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把扶贫之水浇到“穷根”上——四川精准扶贫减贫250万人

  • 2015年01月31日 08时36分
  • 来源: 新华社
  • 【字体:
  • 播报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对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四川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无疑在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不得不面对的特殊省情。2012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高达750万。

      近年来,四川逐渐探索出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扶贫之路。仅两年时间,全省就减贫250万人。

      找准“症结”拔出“穷根”

      乐至县金顺镇金家沟村村民唐生良由于背部受伤,骨头钙化,每天只能夹着钢板生活。靠着3亩多地,一年只有600元的收入。从2014年开始,由于精准扶贫的推进,老唐的日子开始发生变化。“我这7分地的沙参,年收入最少在5000元左右。”27日傍晚,唐生良指着绿油油的一片沙参苗告诉记者。在村委副主任陈铁的定点帮扶下,老唐不仅获得了部分启动资金,还学到了沙参种植技术,走上脱贫之路。

      乐至县扶贫办主任詹约林说,精准扶贫就是要找准“病根”和“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找准“症结”拔出“穷根”,已成为四川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扶贫成效逐步显现。四川扶贫移民局数据显示,2013年底,四川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至625万,2014年减贫129余万,2年减贫250余万。

      用改革的办法啃下扶贫“硬骨头”

      四川750万贫困人口,大多生存难自保、发展缺基础,是最难的“硬骨头”,靠常规手段难奏效,根本还得靠改革。

      2014年3月,四川出台新政,剑指贫困县考核、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与社会参与领域等多项改革。9月,分类考核88个贫困县办法明确出台:不唯GDP,主要看扶贫开发成效。10月,多项创新机制全部印发,吹响全面深化扶贫改革号角。

      仅半年,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贫困户张子奎迅速脱贫:特惠资金直接到户,贷款有财政贴息、政府担保……靠修摩托车和2亩番茄地,他家5口人能增收1万元。利州区政府办驻春风村工作组组长张菱说,多项改革并举后,根据要求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36户,按照“树典型、帮穷困、带中间”的思路,制定了2年的个性化帮扶“套餐”,一年内,村民人均收入增收了1600元。

      更多的扶贫之变也在全省落地——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随之下沉的还有20多亿财政扶贫资金,基层攻坚更加从容;携手金融机构筹设扶贫贷款风险担保基金、签署金融扶贫战略协议……

      所有改革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精准扶贫。2014年,四川精准扶贫实现历史性突破,不仅扶贫对象明确到村到户到人,而且减贫人员也实现到户到人。2年中,四川精确瞄准750万贫困人口、11501个贫困村,资金项目和干部帮扶精准沉到村、扶到户,一户一台账、一家一规划,把扶贫之水真正浇到“穷根”上。

      多维联动构建“大扶贫”格局

      多项改革盘活了四川扶贫模式,与此同时,政府、市场、社会多维联动的“大扶贫”格局也初步构建。

      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主攻连片特困地区。四川顺势而为主攻彝区、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四大片区。2014年4月,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年度方案出炉,锁定脱贫30多万人。当年,250个村启动彝家新寨建设;藏区32县减贫4万多人,超额完成目标;秦巴山区、乌蒙山区43个片区县各投入1000万元,连片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2014年10月17日,全国首个扶贫日,“结对认亲、爱心扶贫”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四川爱心扶贫网全面上线,开全国之先河;2014年,四川省投资社会扶贫资金64亿多元……2015年,四川继续锁定“精准扶贫”,将再减贫100万以上。

      在四川,扶贫已不再是孤军奋战,“大扶贫”格局正开启脱贫“加速度”。(记者 周相吉 陈地)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把扶贫之水浇到“穷根”上——四川精准扶贫减贫250万人

  • 2015年01月31日 08时36分
  • 来源: 新华社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对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四川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无疑在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不得不面对的特殊省情。2012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高达750万。

      近年来,四川逐渐探索出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扶贫之路。仅两年时间,全省就减贫250万人。

      找准“症结”拔出“穷根”

      乐至县金顺镇金家沟村村民唐生良由于背部受伤,骨头钙化,每天只能夹着钢板生活。靠着3亩多地,一年只有600元的收入。从2014年开始,由于精准扶贫的推进,老唐的日子开始发生变化。“我这7分地的沙参,年收入最少在5000元左右。”27日傍晚,唐生良指着绿油油的一片沙参苗告诉记者。在村委副主任陈铁的定点帮扶下,老唐不仅获得了部分启动资金,还学到了沙参种植技术,走上脱贫之路。

      乐至县扶贫办主任詹约林说,精准扶贫就是要找准“病根”和“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找准“症结”拔出“穷根”,已成为四川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扶贫成效逐步显现。四川扶贫移民局数据显示,2013年底,四川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至625万,2014年减贫129余万,2年减贫250余万。

      用改革的办法啃下扶贫“硬骨头”

      四川750万贫困人口,大多生存难自保、发展缺基础,是最难的“硬骨头”,靠常规手段难奏效,根本还得靠改革。

      2014年3月,四川出台新政,剑指贫困县考核、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与社会参与领域等多项改革。9月,分类考核88个贫困县办法明确出台:不唯GDP,主要看扶贫开发成效。10月,多项创新机制全部印发,吹响全面深化扶贫改革号角。

      仅半年,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贫困户张子奎迅速脱贫:特惠资金直接到户,贷款有财政贴息、政府担保……靠修摩托车和2亩番茄地,他家5口人能增收1万元。利州区政府办驻春风村工作组组长张菱说,多项改革并举后,根据要求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36户,按照“树典型、帮穷困、带中间”的思路,制定了2年的个性化帮扶“套餐”,一年内,村民人均收入增收了1600元。

      更多的扶贫之变也在全省落地——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随之下沉的还有20多亿财政扶贫资金,基层攻坚更加从容;携手金融机构筹设扶贫贷款风险担保基金、签署金融扶贫战略协议……

      所有改革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精准扶贫。2014年,四川精准扶贫实现历史性突破,不仅扶贫对象明确到村到户到人,而且减贫人员也实现到户到人。2年中,四川精确瞄准750万贫困人口、11501个贫困村,资金项目和干部帮扶精准沉到村、扶到户,一户一台账、一家一规划,把扶贫之水真正浇到“穷根”上。

      多维联动构建“大扶贫”格局

      多项改革盘活了四川扶贫模式,与此同时,政府、市场、社会多维联动的“大扶贫”格局也初步构建。

      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主攻连片特困地区。四川顺势而为主攻彝区、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四大片区。2014年4月,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年度方案出炉,锁定脱贫30多万人。当年,250个村启动彝家新寨建设;藏区32县减贫4万多人,超额完成目标;秦巴山区、乌蒙山区43个片区县各投入1000万元,连片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2014年10月17日,全国首个扶贫日,“结对认亲、爱心扶贫”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四川爱心扶贫网全面上线,开全国之先河;2014年,四川省投资社会扶贫资金64亿多元……2015年,四川继续锁定“精准扶贫”,将再减贫100万以上。

      在四川,扶贫已不再是孤军奋战,“大扶贫”格局正开启脱贫“加速度”。(记者 周相吉 陈地)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