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以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

  • 2014年03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增长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从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到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四川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

      结构如何调整?针对“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矛盾,坚持分类推进的原则,四川“四管齐下”调整重组产业“基因”——“优势基因”培育壮大,“新兴基因”加快发展,“传统基因”加快改造提升,“落后基因”加快淘汰,直指高端产业化和产业高端化。

      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在转型升级中释放发展潜力,在应对挑战中增强创新活力,四川产业正加速重组“基因”——

      落后产能

      2013年,淘汰433户企业落后产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78%。六大高载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传统资源型产业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

      2013年,全省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投资4610亿元,增长14.7%,投资规模位居西部前列。7大优势产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省技改总投资的70%。

      新兴产业

      2013年全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5.1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继新一代信息技术后迈上千亿元台阶。

      优势产业

      按照工信部统计口径,2013年,全省七大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0%。其中,饮料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迈上5000亿元台阶。

      权威解读

      政府要为调结构服好务

      现在四川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一定要注意,不仅要把这些产业做大,更要做强,因为只有做强了以后,才有持续做大的动力。要让四川的优势产业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一定要看重能力建设,把“质”提上去。

      在把产业做强的过程中,政府所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企业有充分的空间去创新、去壮大。同样的,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时候,市场优胜劣汰产生的动力可能要更重要一些,政府不用去主导哪个产业应该发展,哪个产业不应该发展,哪个产业应该发展到何种规模,让市场主导,去顺应市场就好。政府应该只专注为企业创造外部环境,比如,去打通产业的创新网络、完善产业链条,这比仅仅提供优惠政策更能吸引、留住企业,任何一个省、市都可以靠提供优惠政策去招揽企业入驻,但是优良的外部环境却会让企业无法离开。

      这一点四川做得不错,像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现在都发展得很好,因为外部环境优良,企业再扩张,就算把生产能力转移出去,但是像科技创新这些核心的部分还是会选择留在成都,留在四川。(江飞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市场与投资研究室副主任)

      重组产业“基因”

      2月26日,省政府网站公布《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行业5年内将进行淘汰落后、转型升级的重大调整。

      就在第二天,新川创新科技园首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产品研发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总投资高达67亿元。

      做大做优增量,优化发展存量,调整产业结构,四川脚步稳且急。

      调优调新扮靓产业大盘

      谋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在“优势支撑”中“做大总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端切入”中“做优增量”

      3月5日,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一袋袋钛白粉正在装车外运。园区负责人介绍,今年钒产品和钛产品生产形势喜人。“2014,平稳开局!”攀钢集团也传来好消息。数据显示,今年1月,攀钢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钒渣、钛精矿、高钛渣、钛白粉和海绵钛产量同比分别增加14.52%、17.21%、2.94%、20.82%和398.14%。“动力正是来自转型升级。”攀钢集团负责人表示,今年,攀钢打好加快转型升级主动仗,进一步扩大钒钛磁铁矿开发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钒产品结构,拓展钒产品应用领域,促使钒产业做到世界第一;提高钛资源回收率,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钛白粉、钛材等产业,延伸钛产业价值链,力促钛产业国内领先。

      数据显示,去年我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以该产业为代表的7大优势产业正在四川产业发展大盘中分量渐重。

      工业强省,产业兴省。瞄准7大优势形成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正是四川近年来,调优产业发展大盘的“牛鼻子”。

      优势产业如何发展壮大?省经信委方面介绍,按照“分业施策、整合资源、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思路,我省明确每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实行差别化产业支持政策,依托龙头企业,整合集成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要素资源,构建完善和整合延伸优势产业链。

      今年将力争7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3.2万亿元。省统计局工业经济首席分析师杨先国认为,7大优势产业的加速推进有望使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特征依然明显的四川工业发展进一步提档升级。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在“优势支撑”中“做大总量”的同时,四川更通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在“高端切入”中“做优增量”。

      最近,省经信委正集中力量攻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广阔市场前景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制定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就是要把管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方面,使得政府能在产业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省经信委方面称。

      不仅如此,截至2013年,四川连续三年每年拿出20亿元的财政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在西部乃至全国都并不多见。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加速成立,一大批产业关键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在不断攻克。

