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立足新起点 向教育强省阔步迈进

  • 2016年12月31日 08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016年5月,昭觉县城北乡菩提村幼教点,老师和学生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目前,“一村一幼”在凉山州遍地开花。

    成都市成师附小华润分校特色体育项目“花式跳绳”,孩子们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

      “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教育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台阶,收获新变化。

      变化的有学生——南江县沙河镇五朗村的孩子熊某,由于重度残疾无法正常到校上学,沙河镇小学了解后送教上门,定期安排该校教师到家里教他数数、识字和做游戏。

      变化的有老师——青川红光乡中心小学教师文天立第一次缺席自己的课堂,走上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领奖台。他坚守山乡,护送学生上下学27年。

      变化的有学校——四川农业大学在农学院等22个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院分中心,以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激发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在活力。

      回首这一年,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活力、推进教育治理,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向建成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的目标砥砺奋进。

      综合改革

      释放教育发展创新活力

      今年4月,备受关注的《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确定了我省从2016年到2021年推进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的工作蓝图。应当说,这次改革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最触及本质的一次改革。

      11月,《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印发。到2020年,形成政府、高校、社会良性互动,学术治理与依法行政协调互补,四川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建成高等教育强省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一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步伐铿锵有力,不断释放教育发展创新活力。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十三五”时期,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是下一个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行动的总纲领,必将有力推动少数民族教育实现新跨越。

      深入推进《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坚持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省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有95个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后组织高校、市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共90余个单位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教育对外开放改革、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等20项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以期全省教育综合改革“百花盛开春满园”。

      推动已经发布章程的69所公办高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做好各项制度的废改立;指导34所民办高校做好章程的修订及备案核准;在部分中小学开展章程建设试点,学校章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动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发《四川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工作的通知》文件,建立行权运行定期通报机制。截至目前,共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812件,全部在承诺时间内办结,群众满意率达100%。

      补齐短板

      提升民族教育、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过去只有城里的孩子才能上幼儿园,乡下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直到六七岁上小学时,还大字不识一个。而城里同样年龄的小孩,不仅能认识简单的识字课本,还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在甘洛县石海乡则俄村“一村一幼”教学点,一位接送孩子的家长非常感慨,“现在,村上有了幼儿园,娃娃们享受的学前教育不比城里孩子差。”

      2014年以后,省财政每年投入21000万元,实施“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重点用于大小凉山彝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和改善乡镇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指导大小凉山彝区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省级财政按照每个行政村2名辅导员,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大小凉山彝区安排辅导员劳务报酬补助资金1.24亿元。截至11月底,开办幼教点2527个,选聘学前教育辅导员7576名,招收幼儿9.44万名。

      2016年春季学期起,少数民族自治地区51个县全部实现15年免费教育,在免费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免除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公办幼儿园3年保教费和公办普通高中3年学费,并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对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和民办普通高中,按公办幼儿园和公办普通高中的财政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

      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教师。在继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的基础上,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组织内地对口支援藏区的市、县(市、区)选派具有3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到藏区支教,接收藏区幼儿园、中小学校校园长、骨干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跟岗学习。

      回应百姓关切,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今年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开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7所,购买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9.2万个。采用民办公助机制(PPP)支持建设10所公益性幼儿园试点,新增学位3510个。

      “一治两扶”

      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必先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教育扶贫书写了大大的“实”字。

      省教育厅坚持方向精准、区域精准、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的“七精准”,确立“治愚、扶志、扶智”“一治两扶”方式,形成“1+6+N”扶贫工作系列方案(“1”即“1个专项方案”:《四川省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6”即实施“6大计划”: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就业创业能力培育计划、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N”,即各个建设项目细方案),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的措施和途径。

      扶贫一线,高校发力。75所公办高校选派121名驻村干部全面参与全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对口帮扶工作;向贫困地区派驻第一书记、副县长、扶贫局长等,让优秀人才直接参与地方扶贫工作。各高校充分调研当地产业基础,结合学校特色学科和技术优势,帮助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脱贫方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饮水工程修建、宽带安装、电网改造等项目,解决当地群众信息不畅、产品销售难、用电不稳等实际困难。如成都理工大学依托电子商务专业组建电商平台,指导建立了村级淘宝平台,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半径。

      强化职教发展,促进就业增收。大力发展贫困地区中职教育。2016年投入5123万元,支持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建设。优化调整“9+3”招生方案,招录藏区、彝区学生近1万人;通过多种方式,实现“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93%。下拨400万元经费支持高校举办就业双选会,划拨800万元帮扶20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发放2300余万元帮助28889名低保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就业。

      强化资助体系,确保学生就学。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减免74万名在园幼儿保教费,为78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为12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为4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发放国家助学金;为81万名中职学生免除学费,为22万名中职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对今年秋季新入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本专科生补助4000元学费、生活费直到毕业。 (芸涵/文 刘磊 屈辉/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立足新起点 向教育强省阔步迈进

