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逛新城 小镇也有城市“范儿”
2月2日,正月初三,记者驱车来到我省首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乡镇——峨眉山山脚下的符溪镇,感受小镇的别样春节。
镇里的工作人员热情邀请记者先绕场一周。汽车沿着符溪镇“一环路”前行,新城画面次第展开:仿川西民居样式的是居民楼,房顶上飞檐斗角古香古色;欧式风格的是外国语学校;滨江路两旁商铺林立,到中午吃饭时间人头攒动;不远处还有金威利集团、宇强电机车厂等企业……“产城相融啊!”记者笑言符溪镇有现代城市的“范儿”,符溪镇工作人员笑起来,“镇里是‘先外后内’,内城改造刚开始,再过几年来,镇里更是‘表里如一’的现代城市了。”
新城镇
年后将启动170户棚户区居民的拆迁安置,新城追求“表里如一”
从“一环路”向城内行进,符溪镇“先外后内”的建设策略在视角上得到直观体现。
经过符溪广场,可见到广场一旁矗立着红墙白窗的7层安置房,而在它们对面,是新修的商品房,同样是7层。镇里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这里的商品房单价快赶上峨眉山市城里了。再往前走就是金丰路,这条街一头连着新城,一头连着还未改造的上街、下街。老街是两车道,只有新城里的一半宽;街道两边是店铺与住房合一的低矮旧房。
对于新的一年,老街居民有许多美好期待。
在上街边,老居民夏泽民坐在水果摊边,摊子中央摆着火龙果、桂圆等水果。借着老街的人气,他的生意不错,“过年期间,隔两天还是要出一箱桂圆喔!”更让他心情舒畅的是,镇上年后将开始这里的拆迁改造。老夏的希望很实在,如今住的老屋没有下水管道,倒污水需提着桶走5分钟,“新房子有个独立下水管道,我就满意喽!”
“这几年变化好快!就金丰路,几年前也还看不到高房子嘛。”中午12点40分,易学新大伯和一家亲戚老小,提着两箱刚买的香蕉牛奶,刚从馆子吃饭回来。在镇上住了20年的他,希望未来的老街,能成为如今的金丰路——4车道,高楼林立。
居民的期待,即将成为现实。年后,镇上将启动170户棚户区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镇纪委副书记何学洪介绍,就在几条老街上,还将建设新的农贸市场和步行街。
新产业
种植生态蔬菜带来高收入,镇里种植基地已近2万亩
“一环路”外是符溪镇的“钱袋子”——蔬菜种植基地。田间,一个个由钢架搭成的大棚连绵成片,在太阳照耀下闪着光。
虽说是大年初三,但村民许长兢已拿着锄头,在地里忙着分垄挖沟了。“茄子苗快长好了,马上要栽,只有春节抓紧时间垦地,总不能让苗子等地嘛!”更何况,今年他和老伴俩人又多承包了1亩地,工作量大了不少。
许长兢家的茄子,“含金量”很高。大棚里的反季蔬菜,价格都很高。2013年家里种了茄子、苦瓜等4亩蔬菜,收入达6万元。至于大棚,则是政府资助。仅2013年,政府出资在镇上建设大棚超过600亩。高收入,带动了全镇农民的积极性。如今,镇里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已近2万亩,成了镇上主导产业之一。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春节期间,和许长兢一起忙活的,还有金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员工。和老许比起来,合作社大棚更为先进:一进棚,立刻能感到一股热浪——苗架下面遍布热水管道送暖,上面挂着同样是供暖用的银色灯泡,棚顶还有鼓风机通风。工人们来回穿梭,忙着将一盒盒黄瓜苗抱到棚外卡车上,销往外地。“搞农业嘛,还是要懂技术的大户和专合社来带个头。”何学洪说。这一观点,得到井研县禾丰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袁定江赞同。大年初三,他开着卡车来镇上买苗子——自己也种了,但老是容易死,“好久你们符溪镇还是派几个技术员过来哦!”
新生活
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更要找点乐趣,享受生活
一阵铿锵的鼓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远远望去,符溪广场上一群衣着统一的女鼓手正有节奏地敲着腰间平鼓。
是镇上请专业团队来表演吗?“啥子哦!都是我们业余队自己组织的!”听了记者提问,在一旁指导的领队林志新乐开了花。她说,每逢月末和春节,镇上的5支业余队就要一起表演节目。
在符溪镇,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峨眉山市老年大学在符溪镇开设了分校,请老师授课,学员每年只交40元学费;而符溪广场,则成为了镇上文娱活动的舞台,“从年轻人的迪斯科,到中老年人的坝坝舞,每天都分片区排练。”林志新说,平时围观群众成百上千。
说话间,镇上径山社区队的婆婆大婶们鱼贯上场,音乐响起,出乎意料地来了个快节奏的舞蹈《中国范儿》,引发全场喝彩。因为没找着位子,镇上丰收村村民董志琢索性骑在自行车上,一只脚踩着地,伸着脖子喊好。
他说,没什么事的晚上,他都会骑30分钟车,到镇上来看各个表演队排练。“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更要找点乐趣,享受生活!”(“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组2月2日发自峨眉山市符溪镇)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