      提档升级优化重组存量

      谋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提质增效”中“调优存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腾笼换鸟”中“提档升级”

      曾经全省最大的再生纸生产基地,正在“壮士断腕”。

      2月9日,眉山市东坡区彻底关闭13家高污染高耗能造纸企业,忍痛割掉税收大户的同时,该市也加快培育生物医药、食品、机械电子等三大产业。这个连续十多年以纸业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的地方,更是计划在2015年前,完成纸业的全面淘汰转型。

      东坡区只是全省淘汰落后产能的缩影。在稳增长“压力山大”的2013年,四川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的思路,全省关闭小煤矿400多处,大力推进钢铁、造纸、水泥、玻璃、光伏等过剩行业整合化解,有序淘汰433户企业的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并不是单纯“做减法”,更是在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为有效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了宝贵的资源空间和环境容量的同时,为产业优化发展“做加法”。

      淘汰落后产能,既需严控增量,更要淘汰落后。一方面,我省严把项目投资审批关,严格市场准入,防止新增落后产能。对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执行排污许可、信贷管理、项目审批、土地审批、生产许可、工商登记和注销、电力供应、信贷约束等限制措施,促使其尽快退出市场。

      同时,省财政设立了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加强政府激励,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企业转产以及债务清偿等工作。

      传统产业中,一部分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而另一部分则可通过改造提升,“提质增效”。

      以技改投资作为观察点,更能感受这一工作的有力推动。近5年全省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2.4%,2013年达到4610亿元,总量一直位居西部前列。近年来,我省一直坚持“强化导向、加大投入、技术升级、装备更新”的原则,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业技改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着力推动投资增长。

      推进淘汰落后,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我省更是“分业施策”——

      钢铁产业突出兼并重组,发展特殊用钢;铝产业突出延伸电解铝及铝加工产品链;水泥产业突出淘汰小水泥,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玻璃产业突出淘汰小玻璃,转型发展功能性产品;煤炭产业突出关闭小煤矿和兼并重组;白酒产业突出转型发展中低端产品,生产老百姓喝得起的好酒;基础化工、造纸等产业突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

      在改造提升和淘汰落后中,传统产业加速向产业高端迈进,新的发展空间被置换,四川产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7大优势产业比重稳步提升

      ◎饮料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5000亿元台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产值破千亿元

      2月底,沃尔沃汽车中国发展战略会议在成都召开,外界解读,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汽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做大做强成都工厂的意图非常明显。“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把油电混合车生产及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放到成都。”李书福的对外宣称,也意味着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四川汽车产业将持续加速。

      不光汽车产业,以其为代表的7大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并加速改写我省产业版图。日前,笔者从省经信委获悉,按照工信部统计口径,2013年,7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80%。同时,全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5.1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我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从上台阶看,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成为继新一代信息技术之后,又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1092.66亿元,同比增长9%。7大优势产业中,饮料食品、电子信息(含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装备制造业3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迈上5000亿元台阶,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

      从具体数据看,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总量最大、增速最快,对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去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总产值2195.5亿元,同比增长36.8%,占新兴产业总量的40.5%。

      7大优势产业中占比最大的饮料食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尤其是全省白酒行业积极转型调整,白酒行业保持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1.2亿元。2013年,全省饮料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0亿元,增长10.7%,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6.7%。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引人注目。随着一汽大众、一汽丰田、重汽、韩国现代等知名企业落户四川,以成都为中心,绵阳、南充、资阳相连的汽车制造产业带已基本形成。去年,全省汽车制造业(含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3%;生产汽车整车80.7万辆,同比增长101.7%。

      报网互动

      四川产业结构怎么调整?

      四川日报联合“天府问计”的腾讯微博与网友展开互动:

      小李飞:希望家乡普光气田的开发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

      左右摇摆:其实纸业也能诞生世界500强。产业结构升级,不能一味淘汰,让企业转型升级才是硬道理。

      wiliam18th:四川有些山区,交通不方便,资源也少,要想致富,很多就弄水泥厂、化工厂这些污染大的产业。对于这些地方的污染型产业,政府是调呢还是不调?两难啊!

      Chad:调整产业结构,员工的安置咋解决?

