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天府新区规划两条“城市通风廊道”

  • 2016年04月01日 08时18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体:
  • 播报
  •  

      日前,一则“北京欲建通风走廊”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北京、西安和福州多地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大型城市通风走廊,将严格保护“风道”,禁止在风道内建高楼。不经意间,“城市通风走廊”这个陌生的旧词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面对雾霾困扰,人们再次寄希望于“风道之力”。对于身处四川盆地的成都,空气静稳,近年也常常“四面霾伏”,那么成都有“通风走廊”吗?建设新的“通风走廊”可行吗?记者多方采访,试图找出答案。

      1成都的风从哪儿来

      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一座城市在安排涉及通风走廊时会有两大考虑。一是风向,二是上风处的生态条件要好。以成都为例,虽然一年365天的风向不固定,但经过气象上多年统计,大体南北向的风要多些,因此成都通风廊道也需要大体南北走向。

      同时,通风走廊的上风向起着“生态库”的作用,因此需要生态条件优越。城市规划时,通常在上风向规划公园和绿地,这样才能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

      2成都有哪些通风廊道

      城市规划会涉及到“绿地系统规划”,其中很多绿地会穿过城市,稍微大一点的绿楔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廊道,起到通风换气的“城市通风廊道”作用。

      在成都,普通人目之所及处,也有很多天然廊道。比如大家熟悉的城市主干道人民南路、府青路到新南路一线、营门口到青龙街等,因为和成都主风向走向一致,天然地起着城市通风廊道的作用;另外还有南北向的河流,在河流两岸绿地的共同作用下,也可以起着通风走廊的作用。

      3规划通风廊道是否大拆大建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在规划“城市通风廊道”。四川天府新区由于是在城市新建区规划“通风走廊”,并不涉及拆迁等问题;如果在城市建成区规划,是否会面临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呢?

      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理想的通风廊道肯定有一个打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城市建成区,需要相关部门慢慢引导,合理规划。加上城市风道建设是在已有风道上,控制开发,而不是重新开辟,所以不会大拆大建。

      4“穿城风”能否吹散雾霾

      有了“城市通风廊道”,一吹到底的穿堂风还远吗?

      专家介绍,在成都,通风走廊也会戛然而止在街道“拐弯处”。“比如锣锅巷,在顺城大街处就不再是‘直线’,风的流动也会受阻,这样穿堂风的效果会被削弱。”

      省住建厅该人士坦言,“城市通风廊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只能让城市在起风时能够最大程度利用风势通风换气,但并不能根本性改善空气质量,更无法起到根本治理雾霾的作用。

      成都市区.现状

      多条干道为通风走廊有利于城区空气流动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省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懿解释师陈懿解释,,对于风速比较低的于风速比较低的、、静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比较高的城市,,需要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城市通风廊道”,”而对于一些本而对于一些本身就风速很高的城市,再设计城市通风廊道,则很有可能出现风灾。

      陈懿说,要是想把中心城区的空气赶出去,则需要空气加速流动,而城市通风廊道的形成,无疑对加快空气流动有所裨益。

      在陈懿的理解中,类似于营门口路到花牌坊街,再到西月城街、八宝街、青龙街,以及府青路到红星路,再到新南路,这样较为“斜直线”的城市道路,都算是“城市风走廊”。它们对于城市空气流动,都提供了空间。

      陈懿告诉记者,随着城市人口增多,发展程度加深,在城市建设中,老成都留下的“城市通风廊道”受到了阻碍。

      “单独的一栋两栋房子,肯定阻碍不了城市通风廊道,但是如果是规划中没有注意到城市通风问题的高楼群,产生的挡风作用则太需要重视了。”陈懿说道。

      城市格局.变迁

      成都“斜路”为风留道但风被高楼挡住了吗?

      身为一名老成都人,民俗专家李祥林记忆中的夏天已经变味了。

      “以前成都的夏天一点都不热,我们都在自己家的院坝里乘凉,最远也就出个家门,坐在路边。”李祥林说。

      前几年,李祥林把家搬到了成都西北方向三环外,一条河流蜿蜒而过。他告诉记者,到了夏天,他家总会凉快一点。“向成都的西北方走,经过都江堰,地势逐渐增高,成都上风上水的地方在西北门这边。”李祥林说,上个世纪末,老成都的房子还不高,气候温润,即使是盛夏季节,也不用像“隔壁子”重庆一样,洒水降温。“用现在的话说,那时候成都的风道是畅通的吧。”

      在不少老成都人眼中,成都有不少天然风道。民俗专家刘孝昌很确定,西北门的少城、金牛坝,北门的府河上游,南边的老南门大桥,还有郫县等等,都是成都的天然风道。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老成都的历史格局中,就存在为城市的“穿堂风”留道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目前老城区仍然沿用至今的城市道路形成的是斜路网肌理,而非正南北笔直的路网,就是为了城市格局适应天府平原的风热气候特征。这种特征有两千多年的城市历史。

