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犍为枢纽开工
12月25日,冬日暖阳照耀奔腾的岷江水,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拉开建设序幕,岷江航道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大件出川,终于不用等‘涨水’了!”50公里外的乐山市大件码头,东乐公司总经理龚志强和同事们喜笑颜开。
不仅是重装设备。岷江航道升级后,长江航道将向上游腹地延伸162公里,最迟2022年,以成都经济区为起点,一条新的“黄金水道”将通江达海。
尴尬:
大件设备要“等水出海”
重大装备制造业是我省的优势产业之一。为方便200吨以上的大件设备出川,我省临岷江建设乐山大件码头,多年来,二重、东汽、东电、东锅等重装设备由此上船,沿江而下直达宜宾,进入长江航道,通达大海。
但是,出海要挑日子。今年5月,一件500多吨的设备要出川,“都装上船了,等了两天没涨水,又把货物卸下船。”在龚志强的记忆中,这样“等水出海”的尴尬,在枯水期并不少见。
岷江航道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是全国12条高等级航道之一,历经多次整治,基本达到国家四级航道标准。乐山市交委主任龚德勤说,河段洪枯流量变化大,大件产品一般只能集中在5-10月份发运。
破局:
航道升级,削峰蓄洪
启动建设的犍为枢纽,是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六个项目的第一个。项目总投资487亿元,分三期开建,预计2022年建成,届时岷江乐山至宜宾162公里航道可达到3级航道标准,常年能保证1000吨级船舶通航,丰水期能保证3000吨至5000吨级船舶通航。
在四川航道布局中,岷江地位和作用仅次于长江,但渠化整治却比渠江、嘉陵江晚。“其实早在2004年,岷江的综合开发就开始规划了。”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院副院长曾林说。
岷江之困,在于航道弯多水急,难以升级。“何不建设梯级水库,削峰蓄洪,提高下游水位?”有专家提出设想。
2004年,省交通运输厅和乐山市启动规划;2007年,交通运输部把岷江航道纳入全国规划,航道等级规划为三级;2009年,省政府批复《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规划报告》;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建议书;今年7月13日,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从规划到开建,“激活岷江”之路走了足足11年。
考虑生态环保,规划至少经过了两次大的修改。最初的方案规划了水位相互衔接的6座梯级航电枢纽,从龙溪口到宜宾段的2个枢纽,因位于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缓冲区而最终取消,这81公里采取更为生态的整治方式,保留的4个枢纽建有专门的鱼道。“宁愿慢些,也要更好。”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推进办有关负责人说。
梦想:
打造新的“成都港”
2014年,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四川及西南地区进入长江干线、沟通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运通道,岷江的激活,梦想更为恢弘。“实施岷江港综合开发,是我省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彭琳表示,这对我省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优势资源开发,促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曾林看来,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后,大件运输将呈常态,岷江大件航道成为成都经济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成都西部交通枢纽功能将更加完善。
随着航道的升级,吞吐能力达25万标箱、4个千吨级泊位的乐山港,也将同步建成,成为成都经济区物流集散的水运口岸。“这将弥补成都经济区的水运短板。”曾林认为,乐山港将发展成为“成都港”,推动成都这个特大中心城市融入长江经济带,促进成都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联动开发,协调发展。(记者 王眉灵 陈君)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