      这是一道四川、全国都在面临的变革大题。当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潜在增长率明显降低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从要素驱动的外力增长到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四川更要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上着力,不断释放乃至寻找新的发展动力。瞄准“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四川更是以加快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增强全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也正是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应有之意。

      清洁能源

      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862万千瓦,其中水电5266万千瓦,全国第一,火电1582万千瓦、风电11万千瓦、光伏发电3万千瓦。

      信息化

      设立两化融合财政专项资金,近两年支持了160余个项目建设,带动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

      2013年底,全省建成2000亿元产业园区1个、1000亿元产业园区1个、500亿元园区8个、100亿元园区50个。

      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66.8%,比2007年提高近23个百分点。

      我省共有10个产业园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总量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

      节能减排

      吨钢综合能耗比“十一五”初下降60公斤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35公斤标准煤,每千瓦时发电煤耗下降近50克标准煤。

      “十二五”前三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4.59%,提前完成“十二五”下降23.5%的目标,工业节水和工业固废利用率指标达到计划进度要求,将如期完成“十二五”目标。

      推动组建30个重点产业创新联盟。

      截至2013年底,全省工业科技创新企业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分别为20941项、20222项,是2007年的8.8、17.5倍。

      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4113亿元,是2007年的4.9倍。1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排名第三。

      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1户,比2007年增加31户,总量居全国第6。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490户,比2007年增加325户。

      权威解读

      推动工业发展“绿色化”

      四川处于工业化中期,面临加快工业化进程与工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壮大工业规模以增强经济实力,加强科技创新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以降低环境破坏,是四川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

      要推动工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必须坚持走“绿色化”道路。和其他省相比,四川优势独特:不仅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资源储量丰富,而且水电、天然气、页岩气、风能开发等装备制造能力也很强。用好这些优势,将给四川工业带来强大而且是绿色的发展动力。

      具体如何推动?我认为,在继续加强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同时,可由全省统一制定和实施绿色工业发展战略,建立和强化激励机制,制定财税、金融、投资等优惠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还应该注意,发达国家在重大装备等行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十分突出,如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发电设备业务中服务收入已占到36%以上,日益成为其产业高端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四川在发展工业制造业时,也应更注重研发、营销、物流、金融、相关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就是“制造业服务化”。这既是国际工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王小刚)

      (作者系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重构动力“引擎”

      3月4日,成都高新区西区。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西门子在德国本土外的首家数字化企业。装配车间内,工人只需轻触工作台上的电脑显示屏,三四分钟后,所需物件便准确无误地传送到面前。

      从手工操作到精准有序的数字化物流,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次次革新人们的生产生活。

      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四川工业大力实施“四向提升”——

      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以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建设为方向,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以技术创新和军民融合为动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以信息化建设为指针,提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

      集聚

      园区成新型工业化主战场

      谋

      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内生增长为主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扩张转变

      130平方公里=1039.7亿元。

      这是成都高新区去年创下的等式,即用占全省万分之二的面积,创造了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

      旺盛的发展活力,正是来自产业的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表示,我省园区的发展以前主要是以扩大规模为主,如今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变为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本着“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品)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的思路,推进布局方式集聚、发展方式集约。尤其是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通过引导“三线”国企搬迁、退城入园等措施,优化生产力布局。

      产业园区不能仅仅是各类企业扎堆聚集,更要按照“一园一主业”确定主动产业,提高园区内企业间、产业间的关联度,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通过实施“51025”重点园区培育计划,做大园区主导产业规模,建设一批特色园区,彻底改变历史形成的战备型嵌入式和“山散洞”的粗放布局模式。

      乐山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区通过引导龙头企业主动让利,两年内聚集53户不锈钢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邻水县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一批企业投资强度高达500万元/亩……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在集中集群发展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推进产业集约发展,实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强度。“简单说,就是利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省正研究提出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全省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进行试评估。

      绿色

      节能降耗低碳发展

      谋

      在加快清洁能源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

      如何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作为水电大省的四川很有发言权。

      去年,全省水电装机已经占到全省电力装机总量的80%以上。作为全国重要的天然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天然气在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居全国第一。

