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魏宏作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4年01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网
  • 【字体:
  • 播报
  •  

    上午9时30分,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在成都开幕。

     


    9时35分,省长魏宏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四个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主要目标任务;2014年重点工作;政府自身建设。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9:36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上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努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稳中向好 预计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

       9:38 工作报告指出,我省去年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较快增长,预计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增长10%左右。

       预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实现两位数增长。粮食产量预计达3387.1万吨,实现“七连增”。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上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努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工作报告指出,预计我省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0元,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7780元以上,增长11%以上,增速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报告指出,四川去年经济结构调整迈出积极步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去年一年,我省全面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市(州)新增3个、达到12个,过百亿的县(市、区)新增12个、达到97个。

       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了工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七大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获授权专利4.6万余件。

       四川服务业止滑回升

       9:41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省去年加快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比重在多年下滑后企稳回升。预计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590亿元,增长20%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3877.4亿元,增长18.2%。

       在稳增长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省去年下决心停产关闭424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有序淘汰433户企业落后产能。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示范县建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万个。

       首次公租房房源30%面向农民工供应制度 10万农民工受益

       9:41 报告指出,我省去年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力度加大。尤其首次实施竣工公租房房源的30%面向农民工供应制度,全省10万农民工受益。

       四川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9:43 报告指出,去年,我省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左右。

       在城乡统筹上,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统筹”。启动改造了城市棚户区和危旧房25.6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4万套。组织开展了“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成新村聚居点9483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2万户。

       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9:46 报告指出,坚持大力推进出川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其中公路、水运投资超过12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46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30万公里,分别居西部和全国第一;水运方面,推进“四江六港”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广安港、南充港开港运营;铁路方面,成兰铁路等16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西成客专、成贵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机场方面,稻城亚丁机场正式通航,成都新机场建设、南充机场扩建等项目正抓紧准备或实施。水利、能源、信息等设施建设也有新的进展,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电力装机容量新增1404万千瓦、达到6862万千瓦,水电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

       四川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3970.5亿元 占64.1%

       9:48 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3970.5亿元,占64.1%;

       “十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1683.8亿元,是计划安排总额的134.8%。及时新增实施了八项民生事项,启动了藏区“六大民生工程”。继续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了611个整村推进和76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解决了4.3万户的用电问题和29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25万农村扶贫对象脱贫解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99.2%;努力增加城乡困难群众收入,提高了最低工资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加大了对670多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扶助,对786万人次困难群众进行了医疗救助。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深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深入实施,去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6.3%。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取得新进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治安稳定。狠抓了安全生产,全年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13.5%和11.2%。

       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计生、残疾人事业和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优抚标准进一步提高,军地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建设得到加强。

       9:50 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取得新成就。改革方面,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调整取消了279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了行政事业性收费21项;加快了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通过国家级试点验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2%左右。继续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完成省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重组。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全覆盖,“营改增”试点顺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现破题,藏区和雅安灾区争取到新的留存电量政策。开放方面,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等国际性盛会,组织了全国知名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三大投资促进活动”,举办了首届中国科博会,共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6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7亿美元。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00家。对外贸易结构逐步优化,服务贸易增长49.6%,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15.3亿美元。外国驻川领馆增至10家。双流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8条、达到71条,成都口岸实施了72小时过境免签,蓉欧国际快铁运行良好,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欧亚门户的地位更加凸显。

       9:5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迎难而进。面对日趋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了政府责任。推进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改造,预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积极开展灰霾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危险废物防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115家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了80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8个全国环保重点城市按新标准发布PM2.5等监测数据,对25个省控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排名。设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和92%。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完成营造林94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1336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2万亩、石漠化土地5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5%。继续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9:55 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取得重大胜利。“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以地方为主的应急救灾工作新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地动员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斗争。抢险救援中,有166支救援队伍进入灾区,1.6万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冲锋在前。震后7天完成抢险救援,累计救治伤病员4万多人次,最大限度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震后3个月内完成了过渡安置任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同时,根据芦山灾区地质情况,我们全力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使灾区群众有效避免了地灾伤害。坚持科学评估、科学规划、科学重建,制定实施了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去年六七月份,我省持续遭受6起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袭击,降雨区与汶川、芦山地震重灾区重叠,引发大范围洪灾和大规模地质灾害。全省上下加强防范,组织实施抗洪抢险、防灾避险,因灾转移群众100万人,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伤亡。得荣5.9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有效实施,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各受灾地区社会安定,群众温暖过冬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9:57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值得总结和铭记。面对重大灾害和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考验,我们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不松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面对全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压力传导,我们坚持把握发展大势,及时推出既促当前又利长远的地方调控“组合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前八位经济大省中位于前列;在稳增长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度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对落后产能实施淘汰,促进了产业转型发展。同时,我们坚持以改革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合作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难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9:58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和抗灾救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10:01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和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省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宏观环境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因素叠加,不仅影响了去年经济预期目标和城乡居民增收目标的实现,还将制约和拖累后续发展。特别是工业中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过高,相当部分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强;现代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不牢固。民间投资活力有待激发,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速不快。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仍然很重。政府公共服务和依法治理能力还需提升,政风行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少数公务员还存在不务实、不廉洁甚至腐败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去解决。