      “你看,春熙路片区的大部分道路都是北偏东大约15度的斜向,就是顺应成都的主要风向,”该名专家告诉记者,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顺应风道,是规划师和建筑师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片高度相近的建筑物的建设会像墙一样挡风,而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会导风,就跟有高差的山一样,附近容易形成气流。”该名专家举例,在龙泉山、凤凰山等山带,风向主要是从山顶吹至山底,因此区域内的道路建设、建筑布局都应该考虑避免阻挡风的路径。

      在成都的整个城市规划中,除了城镇群层面的风道,成都还有城市等级的风道,“例如位于绕城高速两侧的环城生态区,在成都城市的各个方向都预留了楔形绿地,其实这些生态区,就是城市等级的风道,让风能够吹进城。”

      相关新闻

      天府新区规划两条“城市通风廊道”位于成都上风上水处

      “‘城市通风廊道’并不神秘,我们在做城市规划的绿地系统时都要考虑到,”四川一名城市规划设计专家说,这个陌生的旧词还有其他的称呼,比如“绿地”、“绿楔”,尤其是当规划面积并不大时,更多冠以如上称呼。

      至于“城市通风廊道”,一般是指巨型的“绿楔”,由于面积巨大,自然形成了天然的城市“通风廊道”。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热岛、雾霾等问题随之而来。地处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更是因静风率高,加剧了空气污染之痛,通风廊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城市规划专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会在规划之初考虑设置城市“通风口”。在四川天府新区,就依据生态本地规划了这么两处巨型通风口。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气象数据统计,成都的主导风向大体为南北向(包括西北至东南向,以及东北至西南向),为此在编制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时,专家分别规划了“三圣乡-龙泉山绿楔”和“彭祖山绿楔”,均位于成都的上风上水处。

      其中,“三圣乡-龙泉山绿楔”延续了成都中心城三圣花乡绿楔格局,疏通中心城通风走廊,并规划建设一处郊野公园;“彭祖山绿楔”为天府新区的绿肺,为天府新区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并规划建设两处郊野公园和一处森林公园。

      参与编制规划人士透露,虽然上述两大“通风口”区域所在地块含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但基于城市品质和公众利益的考虑,最终将上述通风口区域划为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并规划为楔形绿带实施刚性保护。

      “它们作为特大城市的巨型通风口,可以吹散污浊空气,带来清新空气,为天府新区构建高品质的城乡人居环境提供有利条件。”该人士表示,这也是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的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府新区规划两条“城市通风廊道”

  • 2016年04月01日 08时18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日前,一则“北京欲建通风走廊”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北京、西安和福州多地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大型城市通风走廊,将严格保护“风道”,禁止在风道内建高楼。不经意间,“城市通风走廊”这个陌生的旧词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面对雾霾困扰,人们再次寄希望于“风道之力”。对于身处四川盆地的成都,空气静稳,近年也常常“四面霾伏”,那么成都有“通风走廊”吗?建设新的“通风走廊”可行吗?记者多方采访,试图找出答案。

      1成都的风从哪儿来

      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一座城市在安排涉及通风走廊时会有两大考虑。一是风向,二是上风处的生态条件要好。以成都为例,虽然一年365天的风向不固定,但经过气象上多年统计,大体南北向的风要多些,因此成都通风廊道也需要大体南北走向。

      同时,通风走廊的上风向起着“生态库”的作用,因此需要生态条件优越。城市规划时,通常在上风向规划公园和绿地,这样才能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

      2成都有哪些通风廊道

      城市规划会涉及到“绿地系统规划”,其中很多绿地会穿过城市,稍微大一点的绿楔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廊道,起到通风换气的“城市通风廊道”作用。

      在成都,普通人目之所及处,也有很多天然廊道。比如大家熟悉的城市主干道人民南路、府青路到新南路一线、营门口到青龙街等,因为和成都主风向走向一致,天然地起着城市通风廊道的作用;另外还有南北向的河流,在河流两岸绿地的共同作用下,也可以起着通风走廊的作用。

      3规划通风廊道是否大拆大建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在规划“城市通风廊道”。四川天府新区由于是在城市新建区规划“通风走廊”,并不涉及拆迁等问题;如果在城市建成区规划,是否会面临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呢?

      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理想的通风廊道肯定有一个打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城市建成区,需要相关部门慢慢引导,合理规划。加上城市风道建设是在已有风道上,控制开发,而不是重新开辟,所以不会大拆大建。

      4“穿城风”能否吹散雾霾

      有了“城市通风廊道”,一吹到底的穿堂风还远吗?