      这样的能源选择,恰是根据四川“水丰气多、煤少油缺”的能源导向,突出优势,集中布局形成的。

      看制造基础,四川实力雄厚:我省有全国领先的水电装备制造优势,是国家布局的三大动力装备基地之一,发电成套设备制造能力国际一流;拥有最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是硅材料研发最早、量产最先、产能较大的省之一;此外,东方汽轮机公司等龙头企业具有风电装备制造优势,燃气轮机研制有相当基础。

      能源资源+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两大驱动”加速推进全省清洁能源建设——

      在攀西地区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建设风能发电基地,在天然气主产地建设井口燃气发电基地。四川正以全国最大的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发电为辅、燃气发电调峰,东西、南北电网跨省输电调节丰枯矛盾的清洁能源示范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也是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做好的“减法”。

      一根根管线将达州经开区的企业串在一起,天然气、硫黄等优势资源在转化流动中为企业贡献利润。“达州经开区循环经济就是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运用优势,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直接的循环经济账:生产过程中,硫酸蒸汽温度很高,就利用余热发电;独有的废水选矿技术直接利用废水,之后连同矿石中渗出的水被净化后经管道重新进入生产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将被用于制造化工用品;废气中含的碘,会被回收运用制碘。“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关键是用好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节能三种主要手段,锁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重大支撑项目,减少排放、高效节能。”省经信委方面表示。

      以水泥为例,去年淘汰落后水泥747万吨,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由“十一五”初期不足30%上升至93%,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35公斤标准煤。

      创新

      引领发展优化升级

      谋

      创新引领、军民融合、信息化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创新驱动之重,自不待言。

      四川抓住“体系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大关键,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技术服务平台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工程、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工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工艺攻关,引导企业战略、技术、设计、模式、管理创新,让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

      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加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新能源产业等均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是四川的一大优势。

      依托优势资源,在技术转化、项目支撑、园区集聚的路径下,核能、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民爆器材等军民结合型产业加速发展,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安防反恐装备等新兴产业也加快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一条创新发展新路走出来。”

      信息消费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围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川企在行动——

      九洲集团围绕“三网融合”、光电线缆、北斗卫星导航等重点民品产业,全力推进军民融合光电线缆、年产100万台3DTV终端生产线、三网融合核心光器件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转型拥抱互联网,实施新战略的长虹动作频频:继发布家庭互联网战略首款产品CHiQ电视后,2月26日,长虹系白电平台美菱电器推出全球首款全面市场化云图像识别冰箱……

      当工业化遇上信息化,二者的融合发展更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通道。

      去年底,省经信委发布《四川省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参考指标》,为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拿出“规范指南”,设置量化标准,开全国先河。

      从企业、行业、产业三个层面入手,我省着力形成覆盖全省工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公共服务体系支撑的两化融合推进格局。实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行动,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健全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工业转型升级我省探路制造业服务化

      2013年底,宏华油服在宜宾完成首个页岩气钻井服务项目、拓展电站服务产业的东方锅炉去年电站服务产值已经超过4亿元——随着制造业整体利润的下降,我省制造业企业纷纷探索制造业服务化。笔者日前从省经信委获悉,我省将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路径。

      省经信委方面提出,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今年我省将加快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外包,释放企业内部需求,促进研发、设计、管理、营销等企业内部服务分离出来聚集发展,形成社会化、专业化协作的现代服务机制。“对四川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四川要‘两条腿’走路。”省经信委负责人认为,其一是从制造业向产业两端延伸,打造成为从研发、设计到品牌营销等的整体方案提供商;其二则是在自用的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实现主辅分离,或者推动制造业服务外包,在制造业之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条腿走路”的方式已经在我省的装备制造业中充分展现。早在3年前,专业生产石油钻机的宏华集团就成立了宏华油服,开展国内外钻井工程服务,这也意味着该公司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商向制造业服务领域进军。目前东锅、东汽、华西能源等企业已经从制造业向后端的服务、培训等延伸。“第二条腿走路”沿海已经较为成熟,我省也将在今年重点推进。另外,我省今年也有望出炉鼓励企业主辅分离的相关政策措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报网互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底要“转”什么?

