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灾区趟出重建新路径——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芦山地震灾区调研侧记
4月19日,芦山地震灾区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中有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也是灾后重建相关领域的指导者;还有知名专家学者,他们长期关注和研究灾后重建的课题,为灾后恢复重建提出不少宝贵建议。
从拔地而起的新村,到转型升级的企业;从震中龙门乡的生态文化旅游环线,到宝兴县城的地质灾害治理现场,调研组跋山涉水、广泛走访,只为了寻求一个答案——
芦山地震灾区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这条路是怎样趟出来的?
答案,就在芦山地震灾区。
资金用在刀刃上 重建提高了效率
20分钟能从天全始阳镇赶到芦山思延乡?看着调研路线,不少参与过救援的调研组成员流露出疑惑的表情。他们明白,省道210线是震后连接芦山、宝兴的唯一“生命线”,就算一路通畅,绕行飞仙关镇到那里,至少也得三四十分钟。
哪知汽车从始阳镇一转弯,进入了一段施工拓宽中的土路。尽管路面泥泞、颠簸,但到达思延乡实际用了不足20分钟。陪同的雅安市领导“揭秘”:“我们走的国道351线,还在建设中,建成后只要几分钟。”
国道351线是最大的单体重建项目,为宝兴和芦山打开了一条全新的生命通道。这正是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潘云良所关注的:中央创新重建资金使用机制,实行“总额包干”,460亿元重建补助资金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接连看了几个村庄和城镇、问了许多干部群众后,潘云良说:“灾区没有出现形象工程,说明地方为主体的重建路子,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不仅让灾区干部群众不等不靠,更让他们敢于担责负责,谋划产业支撑和长远发展。”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参与了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评估,对宝兴县城的冷木沟泥石流灾害隐患点记忆犹新,震后沟内固体物源总方量比震前增加约400万立方米,严重威胁着县城1.5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两年过后,8座拦渣坝、2座谷坊坝横卧山沟,像一座座巨大的屏障保卫着熊猫古城。“次生灾害造成的伤亡,比地震还要严重。”范一大认为,冷木沟治理按照“地质公园”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实现泥石流灾区向地质遗迹景区的提升,是重建效率的一种体现。“芦山地震灾害评估用了22天,鲁甸地震灾害评估只用了十几天,这也是一种经验的形成与输出。”
恢复与提高相结合 “造血”造出内生动力
“鱼子酱?”站在清新别致的天全县南天新镇,调研组对这里成为川藏游出发点抱有信心,但对生产鱼子酱却有点惊讶。
直到步入邻近的南天现代农业科技园,他们才恍然大悟,门口池中硕大的鲟鱼,不正是鱼子酱的来源么?到今年底,那里的百亩鱼池将具备向国际市场稳定批量供应高品质鱼子酱及鲟鱼肉类产品的能力。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龙恩深赶忙拿出相机拍照。他认为,这不但是一个“产城相融”的案例,更重要的是,“找出了一条发挥生态优势解决灾区群众生计问题的出路”。
雅安森林覆盖率居全省之首,受灾严重的天全、芦山、宝兴,均处于我国主体功能区中的严格执行限制开发区,这样的特殊区域,还能否“拥抱工业”?
调研组特意来到宝兴县循环工业园。玉龙汉白玉石材公司属于灾后退城入园的搬迁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数控磨机、水刀切割机等设备。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李雪峰观察细致,发现企业的产品原料多是边角余料。企业负责人龙俊义解释:“这些在以前甚至是废弃料,现在变废为宝成了高档建筑装饰材料。”范一大说:“那你的工人不简单,都算是艺术创作了。”
龙俊义进一步介绍,入园后,企业废水实现了综合循环利用,而生产的马赛克等材料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
宝兴县委书记韩冰向调研组发出“特殊邀请”:“园区没有一个对外排污口,欢迎你们随时来监督,随意到任何一个企业。”
芦山产业的规划亦是如此,特别强调“绿色低碳”、“产业高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吕政认为,芦山重建注重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的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灾区“造血”功能,推进了灾区致富奔小康。
风貌和面貌都变化 探索出重建新方向
张兰坪的身份是什么?这位热情洋溢的女性,出现在调研组面前,端着一筐黑皮花生道:“快来吃,自家种的。”
她是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聚居点的村民,她家的两层小楼,棕色木墙、红色瓦当、仿古样式,屋后还有菜园,如果算上村里人共享的广场、廊道,如同景区一般。
调研组有成员“打趣”:“你住上了让我们羡慕的房子。”
张兰坪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头——自管委主任。农房重建期间,“自管委”叫“自建委”,专门负责建房价格谈判、质量监管、资金监督等,邻里间遇到的大小矛盾都由这个自治组织解决。张兰坪在里面乐此不疲地工作着,转为“自管委”后,她被选为了主任。
“我们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以后还得多赚点票子。”她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开餐馆,开茶楼,争取早点还清农房贴息贷款。
范一大特别关注了新建农房的减灾问题。“统一规划设计后,解决了农房缺乏抗震标准的问题。”他认为,灾后重建使灾区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国家卫计委规划司副调研员桂熠来过灾区五六次。他说:“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已基本恢复,有些专科水平超过了震前,而在重建完成后,还将有巨大的飞跃。”
“不论是新村的建筑风貌、基础设施,还是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吕政说,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为主转为地方负责制的重建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央的统筹指导作用、地方的主体作用,也充分调动了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实际的运行效果看,它开辟了一条重建新路子,为未来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实施重建探索出了新方向。(记者 张守帅 张立东 熊筱伟)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