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联网+四川制造”东风 破解四川名优特产销售困境
近日,记者从省经信委获悉,“互联网+四川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在“十三五”期间,将发展3万家以上的企业,预计实现平台交易过百亿。
为打造“四川制造”品牌影响力,确保原产地品质,近期,“互联网+四川制造”将持续进行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消费者对这一平台的关注。第一期,将结合精准扶贫,聚焦原汁原味的优质产品。包括2016年纳溪首届天仙枇杷赶场节期间上线优惠活动,开展“四川制造生活小帮手”主题促销活动、四川土特产促销节等。
为名优特产外销搭“桥”
据省经信委介绍,多年以来,四川的名优特产,都多少面临着销售困难。
在川东养殖蜜蜂已有千年历史的县城,要想进入养殖区,还需驱车两个小时,再步行十余公里。蜂农辛苦忙碌半天,最多能收获几十斤蜂蜜。
中华蜂蜜又称百花蜜,营养丰富,独具药用价值,但生长周期慢,产量低,只在一定海拔以上才能生产。虽品质优良,但因产地交通不便、缺少销售渠道,多数优质蜂蜜仅供自用,少量售往本地。“养蜂只能当个副业,补贴点油盐钱。”当地年轻的蜂农表示,因销售渠道狭窄,很多养蜂人要么选择减少养蜂量,要么选择外出打工。
而另一方面,在某购物网购平台,搜索该县蜂蜜,却有近百户销售商家,图片诱人、包装精美、价格便宜。有经验的蜂农告诉记者:“网上的销量远大于本地产量,且从成色上看,这些打着土蜂蜜的廉价商品,多为冒牌货。”
一边是消费者对“无添加、原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一边是原产地落后的营销能力和良莠不齐的市场现状,造成了“土蜂蜜的困局”。而和“土蜂蜜”一样,缺乏营销能力、受交通等条件限制了发展的四川优质特产产区还有不少,也都面临着好货难卖、无利可图、仿冒猖獗的局面。
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缺了一座“桥”。
2015年12月17日,这座“桥”搭起来了——四川省经信委、腾讯大成网、中国电信天虎云商,联合打造了“互联网+四川制造”平台,尝试破解传统“四川特产”的销售困境。
为传统企业发展铺“路”
通过政策扶持、腾讯营销平台和天虎电商物流系统,启动运营近4个月的“互联网+四川制造”,已成功地将四川的名优特产卖向了全国各地。在同一天吃到泸州的枇杷、阿坝的苹果、金川的雪梨、合江的荔枝、自贡的红橘、巴山的核桃、剑门的火腿……不仅可望且可及,很多传统型名优特产企业也随之活跃起来,发展的“路”也越走越宽。
天虎云商是四川“互联网+工业”重点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四川制造”平台的运营承接方。中国电信天虎云商执行总裁贺勇表示,他们在充分利用中国电信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的基础上,凭借天虎云商的技术、运营、推广优势,围绕“互联网+四川制造”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更多的川企提供了电子商务、金融征信、企业信息化服务等全产业链、全流程、一体化的支撑服务。
省经信委生产性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说:“虽然,目前入驻的企业多为生产快销品的企业,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平台,入驻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实现供应链的管理,即企业可以和所售商品链上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直接对接,并互相提供可用信息,大量省去了产品推广的成本,实现了灵活生产。”
腾讯大成网总裁苑霜亮则表示,腾讯将积极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从其擅长的互联网应用出发,整合旗下最优质的全媒体资源,开展系列营销推广。结合“四川制造”平台上线及后期各项专项推荐品牌策划,以微信产品各项互动功能为切入点,拉动现有商家资源,推动“互联网+”与四川传统行业融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四川制造打造成为四川乃至全国知名品牌。
为“四川制造”撑腰创“新”
在“四川制造”的平台上,记者看到,虽然上线仅数月,但已有茶叶、牦牛肉干、花生酥、苦荞茶、羌绣等数百种“四川特产”,每样产品都有精美图文介绍,醒目标注了原产地、品牌和厂商地址。
消费者进行购买,只需选择商品、下单、填写收货地址、支付……记者尝试订购了一盒茶叶,一袋牦牛肉干,只用了三四分钟,顺畅完成购买流程。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互联网+四川制造”平台是省经信委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部署的重要成果,省经信委正在实施工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着力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出台相关产业扶持和激励政策,配置数十亿资金助力全省创新驱动及创新产业发展,还将运用产业激励手段和政府相关政策驱动,继续加大对生产制造企业的创新孵化扶持力度,推动川企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创新、新突破、新发展。
据了解,为打造“四川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互联网+四川制造”将持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结合精准扶贫,聚焦原汁原味的优质产品,吸引消费者对这一平台的关注。下一步,“四川制造”将推出多个优惠活动,包括在2016年纳溪首届天仙枇杷赶场节期间上线优惠活动、开展“四川制造生活小帮手”主题促销活动、四川土特产促销节等。(记者 杜静)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