      四川日报联合四川日报官方微博与网友展开互动:

      网友“奇奇猴儿”认为延伸产业链,转变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网友“万紫千红”则将票投给了“转变发展观念”。

      网友“谷雨美”留言说: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转型、升级不动摇,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

  • 2014年03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增长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从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到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四川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

      结构如何调整?针对“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矛盾,坚持分类推进的原则,四川“四管齐下”调整重组产业“基因”——“优势基因”培育壮大,“新兴基因”加快发展,“传统基因”加快改造提升,“落后基因”加快淘汰,直指高端产业化和产业高端化。

      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在转型升级中释放发展潜力,在应对挑战中增强创新活力,四川产业正加速重组“基因”——

      落后产能

      2013年,淘汰433户企业落后产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78%。六大高载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传统资源型产业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

      2013年,全省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投资4610亿元,增长14.7%,投资规模位居西部前列。7大优势产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省技改总投资的70%。

      新兴产业

      2013年全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5.1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继新一代信息技术后迈上千亿元台阶。

      优势产业

      按照工信部统计口径,2013年,全省七大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0%。其中,饮料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迈上5000亿元台阶。

      权威解读

      政府要为调结构服好务

      现在四川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一定要注意,不仅要把这些产业做大,更要做强,因为只有做强了以后,才有持续做大的动力。要让四川的优势产业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一定要看重能力建设,把“质”提上去。

      在把产业做强的过程中,政府所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企业有充分的空间去创新、去壮大。同样的,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时候,市场优胜劣汰产生的动力可能要更重要一些,政府不用去主导哪个产业应该发展,哪个产业不应该发展,哪个产业应该发展到何种规模,让市场主导,去顺应市场就好。政府应该只专注为企业创造外部环境,比如,去打通产业的创新网络、完善产业链条,这比仅仅提供优惠政策更能吸引、留住企业,任何一个省、市都可以靠提供优惠政策去招揽企业入驻,但是优良的外部环境却会让企业无法离开。

      这一点四川做得不错,像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现在都发展得很好,因为外部环境优良,企业再扩张,就算把生产能力转移出去,但是像科技创新这些核心的部分还是会选择留在成都,留在四川。(江飞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市场与投资研究室副主任)

      重组产业“基因”

      2月26日,省政府网站公布《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行业5年内将进行淘汰落后、转型升级的重大调整。

      就在第二天,新川创新科技园首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产品研发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总投资高达67亿元。

      做大做优增量,优化发展存量,调整产业结构,四川脚步稳且急。

      调优调新扮靓产业大盘

      谋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在“优势支撑”中“做大总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端切入”中“做优增量”

      3月5日,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一袋袋钛白粉正在装车外运。园区负责人介绍,今年钒产品和钛产品生产形势喜人。“2014,平稳开局!”攀钢集团也传来好消息。数据显示,今年1月,攀钢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钒渣、钛精矿、高钛渣、钛白粉和海绵钛产量同比分别增加14.52%、17.21%、2.94%、20.82%和398.14%。“动力正是来自转型升级。”攀钢集团负责人表示,今年,攀钢打好加快转型升级主动仗,进一步扩大钒钛磁铁矿开发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钒产品结构,拓展钒产品应用领域,促使钒产业做到世界第一;提高钛资源回收率,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钛白粉、钛材等产业,延伸钛产业价值链,力促钛产业国内领先。

      数据显示,去年我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以该产业为代表的7大优势产业正在四川产业发展大盘中分量渐重。

      工业强省,产业兴省。瞄准7大优势形成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正是四川近年来,调优产业发展大盘的“牛鼻子”。

      优势产业如何发展壮大?省经信委方面介绍,按照“分业施策、整合资源、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思路,我省明确每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实行差别化产业支持政策,依托龙头企业,整合集成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要素资源,构建完善和整合延伸优势产业链。

      今年将力争7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3.2万亿元。省统计局工业经济首席分析师杨先国认为,7大优势产业的加速推进有望使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特征依然明显的四川工业发展进一步提档升级。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在“优势支撑”中“做大总量”的同时,四川更通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在“高端切入”中“做优增量”。

      最近,省经信委正集中力量攻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广阔市场前景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制定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就是要把管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方面,使得政府能在产业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省经信委方面称。

      不仅如此,截至2013年,四川连续三年每年拿出20亿元的财政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在西部乃至全国都并不多见。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加速成立,一大批产业关键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在不断攻克。

