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华章在巴山蜀水间奏响
同一天,位于新津县的中国天府农博园内,来自上海、北京和国外的10多位专家再次核定了工程参数。一个月前,天府希望绿领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成果展示转化基地等项目签约。专家们坚信,在这片1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耕出四川乡村振兴的又一块“试验田”。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来,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四川蹄疾步稳,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巴蜀大地徐徐铺展。
聚焦“五个振兴”
合力踏出乡村振兴“四川节奏”
“又是一个丰收年。”9月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市全国分会场暨四川省庆丰收活动启动仪式上,接过“四川省百名新型职业农民标兵”奖牌,广汉市种粮大户黄昌满信心满怀。几天前,这位种粮大户的1300亩水稻颗粒归仓,每亩将多收入近百元。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谱写新时代四川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1月16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随后,省委1号文件出台,对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领导等进行再部署。今年的全省两会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等乡村振兴近期工作重点确定。6月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扎实抓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9月3日至4日,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在成都召开,吹响四川乡村振兴集结号。
高位谋划,更高点着力。一年来,我省成立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今年省委1号文件后,省直部门责任分工方案、专项考核机制渐次出炉,将乡村振兴纳入对市(州)绩效保证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从顶层设计开始,在乡村振兴起步之年,我省行动迅捷有力,合力踏出乡村振兴的“四川节奏”。
谋改革重产业
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田园华章
“有了这个证,就是吃下了‘定心丸’。”9月13日,崇州市凡耕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拿到2.76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书。这意味着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10组村民正式以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该公司。
作为“三块地”改革组成部分之一,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意味着更多“沉睡的财富”将被进一步唤醒,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又一引擎。
乡村振兴的蓝图早已确定: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农业强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思路笃定,破局仍靠改革。截至目前,全省12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启动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率先在22个县(市、区)30个乡镇开展乡村振兴规划试点……一项项改革措施,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振兴乡村,既要协同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审视实际,我省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明确川粮(油)、川猪、川菜等11项特色产业5年推进方案,重点培育川粮(油)、川猪、川茶、川果、川竹等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兴旺基石。
我省瞄准现代农业园这个载体和平台,打造产业振兴引领区。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正加紧修订完善,方案将推动产业集群、新型经营主体集聚、政策支持聚焦。仅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13%。
乡村全面振兴蹄疾步稳。从年初开始,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针对性举措接连不断: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试点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实施基层党组织“千名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和10万名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工程……
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华章,在巴山蜀水间奏响。(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