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2014年01月1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魏宏省长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举要

      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上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努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积极步伐

      ★全面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市(州)新增3个、达到12个,过百亿的县(市、区)新增12个、达到97个,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力度加大

      ★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放开户籍限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自由转移接续,把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首次实施竣工公租房房源的30%面向农民工供应制度,全省10万农民工受益;

      ★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左右。

      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大力推进出川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其中公路、水运投资超过12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46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30万公里,分别居西部和全国第一。

      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不断加强

      ★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3970.5亿元,占64.1%;“十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1683.8亿元,是计划安排总额的134.8%;

      ★新增实施八项民生事项,启动藏区“六大民生工程”;

      ★继续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实施611个整村推进和76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25万农村扶贫对象脱贫解困;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   

      ★去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6.3%;

      ★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

      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取得新成就

      ★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等国际性盛会,组织了全国知名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三大投资促进活动”,举办首届中国科博会,共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6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7亿美元;

      ★双流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8条、达到71条,成都口岸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蓉欧国际快铁运行良好,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欧亚门户的地位更加凸显。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迎难而进

      ★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改造,预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取得重大胜利

      ★芦山地震后,省委、省政府有力有序有效地动员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斗争。震后7天完成抢险救援,累计救治伤病员4万多人次;震后3个月内完成过渡安置任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全力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制定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

      ★去年六七月份,我省持续遭受6起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袭击。全省上下加强防范,组织实施抗洪抢险、防灾避险,因灾转移群众100万人,有效避免群体性伤亡;

      ★目前,各受灾地区社会安定,群众温暖过冬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更加充分地扩大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又对其他领域改革具有牵引和带动作用。

      开放也是改革,而且可以倒逼改革。

      支持成都创建区域性金融改革实验区。

      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扩大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试点范围。

      抓住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机遇,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推进对外经济走廊建设。

      建立全省“开放竞争力评价”体系,简化境外投资和外商投资管理程序,营造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

      组织实施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十五届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举办好科博会、酒博会等重要会展活动。

      联动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活动。

      支持成都争创西部内陆自贸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我省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必须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

      工业在我省经济中比重很大,转型升级发展尤为重要。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调结构的重大任务,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潜力,今年要努力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切实支持组建钒钛、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等30个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突出抓好5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3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省级计划7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组织实施,加快培育100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培育发展10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力争七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实施5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

      实施服务业引领示范工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

      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培育100个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不断深化“三农”工作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农”工作始终关系我省发展全局,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推动,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从多方面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

      开展整县整乡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建设。

      实施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万亩林亿元钱”工程,抓好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

      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及经营权流转收益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

      建成1000个幸福美丽新村。

      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五个统筹”、“五项改革”,在促进以城带乡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是以人为核心的改革过程。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逐步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启动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

      加快旧城危旧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实施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突出生态、宜居、绿色、低碳城市理念,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让城市融入自然,进一步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放开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逐步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并落实好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完善省内城乡间、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统一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管理,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优化投向稳定投资 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稳投资仍然是我省稳增长的关键。转方式、调结构、夯基础、惠民生的若干重大任务都需要通过投资去支撑和实施。

      消费对稳增长有着基础性作用。

      实施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成雅段等铁路,雅康、汶马等高速公路,亭子口水利枢纽等水利项目建设,推动成都新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

      探索建立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缩小审批和核准范围,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各方投资者积极投资,鼓励在外川商和农民工回川投资创业。

      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快4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创新服务消费、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

      在全省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举办500个以上地方性促销活动,繁荣会展和节假日消费市场。

      强化多点多极支撑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大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协调力度。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格局,关键是抓紧培育一批新兴增长点、增长极。

      支持和引导成都经济区整体联动、率先发展,特别是支持成都领先发展,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的首选地;加快成德绵眉乐资遂同城化发展步伐,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

      支持和引导川南经济区充分依托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抢抓建设长江经济带机遇,科学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步伐。

      支持和引导川东北经济区加强与渝陕毗邻区域的联动合作,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促进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和放大优势,构建成渝经济区东北部新兴增长极。

      支持和引导攀西经济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水能开发基地和四川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建设南向开放通道。