      提档升级优化重组存量

      谋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提质增效”中“调优存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腾笼换鸟”中“提档升级”

      曾经全省最大的再生纸生产基地,正在“壮士断腕”。

      2月9日,眉山市东坡区彻底关闭13家高污染高耗能造纸企业,忍痛割掉税收大户的同时,该市也加快培育生物医药、食品、机械电子等三大产业。这个连续十多年以纸业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的地方,更是计划在2015年前,完成纸业的全面淘汰转型。

      东坡区只是全省淘汰落后产能的缩影。在稳增长“压力山大”的2013年,四川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的思路,全省关闭小煤矿400多处,大力推进钢铁、造纸、水泥、玻璃、光伏等过剩行业整合化解,有序淘汰433户企业的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并不是单纯“做减法”,更是在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为有效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了宝贵的资源空间和环境容量的同时,为产业优化发展“做加法”。

      淘汰落后产能,既需严控增量,更要淘汰落后。一方面,我省严把项目投资审批关,严格市场准入,防止新增落后产能。对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执行排污许可、信贷管理、项目审批、土地审批、生产许可、工商登记和注销、电力供应、信贷约束等限制措施,促使其尽快退出市场。

      同时,省财政设立了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加强政府激励,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企业转产以及债务清偿等工作。

      传统产业中,一部分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而另一部分则可通过改造提升,“提质增效”。

      以技改投资作为观察点,更能感受这一工作的有力推动。近5年全省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2.4%,2013年达到4610亿元,总量一直位居西部前列。近年来,我省一直坚持“强化导向、加大投入、技术升级、装备更新”的原则,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业技改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着力推动投资增长。

      推进淘汰落后,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我省更是“分业施策”——

      钢铁产业突出兼并重组,发展特殊用钢;铝产业突出延伸电解铝及铝加工产品链;水泥产业突出淘汰小水泥,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玻璃产业突出淘汰小玻璃,转型发展功能性产品;煤炭产业突出关闭小煤矿和兼并重组;白酒产业突出转型发展中低端产品,生产老百姓喝得起的好酒;基础化工、造纸等产业突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

      在改造提升和淘汰落后中,传统产业加速向产业高端迈进,新的发展空间被置换,四川产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7大优势产业比重稳步提升

      ◎饮料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5000亿元台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产值破千亿元

      2月底,沃尔沃汽车中国发展战略会议在成都召开,外界解读,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汽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做大做强成都工厂的意图非常明显。“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把油电混合车生产及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放到成都。”李书福的对外宣称,也意味着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四川汽车产业将持续加速。

      不光汽车产业,以其为代表的7大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并加速改写我省产业版图。日前,笔者从省经信委获悉,按照工信部统计口径,2013年,7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80%。同时,全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5.1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我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从上台阶看,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成为继新一代信息技术之后,又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1092.66亿元,同比增长9%。7大优势产业中,饮料食品、电子信息(含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装备制造业3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迈上5000亿元台阶,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

      从具体数据看,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总量最大、增速最快,对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去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总产值2195.5亿元,同比增长36.8%,占新兴产业总量的40.5%。

      7大优势产业中占比最大的饮料食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尤其是全省白酒行业积极转型调整,白酒行业保持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1.2亿元。2013年,全省饮料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0亿元,增长10.7%,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6.7%。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引人注目。随着一汽大众、一汽丰田、重汽、韩国现代等知名企业落户四川,以成都为中心,绵阳、南充、资阳相连的汽车制造产业带已基本形成。去年,全省汽车制造业(含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3%;生产汽车整车80.7万辆,同比增长101.7%。

      报网互动

      四川产业结构怎么调整?

      四川日报联合“天府问计”的腾讯微博与网友展开互动:

      小李飞:希望家乡普光气田的开发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

      左右摇摆:其实纸业也能诞生世界500强。产业结构升级,不能一味淘汰,让企业转型升级才是硬道理。

      wiliam18th:四川有些山区,交通不方便,资源也少,要想致富,很多就弄水泥厂、化工厂这些污染大的产业。对于这些地方的污染型产业,政府是调呢还是不调?两难啊!

      Chad:调整产业结构,员工的安置咋解决?

