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我省亮医改成绩单 参保率超97%人均期望寿命超75岁

  • 2014年05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字体:
  • 播报
  •   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成都召开,省政府向会议提交了《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效,自2009年3月四川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5年后,国家和省委确定的医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报告》指出,过去的5年,是四川卫生事业“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卫生投入年均增长率达22.1%,比同期全省公共财政指出增速高7.5个百分点。2013年底,全省每千人口占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较2008年分别增长75.33%、43.29%、102.48%。群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2008年的40.72%下降到2012年的33.05%。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7年低于全国平均值,婴儿死亡率连续6年低于全国平均值,孕产妇死亡率比2008年下降49.02%,人均期望寿命监测达到75.65岁。

      《报告》还指出了医改工作当中面临的困难及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及要求,制定了相应的组织保障及措施。

      关键词:医保

      全民医保基本建立人均补助320元


      《报告》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是解决“看病贵”的治本之策。四川坚持扩面与提标病重,按照保基本、惠民生、可持续的要求,完善医保政策和制度体系,扩大医保覆盖面和受益面,提高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切实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的发生。

      截至2013年底,全省三项基本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合)人数达8735万,比改革前增加1112万人,参保(合)率达到97%以上,其中新农合参合率达99.23%,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全省共投入财政资金711.48亿元,城乡居民医保政府人均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80元提高到今年的320元。2013年,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2%、71%和76.3%,较2008年分别提高了9.4、18.6、26.7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均提高到10万元以上。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

      破除“以药补医”价格降30%


      《报告》指出,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新一轮医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进基层医改的重要抓手。四川坚持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相统一,按照全覆盖、促改革、建机制的要求,有序推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同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彻底破除“以药补医”,努力让人民群众少花钱、看好病。

      目前四川省基本药物共计825种(其中省级补充305种),较好地满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群众用药需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100%实行“零差率”销售,100%网上采购。基本药物平均销售价格下降近30%,有效减轻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政策,2013年,全省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分别达48.9%、32.34%。

      关键词:基层医疗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报告》指出,强基层,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根本,机制是关键。四川坚持软件与硬件兼顾,按照增投入、补短板、兜网底的要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创新服务和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努力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2009年以来,四川实施了366个县级医院、3543个乡镇卫生院、2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7620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71.75%、80.09%、77.78%、75.40%。

      2009年以来,全科医生转岗培训6024人,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2300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0644人,培训规模和人数居全国前列,有效加强了基层队伍建设。

      关键词:公共卫生

      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


      《报告》指出,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制度载体,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四川坚持基本与重点结合,按照广覆盖、均等化、普受益的要求,加强经费保障、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

      截至2013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2.84%,居全国前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别达50.62%、38.53%。

      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较2008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为5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70.99%。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

      县级医院是重点人均药费下降


      《报告》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医改的重点和难点,成功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医改成败。四川坚持落实政府责任和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要求,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取消医药补医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补偿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人事分配等重点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放心看病、舒心就医。

      2013年10月-2014年3月,全省367所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共减轻患者费用负担7.5亿元。同改革前相比,县级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药费和住院人均药费分别下降0.81%、6.38%,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同比分别增长6.79%、6.59%,初步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双赢目标。

      截至2013年底,全省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和诊疗量分别达到9.04万张、2.05亿人次,较2008年分别增长了157.8%、28.9%。(记者 吴忧)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省亮医改成绩单 参保率超97%人均期望寿命超75岁

  • 2014年05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成都召开,省政府向会议提交了《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效,自2009年3月四川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5年后,国家和省委确定的医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报告》指出,过去的5年,是四川卫生事业“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卫生投入年均增长率达22.1%,比同期全省公共财政指出增速高7.5个百分点。2013年底,全省每千人口占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较2008年分别增长75.33%、43.29%、102.48%。群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2008年的40.72%下降到2012年的33.05%。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7年低于全国平均值,婴儿死亡率连续6年低于全国平均值,孕产妇死亡率比2008年下降49.02%,人均期望寿命监测达到75.65岁。

      《报告》还指出了医改工作当中面临的困难及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及要求,制定了相应的组织保障及措施。

      关键词:医保

      全民医保基本建立人均补助320元


      《报告》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是解决“看病贵”的治本之策。四川坚持扩面与提标病重,按照保基本、惠民生、可持续的要求,完善医保政策和制度体系,扩大医保覆盖面和受益面,提高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切实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的发生。

      截至2013年底,全省三项基本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合)人数达8735万,比改革前增加1112万人,参保(合)率达到97%以上,其中新农合参合率达99.23%,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全省共投入财政资金711.48亿元,城乡居民医保政府人均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80元提高到今年的320元。2013年,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2%、71%和76.3%,较2008年分别提高了9.4、18.6、26.7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均提高到10万元以上。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

      破除“以药补医”价格降30%


      《报告》指出,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新一轮医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进基层医改的重要抓手。四川坚持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相统一,按照全覆盖、促改革、建机制的要求,有序推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同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彻底破除“以药补医”,努力让人民群众少花钱、看好病。

      目前四川省基本药物共计825种(其中省级补充305种),较好地满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群众用药需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100%实行“零差率”销售,100%网上采购。基本药物平均销售价格下降近30%,有效减轻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政策,2013年,全省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分别达48.9%、32.34%。

      关键词:基层医疗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报告》指出,强基层,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根本,机制是关键。四川坚持软件与硬件兼顾,按照增投入、补短板、兜网底的要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创新服务和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努力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2009年以来,四川实施了366个县级医院、3543个乡镇卫生院、2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7620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71.75%、80.09%、77.78%、75.40%。

      2009年以来,全科医生转岗培训6024人,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2300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0644人,培训规模和人数居全国前列,有效加强了基层队伍建设。

      关键词:公共卫生

      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


      《报告》指出,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制度载体,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四川坚持基本与重点结合,按照广覆盖、均等化、普受益的要求,加强经费保障、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

      截至2013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2.84%,居全国前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别达50.62%、38.53%。

      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较2008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为5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70.99%。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

      县级医院是重点人均药费下降


      《报告》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医改的重点和难点,成功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医改成败。四川坚持落实政府责任和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要求,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取消医药补医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补偿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人事分配等重点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放心看病、舒心就医。

      2013年10月-2014年3月,全省367所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共减轻患者费用负担7.5亿元。同改革前相比,县级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药费和住院人均药费分别下降0.81%、6.38%,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同比分别增长6.79%、6.59%,初步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双赢目标。

      截至2013年底,全省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和诊疗量分别达到9.04万张、2.05亿人次,较2008年分别增长了157.8%、28.9%。(记者 吴忧)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