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2893件 处分13445人
“打虎”“拍蝇”不手软,反腐倡廉不停歇。
2014年以来,我省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上下联动齐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分子;不断深化纪检体制改革,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严格正风肃纪,建章立制,让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为之一振。坚持上下联动着力落实“两个责任”“今年,在你镇查处了3起索贿、2起窗口部门人员违反工作纪律案件,你作为党政一把手是否存在监管不力问题?”2014年12月,宜宾县召开的“下一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大会上,与会人员就“廉政账”话题,对下一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质询,提问辛辣尖锐。
党政主要负责人述廉,是我省各级党委落实“两个责任”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两个责任”的提出,被看作是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格局的丰富和完善。
面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紧紧抓住落实“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形成全省上下一起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川如何上下联动,全面压实“两个责任”?
省委率先垂范,带头落实主体责任。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调各级党委要落实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署、常教育、常提醒。
去年6月,省委在全国率先制发《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试行)》,明确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带头履行好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和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级签订了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承诺书,有力强化了各级党委(党组)把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的责任意识。
3个月后,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四川省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明确了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被看作是四川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时至年底,我省再出重拳,市(州)党委政府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述廉报告制度出台,明确不按要求报送述廉报告或者述廉报告质量不高的,将责成相关人员重新提交或者对报告人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层层推动责任落实,逗硬考核,不玩虚招。
省委把落实“两个责任”作为目标考核、群教活动督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推动落实。
在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中,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首次采取项目化任务分工表形式。7个方面,56项具体工作责任和任务,由省委主要领导负总责,一一细化落实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头上,同时明确了省直各部门的牵头和协办职责,切实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也着力强化自身监督执纪问责能力,突出主业主责,完成省市两级纪委内设机构改革。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减少14274个,其中省纪委减幅达90%、市(州)纪委减幅达83.5%。
省委带头,系统推进,部门负责,纵横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2014年11月20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经过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一致通过。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在我省反腐倡廉的实践基础上,《决定》勾勒出新形势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健全惩治腐败工作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和制约监督体系,完善巡视监督制度,建立警示教育常态化机制……一系列具体举措,务实有力,体现了省委担负管党责任的决心。
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岁末年初,四川反腐力度没有丝毫减弱:打开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廉洁四川”,点击“权威发布”栏目,一系列案件查办信息跃入眼帘:1月9日,巴中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飞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1月8日,美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俄木阿迁接受组织调查……
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有腐必惩。去年以来,我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腐败蔓延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初步营造了“不敢腐”的氛围。
一组数据可以为证:2014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2893件,处分13445人,同比分别增长29.7%、27.8%,严肃查办了孙平、李佳、邓全忠、罗勤宏等一批重大典型案件。
铁腕反腐,以“徙木立信”之效让人们看到了省委严惩贪腐的决心和行动,全省上下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网友也不住点赞:四川查贪腐蛮拼的!
去年9月28日,中央第九巡视组结束在川巡视工作。随后,到12月31日的3个多月内,省纪委向社会发布干部查处案件32件,平均一周发布两件以上。
快节奏背后,是省委全力抓好中央巡视整改落实,立行立改的勇气和决心。
省委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省委书记王东明多次专题研究整改落实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强调对巡视反馈和工作中掌握的问题线索,要尽快查清、查明、查彻底,依纪依法进行处理。出台整改方案,重点围绕1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整改工作。
为确保中央巡视组移交问题线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省纪委监察厅采取“集中办理信访举报、集中处置问题线索、集中查办典型案件、集中开展督促指导”等“四个集中”创新机制,高效推动处置工作。
遏制腐败蔓延,省级巡视也步入新的节奏和轨道。省委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形成强力震慑。
改进常规巡视内容,“出剑”速度更快。重点开展对县(市、区)巡视,将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提出的10项突出问题纳入巡视内容,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事和重点人确定谈话对象;加大审计、财会等专业人员配置,建立数据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三公”经费、工程项目投资等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发现问题线索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探索专项巡视,招式更加“灵活”。采取小分队、多批次、高频率、快节奏等方式,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等多层面、宽领域开展专项巡视,对巡视之后问题仍然突出的“杀回马枪”。
快节奏、新打法,随着我省巡视工作的震慑和遏制作用日益彰显,“不敢腐”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去年以来,省委巡视组共完成75个县(市、区)常规巡视、52个县(市、区)巡视意见反馈、24个单位巡视回访,发现问题线索1573件。
既设“高压线”,又念“紧箍咒”,在铁腕反腐、巡视亮剑的同时,正风肃纪也不断强化。
两轮正风肃纪专项整治,步步为营,逐步深入。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七项专项治理”;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9+X”问题集中整治,既在全省集中整治政绩观不正确、执行不力、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9个共性问题,又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分别整治个性问题;从去年10月起,结合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在全省开展“五个专项整治”。
省委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选人用人、政风行风、侵害群众利益、政府采购等突出问题,在教育、卫生、政法、交通、国土资源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切实解决一批固症顽疾。
一轮接一轮整治,环环相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加大预防力度让腐败无处藏身
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省委省政府以制度形式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调查,用量化指标“倒逼”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遏制腐败,加大打击力度只是其中一环。如何让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融入党员干部意识之中?省委把制度建设和执行作为治本之策,通过建章立制,让腐败无处藏身。
把警示教育贯穿于干部成长全过程,构建思想防线和自律机制,让党员干部“不想腐”——
强化正面教育,把廉洁从政教育作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行政院校)培训必学课程。省委常委带头,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纪委书记亲自讲廉政党课。
树立反面典型警示,建立警示教育常态化机制,用好用活典型案件,省纪委制发《“象牙塔”里的蜕变》等警示教育片2万套、《忏悔实录》系列警示教育读本12.4万册,一一发至党员干部手中。
开展警示教育,除常规组织党员干部到省法纪教育基地学习外,还结合中央巡视组反馈整改落实,仅12月份,便组织教育、卫生、政法、交通、国土资源等重点领域3698名党员干部赴基地学习。同时,组织新提任省管干部到法纪教育基地接受任前教育,把教育贯穿始终,让党员干部真正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实施积极预防战略,深入排查廉政风险,形成使腐败行为难以得逞的体制机制,让党员干部“不能腐”——“您办理的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业务将超时,请从速处理……”去年7月8日,巴中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何军刚登录行政权力依法规范系统,就收到电子监察平台发来的提示信息。“只要不按规定流程办事,电子监察平台就会自动预警。”
把行权事项全部纳入电子监察平台运行,在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固化后,实现全程电子化网上运行,并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进行网上实时监控,压缩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去年上半年,我省各地查处行政审批超时件30余件,近10人被问责。
积极预防,不仅体现于此。
在重点领域,我省专门针对国有企业转制、资源出让、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等领域建立线索台账,第一时间受理、呈报和处置。
针对行政权力,我省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并录入行权事项88.5万项,审核设置廉政风险及监察点3779.6万个,实现了行权平台和监察平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初步建立起集监督、执纪、问责、分析和决策支撑为一体的综合行权监督制约平台,努力破解监督力量有限、监督环节众多以及监督“看不到”、“看不清”等难题。
畅通投诉监督途径,开展社会评价,让党员干部“不敢腐”——
量化评估党风廉政社会评价,在48个政府部门和18个公共服务行业开展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对连续排名靠后地区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或书面诫勉。2014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为84.25,较2013年上升0.58。(记者 杜蕾 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