      这是一道四川、全国都在面临的变革大题。当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潜在增长率明显降低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从要素驱动的外力增长到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四川更要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上着力,不断释放乃至寻找新的发展动力。瞄准“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四川更是以加快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增强全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也正是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应有之意。

      清洁能源

      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862万千瓦,其中水电5266万千瓦,全国第一,火电1582万千瓦、风电11万千瓦、光伏发电3万千瓦。

      信息化

      设立两化融合财政专项资金,近两年支持了160余个项目建设,带动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

      2013年底,全省建成2000亿元产业园区1个、1000亿元产业园区1个、500亿元园区8个、100亿元园区50个。

      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66.8%,比2007年提高近23个百分点。

      我省共有10个产业园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总量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

      节能减排

      吨钢综合能耗比“十一五”初下降60公斤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35公斤标准煤,每千瓦时发电煤耗下降近50克标准煤。

      “十二五”前三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4.59%,提前完成“十二五”下降23.5%的目标,工业节水和工业固废利用率指标达到计划进度要求,将如期完成“十二五”目标。

      推动组建30个重点产业创新联盟。

      截至2013年底,全省工业科技创新企业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分别为20941项、20222项,是2007年的8.8、17.5倍。

      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4113亿元,是2007年的4.9倍。1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排名第三。

      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1户,比2007年增加31户,总量居全国第6。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490户,比2007年增加325户。

      权威解读

      推动工业发展“绿色化”

      四川处于工业化中期,面临加快工业化进程与工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壮大工业规模以增强经济实力,加强科技创新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以降低环境破坏,是四川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

      要推动工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必须坚持走“绿色化”道路。和其他省相比,四川优势独特:不仅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资源储量丰富,而且水电、天然气、页岩气、风能开发等装备制造能力也很强。用好这些优势,将给四川工业带来强大而且是绿色的发展动力。

      具体如何推动?我认为,在继续加强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同时,可由全省统一制定和实施绿色工业发展战略,建立和强化激励机制,制定财税、金融、投资等优惠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还应该注意,发达国家在重大装备等行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十分突出,如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发电设备业务中服务收入已占到36%以上,日益成为其产业高端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四川在发展工业制造业时,也应更注重研发、营销、物流、金融、相关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就是“制造业服务化”。这既是国际工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王小刚)

      (作者系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重构动力“引擎”

      3月4日,成都高新区西区。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西门子在德国本土外的首家数字化企业。装配车间内,工人只需轻触工作台上的电脑显示屏,三四分钟后,所需物件便准确无误地传送到面前。

      从手工操作到精准有序的数字化物流,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次次革新人们的生产生活。

      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四川工业大力实施“四向提升”——

      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以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建设为方向,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以技术创新和军民融合为动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以信息化建设为指针,提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

      集聚

      园区成新型工业化主战场

      谋

      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内生增长为主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扩张转变

      130平方公里=1039.7亿元。

      这是成都高新区去年创下的等式,即用占全省万分之二的面积,创造了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

      旺盛的发展活力,正是来自产业的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表示,我省园区的发展以前主要是以扩大规模为主,如今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变为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本着“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品)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的思路,推进布局方式集聚、发展方式集约。尤其是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通过引导“三线”国企搬迁、退城入园等措施,优化生产力布局。

      产业园区不能仅仅是各类企业扎堆聚集,更要按照“一园一主业”确定主动产业,提高园区内企业间、产业间的关联度,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通过实施“51025”重点园区培育计划,做大园区主导产业规模,建设一批特色园区,彻底改变历史形成的战备型嵌入式和“山散洞”的粗放布局模式。

      乐山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区通过引导龙头企业主动让利,两年内聚集53户不锈钢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邻水县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一批企业投资强度高达500万元/亩……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在集中集群发展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推进产业集约发展,实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强度。“简单说,就是利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省正研究提出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全省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进行试评估。

      绿色

      节能降耗低碳发展

      谋

      在加快清洁能源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

      如何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作为水电大省的四川很有发言权。

      去年,全省水电装机已经占到全省电力装机总量的80%以上。作为全国重要的天然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天然气在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居全国第一。

