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反腐“一升一降”蕴清风 社会满意度指数“八连升”
同比下降32.5%:
信访检举控告呈“降”势
2015年,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69129件,同比下降11.2%。其中,检举控告类42852件,同比下降32.5%。四川受理信访举报量占全国总量比例逐年下降,近三年来分别为4.7%、4.5%、4%。“三个下降”反映我省在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上取得初步成效,良好的政治生态正在逐步形成。“三个下降”的背后是进一步畅通渠道,依法解决群众诉求。在“廉洁四川”网站开辟举报专区,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信访举报处理平台,深化“日处理、周排查、月汇总、季分析”等工作机制。去年6月,开展信访举报宣传月活动,将省纪委及各市(州)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联系方式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公之于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采取多种形式,面对面、点对点向群众宣传信访举报知识,引导群众有效准确举报。
【点击2016】
拓展群众诉求渠道。借力现代科技,充分整合“互联网+”、电话、来信、来访等手段,建立全省12388互联网举报平台,健全“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信访举报体系。组织专项督查组,紧盯群众身边“小事”,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提高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办件质量,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16064人次作说明:
挺纪在前落实“四种形态”
抓早抓小,关口前移。2015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初核问题线索21202件,同比增长26.7%。纪挺法前,健全“快进快出”“快查快结”机制,全省已结案件纪律审查平均周期在2014年同比缩短10天的基础上,2015年再缩短3天。积极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年谈话函询或要求在民主生活会上作说明的16064人次,给予党纪轻处分或组织处理的13217人,给予党纪重处分或重大职务调整的3995人,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的825人,分别占“四种形态”的47.1%、38.8%、11.7%、2.4%。
立足于抓早抓小,通过早监督早约束等措施,当好维护纪律的“啄木鸟”。出台《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的工作办法(试行)》,对诫勉对象、事由、程序、记录、送达等作出规范性规定,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了解,尽早核查,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强化警示教育,着力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充分运用纪律审查成果,制发系列警示教育读本6.5万册,组织3018名省管干部、1323个单位8.1万余名党员干部到法纪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点击2016】
推进纪律审查工作从“查违法”向“盯违纪”转变,把严明审查纪律与加大审查力度放到同等重要位置,贯彻到纪律审查工作全过程,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实现监督执纪问责的常态化。
立案增长33.4%:
保持惩贪治腐高压态势
始终保持惩贪治腐高压态势。2015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7197件、处分17687人,同比分别增长33.4%、31.6%。其中立案审查市厅级干部113人,县处级干部919人。县乡两级立案15523件,同比增长30.5%。加强追逃追赃工作,已追回外逃人员18人,含1名“红色通缉令”人员。坚持惩处与保护相结合,为5226名党员干部澄清是非,保护、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严查基层腐败。把正风肃纪作为纪挺法前的重要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重点解决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全省共查处土地征收、拆迁安置、扶贫低保等案件13106件,占立案总数的76.2%,处分13651人;省市县三级通报曝光典型案件4771件。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指数达到84.50,同比上升0.25,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八连升”。
对存量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清查。采取“挂号建账、对号结账、销号下账”方式逐一建立台账,严格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了结等5类标准提出处置意见,做到线索100%排查、100%处置。紧跟线索,顺藤摸瓜,成都市委原副书记李昆学,绵阳市委原常委、原常务副市长李炜等一批“老虎”纷纷落马,树立了四川纪检监察机关敢于“打虎”的铁军形象。
“老虎”要打,“苍蝇”更要拍——省纪委加大对基层纪委的指导力度,完善交叉办案、驻点办案、协作办案、乡案县审等工作模式,对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提级办理,上下联动,聚焦土地征收流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资金管理等7方面问题,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形成零容忍、无死角、全覆盖的震慑态势。
【点击2016】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把存量减下来,把增量遏制住。紧扣突出问题,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交织,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进一步完善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机制,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记者 陈松)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