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万贫困户人均年收入1.53万元 四川农业龙头企业功不可没
记者从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在此过程中,作为脱贫攻坚特别是产业脱贫的有生力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做出了突出贡献。四川省产业脱贫的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发育于农业、扎根于农村,联农紧密、带农直接,与贫困农民具有天然联系,在脱贫攻坚中优势互补、共生共荣、合作发展。
基地建设成绩显著
四川龙头企业把建基地作为带动产业脱贫的基础,利用自身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优势,深入贫困地区,大力建设原料基地。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片成带,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投产,不仅扩大了基地规模效益,而且增强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
目前,四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873家,其中,县级以上6510家、省级714家、国家级60家。带动产业基地1138万亩、订单基地3960万亩。有4800余家龙头企业深入“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新建和巩固提升种养业生产基地240万亩以上。巴中市建成茶叶基地60万亩、核桃基地95万亩、中药材基地60万亩。宜宾市茶叶鲜叶年产值达25亿元以上。
增收脱贫成效突出
龙头企业始终坚守社会责任,紧盯农民增收致富、脱贫奔康这个核心,主动对接贫困村贫困户,不断创新“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等机制模式,通过土地入股、订单收购、返租经营、务工就业等多途径、多形式,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四川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947户、吸纳130万农民就业、户均增收7935元。有5835家龙头企业深入贫困地区,带动156.7万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65.6万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近40万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1.53万元以上。其中,有28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深入凉山州深度贫困地区,带动10429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三品一标”创建成果丰硕
龙头企业遵循品质就是市场、品牌就是销路的市场规律,坚持品质为要、品牌为上,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注重开发“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加快创建特色生态品牌,一批地标农产品先后出炉,一批知名品牌迅速掘起。不仅为产业脱贫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支撑,而且提高了贫困地区品牌意识、市场意识。
目前,四川省评定农产品“三品一标”4938个。通过品牌创建,带动2100多个贫困村、18万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480元。其中,阿坝州“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20个,甘孜州已认证无公害农畜产品117个,凉山州累计创建省级以上驰名(著名)商标33件,“大凉山”“净土阿坝”“圣洁甘孜”等区域品牌成为贫困地区产业脱贫的重要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
以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聚焦科学化、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现代农业科研成果在贫困地区推广运用,一批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在贫困地区建立运行、一批三产融合产业园区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龙头企业不仅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载体,而且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据统计,四川省已有300余家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发展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主导型产业。巴中市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建成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55个,阿坝州牦牛标准化养殖模式在高半山贫困地区推广,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目前,四川省脱贫攻坚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坚中之坚”是深度贫困,“难中之难”是产业脱贫。今年的目标是: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要完成如此艰巨的脱贫任务,必须调动各方力量,统筹施策、合力推进。当前,四川产业脱贫的重点是,建基地,把贫困地区产业“带”起来;搞加工,使贫困地区产业“强”起来;创品牌,把贫困地区产业“亮”出来;促融合,使贫困地区产业效益“升”起来;育主体,使贫困地区产业细胞“多”起来;促增收,使贫困农民的钱包“鼓”起来。(朱虹 实习生 袁宇君)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