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初步完成“畜牧归农”“食安归药”机构整合
6月5日,郫县动检工作人员24小时驻守屠宰场,对生猪屠宰环节进行监督。
每头进入屠宰场的生猪,动检工作人员都会对其进行监督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我省初步完成“畜牧归农”“食安归药”机构整合,食品监管逐步走向专业化、高效率
编者按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其中,分管农产品、食品各部门的职能再整合,成为此次改革的首冲。2013年8月16日,新组建的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运行。除保留原食药监局的全部职责外,还划入质监局、工商局和商务局的部分相关职能。今年4月上旬,四川省农业厅对外宣布完成机构改革,其他部门中关于畜牧、水产、生猪屠宰等管理职能并入农业。这些机构改革,到底带来了什么变化?对老百姓有何好处?
日前,记者对一头生猪从饲养到端上餐桌的过程进行调查发现,过去,老百姓吃的一块回锅肉,在上餐桌前要戳好几个部门的章:商务、畜牧、工商、农业等,尽管严格控制了质量,但监管效率却受到了影响。“畜牧归农”后,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监管,效率将大大提升。
A一头猪的监管改变
过去从饲养到上桌要戳10多个章
对成都市民来说,回锅肉是常吃的一道家常菜。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过去,一头生猪进入屠宰场,到最终变成猪肉端上餐桌,分属了商务、卫生、农业、畜牧、工商等多个部门监管,要戳的章很多,有人戏称这是“九龙治水”。今年4月,省农业厅对外宣布完成机构改革,生猪屠宰监管划归农业部门。“改了好,管得人越多越麻烦。”6月17日,从事生猪屠宰20多年的郫县某生猪屠宰场负责人田先生说。
成都市畜禽屠宰协会张女士介绍,一头生猪从饲养开始,先在耳朵上编注不同编号的耳标,这是它们的“身份证”。长大后,由农业部门授权的兽医出示《产地检疫证明》,再进入屠宰场。自此开始,监管由农业部门变成商务部门。不过,农业部门在屠宰场有驻场检疫,进场前会作宰前检疫。“检疫就有戳章。”检疫人员对生猪作宰前检疫后,出具《准宰通知书》和《急宰、缓宰、禁宰通知书》。检疫合格的待宰生猪,还需盖上动检合格验讫印章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生猪屠宰后,官方兽医再凭《宰后检疫原始记录》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内容包括胴体净重、生猪来源地、生猪销售地、屠宰场名称等。之后,这头猪还得接受工商部门的监督才能流通到市场,再端上市民的餐桌。而进入餐饮行业的猪肉制品,还须接受食药监局的管理。
张女士说,“这个过程中农业和商务就有点‘搅’了——农业部门检疫后,商务部门又委托专门的品质检疫员再次进行检疫戳章,而商务部门为了加强监管,又对生猪来源实行了芯片追溯制度,这就还要进行相关的检验工作。”这样一来,一头生猪从开始饲养到端上餐桌,各部门戳章、出证明超过10个,而仅屠宰这一环节,商务和农业部门就要戳3个章。
现在“屠宰归农”让监管更有效率
去年,商务部宣布生猪屠宰监管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并在去年底与农业部完成了生猪屠宰监管职责移交工作。那么,四川和成都的情况如何?成都市动防部门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生猪屠宰监管移交工作正在进行。“因为移交工作事情多,上级部门没有具体划定时间表。但大致要求各区县必须在2014年底前全部完成移交。”
目前,成都正在对生猪定点屠宰场进行整顿压缩和重新规划,由此前的500多家压缩到几十家,实现规模化屠宰。屠宰场分散在成都各郊县,主城区不设屠宰场。新都区商务局市场秩序科李科长表示,目前成都区县一级的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责正在积极移交。如新都区,生猪定点屠宰场就只有2个,虽然在交接期,但检疫工作丝毫未放松。商务、畜牧、检疫部门共派驻18人,24小时驻守在生猪屠宰场。由于该区域的生猪全部来自外省,因此商务局每天都会对进出场生猪进行严格监管,检查猪肉的质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检疫章和肉品质量检验章等,对于病死猪肉严格执行无公害化处理,一系列检查合格后才能入市。目前,成都各区县都是如此。
“屠宰归农,避免了多部门交叉管理出现的中间空白环节,也避免了出现问题后可能存在的推诿现象。”对于正在进行的监管移交工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企业角度来说,“屠宰归农”是一种回归,让更专业的人进行更有效率的监管,也实现了“一竿子捅到底”的管理精神,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监管。
B成都市的率先试点
四部门合一机构职能更集中
其实,成都的农业机构改革,远比中央、省级层面的改革来得更早,步子迈得也更大。从2005年初开始,成都先后推出了多项撤并机构的举措,其中就包括:撤销农牧局、农机局,成立农业委员会;撤销交通局、市政公用局,成立交通委员会等。
目前在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供职的黄先生,亲历了9年前的那场改革。他回忆,2005年2月,成都市委、市政府根据省编制委的相关批复,撤销了成都市农牧局,将原成都市委办公厅和原成都市农牧局承担的有关农村工作职能进行了整合,成立了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主管全市农业、畜牧业、农村经济工作。同年6月,主管农业机械工作的成都农机局并入成都市农委。2007年12月,成都供销社也并入了成都市农委。
黄先生认为,农业机构的职能整合是有效的。过去,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经费、自己的摊子,由于职能过于分散,很多想到的事情办不成,或者办不好。“四部门职能合一,形成了聚力,集中力量办大事。”黄先生说,这项改革对成都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巨大。“如今省上也开始机构整合,以后对我们来说,对口要专一得多。”
C食药监的改革经验
“食安归药”监管延伸到乡镇
另一个与成都市民息息相关的机构整合,已先于“畜牧归农”的步伐。去年,成都市食药监局开始逐步推进机构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回顾近一年的改革经验,成都食药监局负责人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体化监管和行刑衔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得到良性运转。而通过本轮改革,新组建的食药监局整合了全市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监管职能和监管执法力量,实现了“食安归药”,取消了食药监系统的垂管体制,更有利于实现一体化监管。而一体化监管,有一个明显优势——将监管的触角有效延伸到以往无从涉及的乡镇、街道。
D专家声音
监管“一条龙”老百姓最受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导吕火明说,屠宰、水产等整合划归农业部门监管,总的来说便于协调,打破了过去多部门分散管理的模式,实现了统一指挥、统一监管,便于把资金、人员相对集中在一个部门,提高了监管的效率。
他认为,生猪屠宰是畜牧行业的一个环节,它带有畜牧行业的专业性,由畜牧部门监管会更科学。随着畜牧并入农业,屠宰监管职能划归农业后,就打通了生猪从生产到流通的整个环节,生猪饲养、采购、屠宰、检疫、运输等各环节可以实现统一服务、统一协调,事情更好办,“最专业的人负责最专业的监管,对老百姓是最有益处的。”
后记
在农业部门采访过程中,不少内部人士向记者倾诉,目前农业机构改革还处于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央没有具体的方案,各地都在摸索中前进,进度不一。有人表示,相关机构权力格局重组,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权力个体的纠结,短暂的不舍也在所难免。
不过,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类似“屠宰归农”这样的机构整合,波及多个部门的聚首分离,已是大势所趋、在所难免。而且可以预见,改革后更加专业的机构设置,以及“一竿子捅到底”的管理模式,对于每一个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将是幸事。(记者 李逢春 余行 吴柳锋 实习生 肖犹晓 摄影 吴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