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国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三国遗存调查进行时
三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流传至今。时至今日,散落在各地的三国文化遗存,是见证悠久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影响后人精神生活的文化符号。对三国文化遗存的调查、研究、保护、利用和传承,是遗存单位和文博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份内职责。
会上,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濮新宣读了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三国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批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谢辉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正在开展的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阶段成果。
从2011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协调下,在四川省文物局的具体指导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梳理线路,开始进行“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分别在2011年至2013年,完成了蜀汉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四川凉山州等地)三国文化遗存调查98处。在2014年至2015年,完成了成都地区三国文化遗存调查46处。在2015年至2016年,先后两次分四组,完成了四川地区(包括绵阳、德阳、广元、南充、达州、宜宾等地)三国文化遗存调查约211处。并整理出版了调查报告、论文集和图册,通过专题展览、文化讲座等形式向公众展示调查成果。
倡议成立三国文化保护利用联盟
谢辉表示,“三国文化遗存调查”的范围广,是一项讲究科学、规范、专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全国文博工作者的力量,共同参与。会上,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倡议组建“全国三国文化保护利用联盟”,加强合作交流,完善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工作。在全国三国文化保护利用联盟的架构内,计划于2018~2022年,采取分区域委托、共同合作的形式分阶段完成蜀汉、曹魏、东吴地区的三国遗存调查。
对此倡议,相关文物主管单位代表都表示积极支持。成都市文广新局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师江在发言中谈到,三国文化作为天府文化的组成部分,影响深远,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宏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立“三国文化保护利用联盟”,强化联盟成员之间的联系,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三国文化资源在推动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琼表示,三国文化在民众心中根植已久,三国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精神,早已成为民族历史与民间文化的完美结合。全面加强三国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展示利用,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组团整合三国文化资源
会上,三国文化遗存主要省份地区的嘉宾代表和历史专家,也对倡议的提出感到兴奋,纷纷发言讨论。三国历史专家方北辰在采访中谈到,要弘扬和传承三国文化,就一定要摸清“家底”,除了《三国演义》的小说和《三国志》等历史书以外,我们还要能清楚三国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就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三国文化遗存。摸清全国的三国家底,需要用集体的力量,集全国三国文化相关单位之力,来共同完成。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这一历史时期,虽然很短,但却是最有特色、故事最多、最能吸引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三国文化的传播,对于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成立全国三国文化保护利用联盟有着特殊的意义,希望通过联盟整合全国的三国文化遗产,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让文物活起来,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