       10:03 2014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0:04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10:05 研究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充分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充分考虑改革发展大势和国家政策取向。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发展已全面进入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这一时期,中央要求既抓住机遇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又抓住机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央强调确定发展目标,不仅要考虑稳增长,还要统筹考虑抓改革、促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因素;国家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力支持和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我们必须顺应转型发展大趋势,切实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经济增长的主动适度换挡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必要空间。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我省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四川这个西部大省来讲,“发展不够、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我们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面临的矛盾会更深,存在的困难会更难。四川需要保持合理的快于全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既主动“抓紧转”又坚持“加快赶”,务必在提质增效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从我省面临的特殊机遇、具备的比较优势看,我们也有条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适度快于全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应看到,由于我省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工业结构调整滞后,各方面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明显降低,我们必须更加理性地确定增长预期,抓住机遇加大力度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0:06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年。政府各方面工作都要以改革为统领,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我们将深入谋划改革,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逐项研究和细化改革的实施方案;我们将积极推进改革,迅速启动条件成熟的改革,在政府方方面面工作中落实改革精神。深化改革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我们将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意见,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同全省人民一道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10:07【2014年重点工作】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充分地扩大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又对其他领域改革具有牵引和带动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在地方金融改革上,继续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地方金融法人机构改革,支持成都创建区域性金融改革实验区;在财税体制改革上,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和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扩大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试点范围;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制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在土地制度改革上,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上,着手完善资源开发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建立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调整优化销售电价水价结构。

       10:08 开放也是改革,而且可以倒逼改革。抓住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机遇,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推进对外经济走廊建设。建立全省“开放竞争力评价”体系,简化境外投资和外商投资管理程序,营造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组织实施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十五届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举办好科博会、酒博会等重要会展活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大引强,注重引进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力争引进到位省外资金8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联动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活动,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全面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培育10个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具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支持成都争创西部内陆自贸区。

       10:09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切实激发非公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争取民营银行试点,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10:11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我省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必须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下功夫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切实支持组建钒钛、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等30个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突出抓好5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3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省级计划7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组织实施,加快培育100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川开展研发设计和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500家以上。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天府英才”工程和四大人才计划。

       10:13 工业在我省经济中比重很大,转型升级发展尤为重要。加快完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综合配套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一批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发展10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力争七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积极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推进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整合重组,实施5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引导白酒等产业紧盯市场转型发展。坚持抓好重大产业基地和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计划,促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和“三网融合”,加快“宽带四川”和成都“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10:15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调结构的重大任务,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潜力,今年要努力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实施服务业引领示范工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培育100个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服务领域。突出生态和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

       10:17 三、不断深化“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农”工作始终关系我省发展全局,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推动,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开展整县整乡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建设,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继续抓好全省现代农业、林业和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实施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万亩林亿元钱”工程,抓好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装备改造,稳步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抓好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

       10:19 农村改革方面,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及经营权流转收益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农民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社区合作等农村合作经济;鼓励和引导工商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许多热词,“四风”、“4G”、“改革年”等均被报告提及。从这些热词中,也可窥四川今年工作的部分重点和创新之处。)

       10:20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五个统筹”、“五项改革”,在促进以城带乡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实施县域全域规划,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健全产城融合、以工促农相融发展机制,联动抓好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增强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的产业承载和吸纳就业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机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继续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支持做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启动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加快旧城危旧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实施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城镇化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突出生态、宜居、绿色、低碳城市理念,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让城市融入自然,进一步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10:22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是以人为核心的改革过程。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逐步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放开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逐步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下功夫抓好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并落实好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完善省内城乡间、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统一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管理,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10:23 五、优化投向稳定投资,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稳投资仍然是我省稳增长的关键。转方式、调结构、夯基础、惠民生的若干重大任务都需要通过投资去支撑和实施。要稳定政府性投资增长,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支持方向和投资结构调整方向,用好基本建设资金,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突出抓好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实施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成雅段等铁路,雅康、汶马等高速公路,亭子口水利枢纽等水利项目建设,推动成都新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和引进一批投资量大、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热情,探索建立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缩小审批和核准范围,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各方投资者积极投资,鼓励在外川商和农民工回川投资创业。

