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坡坎”过后是新房

  • 2014年03月0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一条长10多公里的公路,纵贯芦山县龙门乡。拉运水泥、河沙等建材的车辆来来往往,到处堆满的建材表明当地农房重建已进入高潮。

      重建高潮的背后是干群的合力。

      重建不再犹豫

      龙门乡古城村。2月26日下午,村民王平带着几位工人为自家砖混房封顶。“房子建一年多了,”王平对记者说,打工挣了点钱原打算建一楼一底新房,谁知房还未完工就遇上芦山地震,花了10来万元积蓄建的新房瞬间变成危房。本想把建房的事搁一搁,乡上、村里的干部多次来他家宣传政策。什邡对口援建的技术人员上门对房子“会诊”,提出加固方案。在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去年12月,王平开始重建新房。

      在古城村,因房屋震坏需重建的有674户。截至2月25日,已有458户动工建房。“这次灾后重建过了些‘坡坡坎坎’。”村支部书记骆正冲介绍,汶川特大地震使龙门乡许多农房受损,那次灾后重建,村民已花去大量积蓄。芦山地震让他们雪上加霜,加上对灾后重建政策理解差异,许多村民持观望态度。

      村头一株千年金丝楠下,有一小广场。在骆正冲记忆里,宣讲政策、动员重建的会在这里开了不少。渐渐地,群众心里的疑惑解开了,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化成他们重建家园的动力。

      古城村恢复重建是龙门乡的一个缩影。据龙门乡党委副书记任德洪介绍,芦山地震使全乡90%的农房受损,倒房户达4169户。各级工作组加上全乡200多名干部、党员,全部进村下组,分户联系。重建缺劳力,乡上从外地组织来四五百名技工;对口援建的什邡市派出工程技术人员,6个村每村驻1人,帮助解决技术难题;重建缺砖,成都空军伸来援手,每天20多辆军车向龙门乡拉砖,连续2周,1000余万匹红砖运到各村……

      帮扶帮到人心

      古城村路边,五幢蓝瓦白墙的新房十分亮眼,这是该村最早建成的新农房。残疾的田开蓉婆婆告诉记者,春节时她就搬进来了,家电家具齐全。“这是村里的保障房,专为特困户建的,春节时7名特困户全部搬进去了。”骆正冲说。

      龙门乡在每个村都建有这样的保障房,并于春节前竣工。该乡最先住进新房的,都是特困户。

      紧张施工的红星村铜鼓庙安置点旁,该村党支部书记苏凤鸣向记者介绍了村里农房重建的情况:“全村规划了9个集中安置点,现都开工了。”前期推进工作存在许多困难,上面来的工作组和村里一个一个想办法解决。地震后供水管网受损,施工用水、人饮困难。在县水务部门支持下,村里架设了6公里应急供水管网。“有的地方不适合建集中居住点,为解决群众原址重建存在的困难,乡村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基础设施。”楼下组的10多户群众需原址重建,但交通存在问题,村里向上申请,帮他们建起桥梁,加宽村道。“如今全村已动工670户,余下几十户将在3月15日前全部动工。”

      鉴于群众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除政策扶持外,乡村一方面帮助群众申请贷款,一方面引进项目减轻群众负担。

      记者来到古城村村民骆良洪家的重建地,他正带着家人在地基上组装钢架构件。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新型超轻钢结构房屋,抗震性好,价格也不高。项目有家慈善基金会介入,每建1平方米有100元左右补贴。

      多方齐心,合力渐成。到2月26日,龙门乡农房重建启动3300户。到今年10月,全乡将完成农房重建工作。(记者 邹渠)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坡坎”过后是新房

  • 2014年03月0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一条长10多公里的公路,纵贯芦山县龙门乡。拉运水泥、河沙等建材的车辆来来往往,到处堆满的建材表明当地农房重建已进入高潮。

      重建高潮的背后是干群的合力。

      重建不再犹豫

      龙门乡古城村。2月26日下午,村民王平带着几位工人为自家砖混房封顶。“房子建一年多了,”王平对记者说,打工挣了点钱原打算建一楼一底新房,谁知房还未完工就遇上芦山地震,花了10来万元积蓄建的新房瞬间变成危房。本想把建房的事搁一搁,乡上、村里的干部多次来他家宣传政策。什邡对口援建的技术人员上门对房子“会诊”,提出加固方案。在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去年12月,王平开始重建新房。

      在古城村,因房屋震坏需重建的有674户。截至2月25日,已有458户动工建房。“这次灾后重建过了些‘坡坡坎坎’。”村支部书记骆正冲介绍,汶川特大地震使龙门乡许多农房受损,那次灾后重建,村民已花去大量积蓄。芦山地震让他们雪上加霜,加上对灾后重建政策理解差异,许多村民持观望态度。

      村头一株千年金丝楠下,有一小广场。在骆正冲记忆里,宣讲政策、动员重建的会在这里开了不少。渐渐地,群众心里的疑惑解开了,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化成他们重建家园的动力。

      古城村恢复重建是龙门乡的一个缩影。据龙门乡党委副书记任德洪介绍,芦山地震使全乡90%的农房受损,倒房户达4169户。各级工作组加上全乡200多名干部、党员,全部进村下组,分户联系。重建缺劳力,乡上从外地组织来四五百名技工;对口援建的什邡市派出工程技术人员,6个村每村驻1人,帮助解决技术难题;重建缺砖,成都空军伸来援手,每天20多辆军车向龙门乡拉砖,连续2周,1000余万匹红砖运到各村……

      帮扶帮到人心

      古城村路边,五幢蓝瓦白墙的新房十分亮眼,这是该村最早建成的新农房。残疾的田开蓉婆婆告诉记者,春节时她就搬进来了,家电家具齐全。“这是村里的保障房,专为特困户建的,春节时7名特困户全部搬进去了。”骆正冲说。

      龙门乡在每个村都建有这样的保障房,并于春节前竣工。该乡最先住进新房的,都是特困户。

      紧张施工的红星村铜鼓庙安置点旁,该村党支部书记苏凤鸣向记者介绍了村里农房重建的情况:“全村规划了9个集中安置点,现都开工了。”前期推进工作存在许多困难,上面来的工作组和村里一个一个想办法解决。地震后供水管网受损,施工用水、人饮困难。在县水务部门支持下,村里架设了6公里应急供水管网。“有的地方不适合建集中居住点,为解决群众原址重建存在的困难,乡村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基础设施。”楼下组的10多户群众需原址重建,但交通存在问题,村里向上申请,帮他们建起桥梁,加宽村道。“如今全村已动工670户,余下几十户将在3月15日前全部动工。”

      鉴于群众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除政策扶持外,乡村一方面帮助群众申请贷款,一方面引进项目减轻群众负担。

      记者来到古城村村民骆良洪家的重建地,他正带着家人在地基上组装钢架构件。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新型超轻钢结构房屋,抗震性好,价格也不高。项目有家慈善基金会介入,每建1平方米有100元左右补贴。

      多方齐心,合力渐成。到2月26日,龙门乡农房重建启动3300户。到今年10月,全乡将完成农房重建工作。(记者 邹渠)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