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成全球最大大熊猫精子库 繁育成活大熊猫110只
据悉,“大熊猫繁殖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及应用”项目自2000年开始,在繁殖、健康与种群遗传管理三方面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繁育成活110只大熊猫,建成130只质量优良的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大熊猫存在延迟排卵现象,提出对延迟排卵个体需实施延迟配种。他们同时还发现,应激反应与过早实施人工授精影响大熊猫排卵,降低繁殖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五项发明专利为支撑的适时配种新技术体系,并完善了精液采集与冷冻技术,建成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精子库。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是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据张志和介绍,利用该项研究建立的大熊猫亲子鉴定技术,完成了159只个体亲子鉴定并全部登入大熊猫国际谱系,在此基础上实施圈养种群遗传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各项技术创新的应用,不仅在成都率先建成130只质量优良的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还帮助国内外六家机构繁育成活大熊猫31只,在日本建成中国大熊猫最大海外种群。使圈养种群提前17年实现“建立可自我维持种群”发展目标,并使建群者遗传贡献严重偏畸的状况开始得到矫正。相关成果还推广应用到华南虎等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上,促进了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水平的提高。(记者 余里)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