       10:24 消费对稳增长有着基础性作用。要顺应需求引导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快4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创新服务消费、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搭建各类促销平台,在全省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举办500个以上地方性促销活动,繁荣会展和节假日消费市场。进一步完善便利、实惠、安全消费的流通体系,加强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推进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在更多城镇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10:26 六、强化多点多极支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大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协调力度。

       支持和引导成都经济区整体联动、率先发展,特别是支持成都领先发展,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的首选地;加快成德绵眉乐资遂同城化发展步伐,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支持和引导川南经济区充分依托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抢抓建设长江经济带机遇,科学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步伐。支持和引导川东北经济区加强与渝陕毗邻区域的联动合作,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促进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和放大优势,构建成渝经济区东北部新兴增长极。支持和引导攀西经济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水能开发基地和四川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建设南向开放通道。支持和引导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依托生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切实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和 “六到农家”活动,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做好四大片区外散居贫困户的扶贫工作。

       10:28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格局,关键是抓紧培育一批新兴增长点、增长极。天府新区要加快推进“一区一城一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绵阳科技城要加快军民融合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城创新性、突破性发展;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要认真落实试验区规划和支持政策,聚集全球科技精英参与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吸引优势市场主体参与资源深度开发。加快推进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促进环渝腹地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百万人口大县加快发展,分类指导平原、丘陵地区、盆周山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培育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强县。

       10:31 七、突出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发展社会文化事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的最大责任。继续推进全省“十项民生工程”,今年要确保全省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重点抓好19件民生实事:免除全省8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免除全省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学费;建设40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减免3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及民族地区在园幼儿保教费;实施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补助;继续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行免费婚前体检;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新建改造10万张养老床位,建设200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100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民族地区城乡“三无”、“五保”对象和孤儿集中供养全覆盖;资助58万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对初次创业并吸纳3名以上劳动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1万元补贴;开工建设11万套保障性住房,实施37万户旧城危旧房和城市、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将30%公共租赁住房定向出租给农民工;改造20万户农村危房;解决400万农村人口和50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善2000公里乡村公路;建设1万公里公路安全护栏,全面完成全省1.76万公里安全防护栏建设任务;实施2.6万个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补助。

       10:33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就业促进工作,今年我省有36.9万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新增农民工15万人,要高度重视帮助解决好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完善各类困难群体救助机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水平;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做好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鼓励支持社会办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10:34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促进转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和全民阅读活动,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办好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首届农民艺术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办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和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抓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80余个四川独特的文化创意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省级文化集团,培育支持小微文化企业,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

       10:36 八、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依法治省建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坚持源头治理,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扩大社会参与,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引导力度,构建与社会组织发展相适应的登记管理、购买服务等制度;支持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丰富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和形式;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推动“大调解”体系向纵深延伸;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打造“阳光信访”平台,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10:37 公共安全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要继续实施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加强安全社区创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营造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良好环境。始终坚持抓好安全生产,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继续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切实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国家安全、保密和人民防空工作。

       10:38 九、抓好灾区恢复重建,大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社会关注,务必抓好。认真实施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推动高水平的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基本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城镇住房重建。加快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促进灾区产业恢复发展和转型升级,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强生态修复保育及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统筹做好去年暴雨洪灾、得荣地震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灾区发展振兴步伐。

       10:39 四川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5万余处,近年来地质灾害持续高发,防灾减灾始终不可放松。要完善防灾减灾机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地质灾害动态防治;同时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抓好科普宣传和防灾演练,提高群众避灾能力。加强地震、气象、测绘、水文工作和应急广播建设,增强应急救援协助能力。

       10:41 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打攻坚战的决心,打持久战的韧劲,下功夫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盆地雾霾污染等突出问题。加强环保科研,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实施成渝城市群(四川)重点控制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强工业企业、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综合治理沱江、岷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加强饮用水源管理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深化城镇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土壤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管,严格落实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治,加大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惩处力度。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10:42 四川生态地位突出,要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区、生态功能区建设,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8%。强化节能降耗工作,严格限制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加快推进生态区域创建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执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建立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机制。

