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成都科学城“结盟”电子科大 拟用5-10年打造中国“硅谷”

  • 2015年02月09日 08时18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体:
  • 播报
  •   继多家科创型企业成功落户成都科学城后,2月6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技术转移(集团)与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结盟”,将在成都科学城内建设电子科大天府数智谷创新基地,搭建大数据、智慧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等六大新兴技术产业平台,全力打造“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新标杆,预计用5-10年将成都科学城打造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硅谷”。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成运营后每年引进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不低于30项;引进国家、省、市级各类高层次人才不低于5人。5年内引入大数据、智慧信息系统等行业国际顶尖团队10个,组建起不少于300人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研发团队;建成1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及创业学院,孵化创新型企业不低于50家;力争成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内重要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基地。

      “硅谷”如何造?

      重点发展六领域 探索“政校企”新平台

      在成都科学城首个示范性项目——天府创新中心内,一批创新技术企业已经入驻,阿泰因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运营总监刘静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制造出多款机器人产品,预计在明年进军国外市场,届时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巡检机器人的市场垄断。刘静说,待天府数智谷创新基地建成后,公司还将整体迁入,围绕行业共性,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只是成都科学城创新驱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天府数智谷创新基地,主要以电子科技大学的技术、人才优势,企业的科技转化,政府的市场化运作思路为主“三箭齐发”,重点发展大数据、智慧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等六大领域,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教师、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平台,协同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先企业创新的合作交流,推动面向市场的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

      “硅谷”造什么?

      协同创新中心明年问世 将设上亿元投资基金

      未来,成都科学城的产业项目都是“高大上”的。天府数智谷创新基地作为其中一“核”,将打造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专业天使基金和智慧城市示范工程4种合作模式,以市场化机制推动产业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中心将实行企业化运营,主要依托电子科大的成熟团队,协同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先企业,搭建上述六大领域的公共技术平台,对外承接合作开发、定向开发、技术咨询、专业服务等业务。待明年建设完毕后,将首先引入四川省大数据与智慧信息系统。

      创业发展需要资金,没钱怎么办?据了解,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已携手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电子科技大学,组建了早期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超过1亿元,重点对协同创新中心和基地引进的六大领域的科技项目实施投资,以解决科创型企业的“钱途”难题。

      “硅谷”在哪里?

      环绕兴隆湖绕水分布 与秦皇寺商务总部相望

      虽然成都科学城还很“年轻”,却早已“美名远播”。但它究竟长啥样?记者了解到,成都科学城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围绕兴隆湖依水而建,与秦皇寺商务总部相望。站在兴隆湖的凉风顶观景台往下望,其全貌一收眼底,浩瀚烟波,一碧万顷。未来,不少企业将以这里为中心,绕水分布。

      在成都科学城用地布局规划图中,科学城规划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产业、设计研发、产业孵化、创新转化园等产业用地,还有高端配套等一系列服务用地。在这些板块中,绿网水系、交通网线将渗透其中,实现生态、产业、城市的高度融合。

      据悉,今后5年成都天府新区将以“一城、一区、一带、三园”建设为发展重点,建设成都科学城、秦皇寺中央商务区、锦江生态带、创新转化园、新兴工业园和国际合作园。(记者 殷航 实习生 刘洁菲)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科学城“结盟”电子科大 拟用5-10年打造中国“硅谷”

  • 2015年02月09日 08时18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继多家科创型企业成功落户成都科学城后,2月6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技术转移(集团)与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结盟”,将在成都科学城内建设电子科大天府数智谷创新基地,搭建大数据、智慧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等六大新兴技术产业平台,全力打造“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新标杆,预计用5-10年将成都科学城打造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硅谷”。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成运营后每年引进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不低于30项;引进国家、省、市级各类高层次人才不低于5人。5年内引入大数据、智慧信息系统等行业国际顶尖团队10个,组建起不少于300人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研发团队;建成1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及创业学院,孵化创新型企业不低于50家;力争成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内重要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基地。

      “硅谷”如何造?

      重点发展六领域 探索“政校企”新平台

      在成都科学城首个示范性项目——天府创新中心内,一批创新技术企业已经入驻,阿泰因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运营总监刘静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制造出多款机器人产品,预计在明年进军国外市场,届时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巡检机器人的市场垄断。刘静说,待天府数智谷创新基地建成后,公司还将整体迁入,围绕行业共性,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只是成都科学城创新驱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天府数智谷创新基地,主要以电子科技大学的技术、人才优势,企业的科技转化,政府的市场化运作思路为主“三箭齐发”,重点发展大数据、智慧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等六大领域,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教师、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平台,协同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先企业创新的合作交流,推动面向市场的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

      “硅谷”造什么?

      协同创新中心明年问世 将设上亿元投资基金

      未来,成都科学城的产业项目都是“高大上”的。天府数智谷创新基地作为其中一“核”,将打造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专业天使基金和智慧城市示范工程4种合作模式,以市场化机制推动产业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中心将实行企业化运营,主要依托电子科大的成熟团队,协同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先企业,搭建上述六大领域的公共技术平台,对外承接合作开发、定向开发、技术咨询、专业服务等业务。待明年建设完毕后,将首先引入四川省大数据与智慧信息系统。

      创业发展需要资金,没钱怎么办?据了解,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已携手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电子科技大学,组建了早期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超过1亿元,重点对协同创新中心和基地引进的六大领域的科技项目实施投资,以解决科创型企业的“钱途”难题。

      “硅谷”在哪里?

      环绕兴隆湖绕水分布 与秦皇寺商务总部相望

      虽然成都科学城还很“年轻”,却早已“美名远播”。但它究竟长啥样?记者了解到,成都科学城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围绕兴隆湖依水而建,与秦皇寺商务总部相望。站在兴隆湖的凉风顶观景台往下望,其全貌一收眼底,浩瀚烟波,一碧万顷。未来,不少企业将以这里为中心,绕水分布。

      在成都科学城用地布局规划图中,科学城规划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产业、设计研发、产业孵化、创新转化园等产业用地,还有高端配套等一系列服务用地。在这些板块中,绿网水系、交通网线将渗透其中,实现生态、产业、城市的高度融合。

      据悉,今后5年成都天府新区将以“一城、一区、一带、三园”建设为发展重点,建设成都科学城、秦皇寺中央商务区、锦江生态带、创新转化园、新兴工业园和国际合作园。(记者 殷航 实习生 刘洁菲)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