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军民融合“万马奔腾” 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
“我的梦想是让中国原创技术走向全球”
61岁的孙建华没有想到,偶然的灵感,竟成为一生的追求。
孙建华原本是位于绵阳国家科技城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名普通工人,广电设备的“嗞嗞”声引起了他的好奇:人体是不是也存在电场?
非科班出身的他找来教材,啃下电子学、无线电、计算机等艰深专业。在走出了邓稼先等中国科技泰斗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孙建华成为第一位以工人身份获得优秀科研论文奖的人。
后来,孙建华创办四川华卫生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他的专利“非接触生物电场探测技术”在2014年被科技部评定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今年3月又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行业标准进行全国公示。
孙建华的专利可以让一张小小的“纸片”成为安防警报器,通过人体生物感应解决了红外报警“误触发”这一世界难题,在军警民安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我的梦想是让中国原创技术走向全球。”孙建华说。
“中国要想说话有底气,就必须有过硬技术”
进入金属3D打印行业,四川三阳永年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德阳心里是憋着一口气的。
原本做塑胶产业的顾德阳,经常需要进口国外材料,“价格高还受气。”顾德阳说,“有次去日本购买一公斤样品,对方不仅开出种种苛刻条件,态度还十分傲慢,我一气之下回国自己研发,拿到国家专利。”
正为争一口气,顾德阳将全部身家投到了3D金属打印领域。“5年投入2亿元,要只为赚钱,拿去放贷利息也超过企业产值。”顾德阳说,“中国要想说话有底气,就必须有过硬技术。”
顾德阳的企业掌握着将1000摄氏度到3000摄氏度的高温难融金属材料做成粉末的技术,中国也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心怀梦想的人并不是孤军奋战。在资金最为紧张的时候,专门从事军民融合企业金融服务的绵阳城商行军民融合科技支行,为他提供了7100万元贷款。“这真是好政策,不然企业可能都撑不下去了。”顾德阳说,“今年订单前景非常好,从几克到上吨的零部件,都可以用3D打印做出来。”
“改革让大家热情高涨,我们对军民融合充满信心”
四川2016年军民融合产业主营收入达287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
绵阳国家科技城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之一,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说:“绵阳成立军民融合科技支行、保险支公司、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发展基金,这些全国首创的探索为军民融合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目前绵阳科技中小企业达9000余家,军民融合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四川推动职务发明所有权改革、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去“军地两隔”现象正不断破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9所和民企“海特高新”组建合资企业,能为新一代移动通信和物联网提供核心芯片;西南交通大学半年创立了7家高科技公司,超过前3年总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走出的利尔化学,从年销售收入几百万元的小微企业,成长为年销售近20亿的上市公司……
四川华丰集团是老牌的军工企业,也是中国电连接器的鼻祖,过去由于机制不活,曾出现整个技术团队被挖走的案例。华丰被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收购之后,正积极推动混改和员工持股。
长虹控股副总经理陈炼说:“改革让大家热情高涨,我们对军民融合充满信心。”(记者 江毅 陈健 陈地)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