金的作用很不一样。

      “为了支持产业发展,以前财政资金会按照程序直接补贴给一些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企业,金额平均能达到100万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补”改“投”后,企业想通过拿补贴获得政府支持,将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去找由政府引导成立的产业基金提出融资申请。

      因为确立了市场化的原则,政府出资主导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将关注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比如具备核心技术、较新业态、较清晰的市场前景等项目。对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的企业,基金甚至会追加投资。所以,未来能不能得到、得到多少支持,要看市场对项目的接受程度。对于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来说,这是实打实的“红利”。

      首先从规模来讲,基金投资的金额大大高于过去的补贴。“集成电路产业对资金需求大、见效周期长,砸1个亿也不可能立刻冒泡。”高能武说,“补”改“投”,政府的支持从“锦上添花”变为“至关重要”。

      基金还有溢出效应。第一,被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项目,后续更容易拿到社会资本的投资;第二,出于对投资收益和风险防控的要求,基金可能会通过投资在产业链完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投了一个上游项目,就有可能再投另一个相关项目,进而做强产业链。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告诉记者,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是为了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企业融资难、规模效应及配套不足、投资渠道不畅等问题,同时也是创新省级财政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促进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有效融合,加快资本与项目对接。

      对于政府——

      变一次性投入为循环使用

      2011年开始,我省连续多年拿出2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以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方式直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今年变了——安排2亿元,以参股方式,地方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共同设立4-5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投资基金。“我们主要参股市州设立的基金,我们选择市州选择企业和项目,改变过去单纯的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等方式,进一步让权力下沉。”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传统模式下,由政府直接参与项目选择,企业通过逐级申报审批获得支持,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拿到资金,企业没有来自市场的压力和还钱的压力,既不利于充分激发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也不利于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作用。还有资金使用分散、政策导向不足,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乃至细分领域之间管理固化,项目安排“小、散、乱”等问题。

      改革大势所趋。

      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作为政府的出资方代表,其董事高书美表示,财政出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放大财政资金效用,股权投资退出时产生收益,再次放大财政资金规模。我省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的四川医药股份公司,在2014年7月以并购退出方式,向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转让持有的目标公司全部股权,投资收益超过1.3亿元,投资收益率约120%。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补”改“投”就是由一次性投入向循环使用转变,撬动效用时间越久越明显。

      对于基金——

      体现政府意向具体运作市场化

      具体效果,需看运作方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结合,也有问题——资金的来源不同,诉求不同,必然会有矛盾。有些行业、产业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阶段,而只看中短期利益,基金就难以很好满足政府的出资意图;若只在意其产业导向,难以在一定时期给投资人带来期望的收益,就可能造成其他基金参与者的撤资。

      如何用制度消解这一矛盾?“解决之道就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来说,即通过章程充分体现政府的意向(比如主要投向、项目所在地等),而在章程的框架内,完全市场化运作,政府不干预,形成“笼子里跳舞”的格局。

      如何增强产业基金吸引力,让逐利的社会资本愿意参与?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李建军认为,政府为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可以将财政出资部分所得的利益进行分享。据了解,几只产业引导基金在股权结构安排上,支持引入优先级出资,优先级出资不仅获得约定的基础收益,还可以分享超额收益,政府出资收益也可对优先级出资再给予适当让利。这种制度设计,就是考虑了银行、险资、信托等社会资金的特定需求。(记者 陈岩 董世梅)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