      这样的能源选择,恰是根据四川“水丰气多、煤少油缺”的能源导向,突出优势,集中布局形成的。

      看制造基础,四川实力雄厚:我省有全国领先的水电装备制造优势,是国家布局的三大动力装备基地之一,发电成套设备制造能力国际一流;拥有最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是硅材料研发最早、量产最先、产能较大的省之一;此外,东方汽轮机公司等龙头企业具有风电装备制造优势,燃气轮机研制有相当基础。

      能源资源+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两大驱动”加速推进全省清洁能源建设——

      在攀西地区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建设风能发电基地,在天然气主产地建设井口燃气发电基地。四川正以全国最大的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发电为辅、燃气发电调峰,东西、南北电网跨省输电调节丰枯矛盾的清洁能源示范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也是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做好的“减法”。

      一根根管线将达州经开区的企业串在一起,天然气、硫黄等优势资源在转化流动中为企业贡献利润。“达州经开区循环经济就是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运用优势,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直接的循环经济账:生产过程中,硫酸蒸汽温度很高,就利用余热发电;独有的废水选矿技术直接利用废水,之后连同矿石中渗出的水被净化后经管道重新进入生产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将被用于制造化工用品;废气中含的碘,会被回收运用制碘。“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关键是用好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节能三种主要手段,锁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重大支撑项目,减少排放、高效节能。”省经信委方面表示。

      以水泥为例,去年淘汰落后水泥747万吨,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由“十一五”初期不足30%上升至93%,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35公斤标准煤。

      创新

      引领发展优化升级

      谋

      创新引领、军民融合、信息化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创新驱动之重,自不待言。

      四川抓住“体系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大关键,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技术服务平台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工程、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工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工艺攻关,引导企业战略、技术、设计、模式、管理创新,让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

      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加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新能源产业等均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是四川的一大优势。

      依托优势资源,在技术转化、项目支撑、园区集聚的路径下,核能、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民爆器材等军民结合型产业加速发展,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安防反恐装备等新兴产业也加快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一条创新发展新路走出来。”

      信息消费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围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川企在行动——

      九洲集团围绕“三网融合”、光电线缆、北斗卫星导航等重点民品产业,全力推进军民融合光电线缆、年产100万台3DTV终端生产线、三网融合核心光器件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转型拥抱互联网,实施新战略的长虹动作频频:继发布家庭互联网战略首款产品CHiQ电视后,2月26日,长虹系白电平台美菱电器推出全球首款全面市场化云图像识别冰箱……

      当工业化遇上信息化,二者的融合发展更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通道。

      去年底,省经信委发布《四川省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参考指标》,为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拿出“规范指南”,设置量化标准,开全国先河。

      从企业、行业、产业三个层面入手,我省着力形成覆盖全省工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公共服务体系支撑的两化融合推进格局。实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行动,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健全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工业转型升级我省探路制造业服务化

      2013年底,宏华油服在宜宾完成首个页岩气钻井服务项目、拓展电站服务产业的东方锅炉去年电站服务产值已经超过4亿元——随着制造业整体利润的下降,我省制造业企业纷纷探索制造业服务化。笔者日前从省经信委获悉,我省将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路径。

      省经信委方面提出,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今年我省将加快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外包,释放企业内部需求,促进研发、设计、管理、营销等企业内部服务分离出来聚集发展,形成社会化、专业化协作的现代服务机制。“对四川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四川要‘两条腿’走路。”省经信委负责人认为,其一是从制造业向产业两端延伸,打造成为从研发、设计到品牌营销等的整体方案提供商;其二则是在自用的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实现主辅分离,或者推动制造业服务外包,在制造业之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条腿走路”的方式已经在我省的装备制造业中充分展现。早在3年前,专业生产石油钻机的宏华集团就成立了宏华油服,开展国内外钻井工程服务,这也意味着该公司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商向制造业服务领域进军。目前东锅、东汽、华西能源等企业已经从制造业向后端的服务、培训等延伸。“第二条腿走路”沿海已经较为成熟,我省也将在今年重点推进。另外,我省今年也有望出炉鼓励企业主辅分离的相关政策措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报网互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底要“转”什么?

      四川日报联合四川日报官方微博与网友展开互动:

      网友“奇奇猴儿”认为延伸产业链,转变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网友“万紫千红”则将票投给了“转变发展观念”。

      网友“谷雨美”留言说: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转型、升级不动摇,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