      支持和引导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依托生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切实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和“六到农家”活动。

      天府新区要加快推进“一区一城一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突出办好民生实事 深入发展社会文化事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的最大责任。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继续推进全省“十项民生工程”,今年要确保全省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

      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

      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

      积极推进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做好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

      办好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首届农民艺术节。

      抓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打造80余个四川独特的文化创意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省级文化集团,培育支持小微文化企业,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

      依法加强社会治理 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依法治省建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公共安全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坚持源头治理,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扩大社会参与,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引导力度,构建与社会组织发展相适应的登记管理、购买服务等制度。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推动“大调解”体系向纵深延伸。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营造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良好环境。

      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继续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切实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

      抓好灾区恢复重建 大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社会关注,务必抓好。

      四川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地质灾害持续高发,防灾减灾始终不可放松。

      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推动高水平的恢复重建。

      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基本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城镇住房重建。

      加快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促进灾区产业恢复发展和转型升级,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

      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强生态修复保育及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打攻坚战的决心,打持久战的韧劲,下功夫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盆地雾霾污染等突出问题。

      四川生态地位突出,要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实施成渝城市群(四川)重点控制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8%。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执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建立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机制。

      重点抓好19件民生实事

      ★免除全省8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

      ★免除全省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学费;

      ★建设40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减免3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及民族地区在园幼儿保教费;

      ★实施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补助;

      ★继续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

      ★实行免费婚前体检;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

      ★新建改造10万张养老床位,建设200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100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民族地区城乡“三无”、“五保”对象和孤儿集中供养全覆盖;

      ★资助58万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

      ★对初次创业并吸纳3名以上劳动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1万元补贴;

      ★开工建设11万套保障性住房,实施37万户旧城危旧房和城市、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

      ★将30%公共租赁住房定向出租给农民工;

      ★改造20万户农村危房;

      ★解决400万农村人口和50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改善2000公里乡村公路;

      ★建设1万公里公路安全护栏,全面完成全省1.76万公里安全防护栏建设任务;

      ★实施2.6万个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补助。

      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大考,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努力改进工作作风 ★切实抓好廉政建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2014年01月1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魏宏省长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举要

      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上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努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积极步伐

      ★全面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市(州)新增3个、达到12个,过百亿的县(市、区)新增12个、达到97个,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力度加大

      ★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放开户籍限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自由转移接续,把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首次实施竣工公租房房源的30%面向农民工供应制度,全省10万农民工受益;

      ★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左右。

      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大力推进出川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其中公路、水运投资超过12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46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30万公里,分别居西部和全国第一。

      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不断加强

      ★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3970.5亿元,占64.1%;“十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1683.8亿元,是计划安排总额的134.8%;

      ★新增实施八项民生事项,启动藏区“六大民生工程”;

      ★继续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实施611个整村推进和76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25万农村扶贫对象脱贫解困;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   

      ★去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6.3%;

      ★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

      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取得新成就

      ★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等国际性盛会,组织了全国知名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三大投资促进活动”,举办首届中国科博会,共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6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7亿美元;

      ★双流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8条、达到71条,成都口岸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蓉欧国际快铁运行良好,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欧亚门户的地位更加凸显。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迎难而进

      ★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改造,预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取得重大胜利

      ★芦山地震后,省委、省政府有力有序有效地动员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斗争。震后7天完成抢险救援,累计救治伤病员4万多人次;震后3个月内完成过渡安置任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全力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制定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

      ★去年六七月份,我省持续遭受6起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袭击。全省上下加强防范,组织实施抗洪抢险、防灾避险,因灾转移群众100万人,有效避免群体性伤亡;

      ★目前,各受灾地区社会安定,群众温暖过冬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更加充分地扩大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又对其他领域改革具有牵引和带动作用。

      开放也是改革,而且可以倒逼改革。

      支持成都创建区域性金融改革实验区。

      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扩大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试点范围。

      抓住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机遇,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推进对外经济走廊建设。

      建立全省“开放竞争力评价”体系,简化境外投资和外商投资管理程序,营造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

      组织实施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十五届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举办好科博会、酒博会等重要会展活动。

      联动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活动。

      支持成都争创西部内陆自贸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我省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必须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