  • 2016年12月31日 08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6年5月,昭觉县城北乡菩提村幼教点,老师和学生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目前,“一村一幼”在凉山州遍地开花。

    成都市成师附小华润分校特色体育项目“花式跳绳”,孩子们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

      “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教育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台阶,收获新变化。

      变化的有学生——南江县沙河镇五朗村的孩子熊某,由于重度残疾无法正常到校上学,沙河镇小学了解后送教上门,定期安排该校教师到家里教他数数、识字和做游戏。

      变化的有老师——青川红光乡中心小学教师文天立第一次缺席自己的课堂,走上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领奖台。他坚守山乡,护送学生上下学27年。

      变化的有学校——四川农业大学在农学院等22个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院分中心,以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激发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在活力。

      回首这一年,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活力、推进教育治理,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向建成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的目标砥砺奋进。

      综合改革

      释放教育发展创新活力

      今年4月,备受关注的《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确定了我省从2016年到2021年推进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的工作蓝图。应当说,这次改革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最触及本质的一次改革。

      11月,《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印发。到2020年,形成政府、高校、社会良性互动,学术治理与依法行政协调互补,四川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建成高等教育强省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一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步伐铿锵有力,不断释放教育发展创新活力。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十三五”时期,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是下一个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行动的总纲领,必将有力推动少数民族教育实现新跨越。

      深入推进《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坚持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省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有95个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后组织高校、市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共90余个单位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教育对外开放改革、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等20项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以期全省教育综合改革“百花盛开春满园”。

      推动已经发布章程的69所公办高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做好各项制度的废改立;指导34所民办高校做好章程的修订及备案核准;在部分中小学开展章程建设试点,学校章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动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发《四川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工作的通知》文件,建立行权运行定期通报机制。截至目前,共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812件,全部在承诺时间内办结,群众满意率达100%。

      补齐短板

      提升民族教育、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过去只有城里的孩子才能上幼儿园,乡下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直到六七岁上小学时,还大字不识一个。而城里同样年龄的小孩,不仅能认识简单的识字课本,还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在甘洛县石海乡则俄村“一村一幼”教学点,一位接送孩子的家长非常感慨,“现在,村上有了幼儿园,娃娃们享受的学前教育不比城里孩子差。”

      2014年以后,省财政每年投入21000万元,实施“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重点用于大小凉山彝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和改善乡镇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指导大小凉山彝区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省级财政按照每个行政村2名辅导员,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大小凉山彝区安排辅导员劳务报酬补助资金1.24亿元。截至11月底,开办幼教点2527个,选聘学前教育辅导员7576名,招收幼儿9.44万名。

      2016年春季学期起,少数民族自治地区51个县全部实现15年免费教育,在免费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免除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公办幼儿园3年保教费和公办普通高中3年学费,并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对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和民办普通高中,按公办幼儿园和公办普通高中的财政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

      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教师。在继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的基础上,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组织内地对口支援藏区的市、县(市、区)选派具有3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到藏区支教,接收藏区幼儿园、中小学校校园长、骨干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跟岗学习。

      回应百姓关切,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今年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开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7所,购买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9.2万个。采用民办公助机制(PPP)支持建设10所公益性幼儿园试点,新增学位3510个。

      “一治两扶”

      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必先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教育扶贫书写了大大的“实”字。

      省教育厅坚持方向精准、区域精准、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的“七精准”,确立“治愚、扶志、扶智”“一治两扶”方式,形成“1+6+N”扶贫工作系列方案(“1”即“1个专项方案”:《四川省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6”即实施“6大计划”: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就业创业能力培育计划、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N”,即各个建设项目细方案),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的措施和途径。

      扶贫一线,高校发力。75所公办高校选派121名驻村干部全面参与全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对口帮扶工作;向贫困地区派驻第一书记、副县长、扶贫局长等,让优秀人才直接参与地方扶贫工作。各高校充分调研当地产业基础,结合学校特色学科和技术优势,帮助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脱贫方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饮水工程修建、宽带安装、电网改造等项目,解决当地群众信息不畅、产品销售难、用电不稳等实际困难。如成都理工大学依托电子商务专业组建电商平台,指导建立了村级淘宝平台,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半径。

      强化职教发展,促进就业增收。大力发展贫困地区中职教育。2016年投入5123万元,支持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建设。优化调整“9+3”招生方案,招录藏区、彝区学生近1万人;通过多种方式,实现“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93%。下拨400万元经费支持高校举办就业双选会,划拨800万元帮扶20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发放2300余万元帮助28889名低保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就业。

      强化资助体系,确保学生就学。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减免74万名在园幼儿保教费,为78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为12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为4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发放国家助学金;为81万名中职学生免除学费,为22万名中职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对今年秋季新入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本专科生补助4000元学费、生活费直到毕业。 (芸涵/文 刘磊 屈辉/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