       10:43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统战和侨务政策,开创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统筹抓好藏区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和拥军优属工作,抓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10:44 关于政府自身建设

       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基础。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处理问题、推动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推进了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带动政风好转。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大考,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0:45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审批自由裁量权;整合政务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完成省市县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政策。加强政府智库建设,发挥好政研、参事、文史机构和社科院、行政学院作用。

     

       10:46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省关键是依法行政。政府要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履行职能,去解决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减少行政执法层级;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继续推进普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舆论、公众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10:47 努力改进工作作风。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深入整治“四风”,坚决制止和纠正说假话、报假数、弄虚作假的现象;从严控制政府发文数量和会议数量,进一步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深入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积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不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

     

       10:48 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切实落实预防、监督和惩治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大力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大厅和电子监察平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开展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推进政风行风持续转变;加强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重点领域监督,及时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10:49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的工作繁重而艰巨。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切实解决,建设发展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下功夫处理。我们希望人民代表切实监督好政府的工作,支持和推动政府的建设。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开创好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维护好全省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魏宏作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4年01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网
  •  

    上午9时30分,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在成都开幕。

     


    9时35分,省长魏宏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四个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主要目标任务;2014年重点工作;政府自身建设。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9:36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上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努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稳中向好 预计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

       9:38 工作报告指出,我省去年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较快增长,预计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增长10%左右。

       预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实现两位数增长。粮食产量预计达3387.1万吨,实现“七连增”。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上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努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工作报告指出,预计我省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0元,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7780元以上,增长11%以上,增速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报告指出,四川去年经济结构调整迈出积极步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去年一年,我省全面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市(州)新增3个、达到12个,过百亿的县(市、区)新增12个、达到97个。

       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了工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七大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获授权专利4.6万余件。

       四川服务业止滑回升

       9:41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省去年加快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比重在多年下滑后企稳回升。预计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590亿元,增长20%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3877.4亿元,增长18.2%。

       在稳增长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省去年下决心停产关闭424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有序淘汰433户企业落后产能。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示范县建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万个。

       首次公租房房源30%面向农民工供应制度 10万农民工受益

       9:41 报告指出,我省去年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力度加大。尤其首次实施竣工公租房房源的30%面向农民工供应制度,全省10万农民工受益。

       四川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9:43 报告指出,去年,我省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左右。

       在城乡统筹上,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统筹”。启动改造了城市棚户区和危旧房25.6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4万套。组织开展了“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成新村聚居点9483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2万户。

       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9:46 报告指出,坚持大力推进出川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其中公路、水运投资超过12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46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30万公里,分别居西部和全国第一;水运方面,推进“四江六港”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广安港、南充港开港运营;铁路方面,成兰铁路等16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西成客专、成贵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机场方面,稻城亚丁机场正式通航,成都新机场建设、南充机场扩建等项目正抓紧准备或实施。水利、能源、信息等设施建设也有新的进展,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电力装机容量新增1404万千瓦、达到6862万千瓦,水电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

       四川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3970.5亿元 占64.1%

       9:48 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3970.5亿元,占64.1%;

       “十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1683.8亿元,是计划安排总额的134.8%。及时新增实施了八项民生事项,启动了藏区“六大民生工程”。继续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了611个整村推进和76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解决了4.3万户的用电问题和29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25万农村扶贫对象脱贫解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99.2%;努力增加城乡困难群众收入,提高了最低工资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加大了对670多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扶助,对786万人次困难群众进行了医疗救助。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深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深入实施,去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6.3%。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取得新进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治安稳定。狠抓了安全生产,全年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13.5%和11.2%。

       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计生、残疾人事业和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优抚标准进一步提高,军地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建设得到加强。

       9:50 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取得新成就。改革方面,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调整取消了279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了行政事业性收费21项;加快了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通过国家级试点验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2%左右。继续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完成省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重组。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全覆盖,“营改增”试点顺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现破题,藏区和雅安灾区争取到新的留存电量政策。开放方面,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等国际性盛会,组织了全国知名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三大投资促进活动”,举办了首届中国科博会,共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6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7亿美元。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00家。对外贸易结构逐步优化,服务贸易增长49.6%,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15.3亿美元。外国驻川领馆增至10家。双流机场新开通国际航线8条、达到71条,成都口岸实施了72小时过境免签,蓉欧国际快铁运行良好,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欧亚门户的地位更加凸显。