      工业在我省经济中比重很大,转型升级发展尤为重要。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调结构的重大任务,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潜力,今年要努力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切实支持组建钒钛、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等30个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突出抓好5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3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省级计划7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组织实施,加快培育100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培育发展10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力争七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实施5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

      实施服务业引领示范工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

      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培育100个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不断深化“三农”工作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农”工作始终关系我省发展全局,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推动,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从多方面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

      开展整县整乡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建设。

      实施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万亩林亿元钱”工程,抓好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

      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及经营权流转收益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

      建成1000个幸福美丽新村。

      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五个统筹”、“五项改革”,在促进以城带乡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是以人为核心的改革过程。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逐步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启动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

      加快旧城危旧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实施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

      突出生态、宜居、绿色、低碳城市理念,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让城市融入自然,进一步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放开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逐步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并落实好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完善省内城乡间、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统一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管理,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优化投向稳定投资 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稳投资仍然是我省稳增长的关键。转方式、调结构、夯基础、惠民生的若干重大任务都需要通过投资去支撑和实施。

      消费对稳增长有着基础性作用。

      实施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成雅段等铁路,雅康、汶马等高速公路,亭子口水利枢纽等水利项目建设,推动成都新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

      探索建立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缩小审批和核准范围,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各方投资者积极投资,鼓励在外川商和农民工回川投资创业。

      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快4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创新服务消费、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

      在全省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举办500个以上地方性促销活动,繁荣会展和节假日消费市场。

      强化多点多极支撑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大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协调力度。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格局,关键是抓紧培育一批新兴增长点、增长极。

      支持和引导成都经济区整体联动、率先发展,特别是支持成都领先发展,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的首选地;加快成德绵眉乐资遂同城化发展步伐,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

      支持和引导川南经济区充分依托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抢抓建设长江经济带机遇,科学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步伐。

      支持和引导川东北经济区加强与渝陕毗邻区域的联动合作,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促进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和放大优势,构建成渝经济区东北部新兴增长极。

      支持和引导攀西经济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水能开发基地和四川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建设南向开放通道。

      支持和引导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依托生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切实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和“六到农家”活动。

      天府新区要加快推进“一区一城一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突出办好民生实事 深入发展社会文化事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的最大责任。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继续推进全省“十项民生工程”,今年要确保全省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

      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

      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

      积极推进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做好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

      办好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首届农民艺术节。

      抓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打造80余个四川独特的文化创意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省级文化集团,培育支持小微文化企业,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

      依法加强社会治理 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依法治省建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公共安全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坚持源头治理,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扩大社会参与,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引导力度,构建与社会组织发展相适应的登记管理、购买服务等制度。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推动“大调解”体系向纵深延伸。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营造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良好环境。

      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继续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切实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

      抓好灾区恢复重建 大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社会关注,务必抓好。

      四川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地质灾害持续高发,防灾减灾始终不可放松。

      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推动高水平的恢复重建。

      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基本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城镇住房重建。

      加快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促进灾区产业恢复发展和转型升级,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

      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强生态修复保育及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打攻坚战的决心,打持久战的韧劲,下功夫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盆地雾霾污染等突出问题。

      四川生态地位突出,要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实施成渝城市群(四川)重点控制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8%。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执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建立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机制。

      重点抓好19件民生实事

      ★免除全省8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

      ★免除全省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学费;

      ★建设40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减免3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及民族地区在园幼儿保教费;

      ★实施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补助;

      ★继续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

      ★实行免费婚前体检;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

      ★新建改造10万张养老床位,建设200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100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民族地区城乡“三无”、“五保”对象和孤儿集中供养全覆盖;

      ★资助58万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

      ★对初次创业并吸纳3名以上劳动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1万元补贴;

      ★开工建设11万套保障性住房,实施37万户旧城危旧房和城市、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

      ★将30%公共租赁住房定向出租给农民工;

      ★改造20万户农村危房;

      ★解决400万农村人口和50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改善2000公里乡村公路;

      ★建设1万公里公路安全护栏,全面完成全省1.76万公里安全防护栏建设任务;

      ★实施2.6万个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补助。

      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大考,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努力改进工作作风 ★切实抓好廉政建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