      专家介绍,在成都,通风走廊也会戛然而止在街道“拐弯处”。“比如锣锅巷,在顺城大街处就不再是‘直线’,风的流动也会受阻,这样穿堂风的效果会被削弱。”

      省住建厅该人士坦言,“城市通风廊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只能让城市在起风时能够最大程度利用风势通风换气,但并不能根本性改善空气质量,更无法起到根本治理雾霾的作用。

      成都市区.现状

      多条干道为通风走廊有利于城区空气流动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省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懿解释师陈懿解释,,对于风速比较低的于风速比较低的、、静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比较高的城市,,需要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城市通风廊道”,”而对于一些本而对于一些本身就风速很高的城市,再设计城市通风廊道,则很有可能出现风灾。

      陈懿说,要是想把中心城区的空气赶出去,则需要空气加速流动,而城市通风廊道的形成,无疑对加快空气流动有所裨益。

      在陈懿的理解中,类似于营门口路到花牌坊街,再到西月城街、八宝街、青龙街,以及府青路到红星路,再到新南路,这样较为“斜直线”的城市道路,都算是“城市风走廊”。它们对于城市空气流动,都提供了空间。

      陈懿告诉记者,随着城市人口增多,发展程度加深,在城市建设中,老成都留下的“城市通风廊道”受到了阻碍。

      “单独的一栋两栋房子,肯定阻碍不了城市通风廊道,但是如果是规划中没有注意到城市通风问题的高楼群,产生的挡风作用则太需要重视了。”陈懿说道。

      城市格局.变迁

      成都“斜路”为风留道但风被高楼挡住了吗?

      身为一名老成都人,民俗专家李祥林记忆中的夏天已经变味了。

      “以前成都的夏天一点都不热,我们都在自己家的院坝里乘凉,最远也就出个家门,坐在路边。”李祥林说。

      前几年,李祥林把家搬到了成都西北方向三环外,一条河流蜿蜒而过。他告诉记者,到了夏天,他家总会凉快一点。“向成都的西北方走,经过都江堰,地势逐渐增高,成都上风上水的地方在西北门这边。”李祥林说,上个世纪末,老成都的房子还不高,气候温润,即使是盛夏季节,也不用像“隔壁子”重庆一样,洒水降温。“用现在的话说,那时候成都的风道是畅通的吧。”

      在不少老成都人眼中,成都有不少天然风道。民俗专家刘孝昌很确定,西北门的少城、金牛坝,北门的府河上游,南边的老南门大桥,还有郫县等等,都是成都的天然风道。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老成都的历史格局中,就存在为城市的“穿堂风”留道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目前老城区仍然沿用至今的城市道路形成的是斜路网肌理,而非正南北笔直的路网,就是为了城市格局适应天府平原的风热气候特征。这种特征有两千多年的城市历史。

      “你看,春熙路片区的大部分道路都是北偏东大约15度的斜向,就是顺应成都的主要风向,”该名专家告诉记者,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顺应风道,是规划师和建筑师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片高度相近的建筑物的建设会像墙一样挡风,而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会导风,就跟有高差的山一样,附近容易形成气流。”该名专家举例,在龙泉山、凤凰山等山带,风向主要是从山顶吹至山底,因此区域内的道路建设、建筑布局都应该考虑避免阻挡风的路径。

      在成都的整个城市规划中,除了城镇群层面的风道,成都还有城市等级的风道,“例如位于绕城高速两侧的环城生态区,在成都城市的各个方向都预留了楔形绿地,其实这些生态区,就是城市等级的风道,让风能够吹进城。”

      相关新闻

      天府新区规划两条“城市通风廊道”位于成都上风上水处

      “‘城市通风廊道’并不神秘,我们在做城市规划的绿地系统时都要考虑到,”四川一名城市规划设计专家说,这个陌生的旧词还有其他的称呼,比如“绿地”、“绿楔”,尤其是当规划面积并不大时,更多冠以如上称呼。

      至于“城市通风廊道”,一般是指巨型的“绿楔”,由于面积巨大,自然形成了天然的城市“通风廊道”。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热岛、雾霾等问题随之而来。地处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更是因静风率高,加剧了空气污染之痛,通风廊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城市规划专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会在规划之初考虑设置城市“通风口”。在四川天府新区,就依据生态本地规划了这么两处巨型通风口。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气象数据统计,成都的主导风向大体为南北向(包括西北至东南向,以及东北至西南向),为此在编制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时,专家分别规划了“三圣乡-龙泉山绿楔”和“彭祖山绿楔”,均位于成都的上风上水处。

      其中,“三圣乡-龙泉山绿楔”延续了成都中心城三圣花乡绿楔格局,疏通中心城通风走廊,并规划建设一处郊野公园;“彭祖山绿楔”为天府新区的绿肺,为天府新区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并规划建设两处郊野公园和一处森林公园。

      参与编制规划人士透露,虽然上述两大“通风口”区域所在地块含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但基于城市品质和公众利益的考虑,最终将上述通风口区域划为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并规划为楔形绿带实施刚性保护。

      “它们作为特大城市的巨型通风口,可以吹散污浊空气,带来清新空气,为天府新区构建高品质的城乡人居环境提供有利条件。”该人士表示,这也是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的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