       9:5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迎难而进。面对日趋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了政府责任。推进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改造,预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积极开展灰霾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危险废物防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115家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了80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8个全国环保重点城市按新标准发布PM2.5等监测数据,对25个省控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排名。设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和92%。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完成营造林94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1336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2万亩、石漠化土地5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5%。继续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9:55 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取得重大胜利。“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以地方为主的应急救灾工作新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地动员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斗争。抢险救援中,有166支救援队伍进入灾区,1.6万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冲锋在前。震后7天完成抢险救援,累计救治伤病员4万多人次,最大限度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震后3个月内完成了过渡安置任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同时,根据芦山灾区地质情况,我们全力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使灾区群众有效避免了地灾伤害。坚持科学评估、科学规划、科学重建,制定实施了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去年六七月份,我省持续遭受6起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袭击,降雨区与汶川、芦山地震重灾区重叠,引发大范围洪灾和大规模地质灾害。全省上下加强防范,组织实施抗洪抢险、防灾避险,因灾转移群众100万人,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伤亡。得荣5.9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有效实施,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各受灾地区社会安定,群众温暖过冬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9:57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值得总结和铭记。面对重大灾害和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考验,我们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不松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面对全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压力传导,我们坚持把握发展大势,及时推出既促当前又利长远的地方调控“组合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前八位经济大省中位于前列;在稳增长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度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对落后产能实施淘汰,促进了产业转型发展。同时,我们坚持以改革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合作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难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9:58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和抗灾救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10:01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和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省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宏观环境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因素叠加,不仅影响了去年经济预期目标和城乡居民增收目标的实现,还将制约和拖累后续发展。特别是工业中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过高,相当部分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强;现代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不牢固。民间投资活力有待激发,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速不快。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仍然很重。政府公共服务和依法治理能力还需提升,政风行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少数公务员还存在不务实、不廉洁甚至腐败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去解决。

       10:03 2014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0:04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10:05 研究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充分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充分考虑改革发展大势和国家政策取向。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发展已全面进入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这一时期,中央要求既抓住机遇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又抓住机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央强调确定发展目标,不仅要考虑稳增长,还要统筹考虑抓改革、促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因素;国家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力支持和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我们必须顺应转型发展大趋势,切实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经济增长的主动适度换挡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必要空间。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我省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四川这个西部大省来讲,“发展不够、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我们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面临的矛盾会更深,存在的困难会更难。四川需要保持合理的快于全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既主动“抓紧转”又坚持“加快赶”,务必在提质增效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从我省面临的特殊机遇、具备的比较优势看,我们也有条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适度快于全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应看到,由于我省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工业结构调整滞后,各方面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明显降低,我们必须更加理性地确定增长预期,抓住机遇加大力度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0:06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年。政府各方面工作都要以改革为统领,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我们将深入谋划改革,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逐项研究和细化改革的实施方案;我们将积极推进改革,迅速启动条件成熟的改革,在政府方方面面工作中落实改革精神。深化改革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我们将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意见,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同全省人民一道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10:07【2014年重点工作】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充分地扩大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又对其他领域改革具有牵引和带动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在地方金融改革上,继续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地方金融法人机构改革,支持成都创建区域性金融改革实验区;在财税体制改革上,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和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扩大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试点范围;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制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在土地制度改革上,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上,着手完善资源开发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建立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调整优化销售电价水价结构。

       10:08 开放也是改革,而且可以倒逼改革。抓住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机遇,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推进对外经济走廊建设。建立全省“开放竞争力评价”体系,简化境外投资和外商投资管理程序,营造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组织实施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十五届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举办好科博会、酒博会等重要会展活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大引强,注重引进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力争引进到位省外资金8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联动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活动,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全面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培育10个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具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支持成都争创西部内陆自贸区。

       10:09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切实激发非公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争取民营银行试点,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10:11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我省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必须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下功夫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切实支持组建钒钛、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等30个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突出抓好5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3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省级计划7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组织实施,加快培育100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川开展研发设计和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500家以上。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天府英才”工程和四大人才计划。

       10:13 工业在我省经济中比重很大,转型升级发展尤为重要。加快完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综合配套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一批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发展10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力争七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积极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推进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整合重组,实施5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引导白酒等产业紧盯市场转型发展。坚持抓好重大产业基地和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计划,促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和“三网融合”,加快“宽带四川”和成都“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10:15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调结构的重大任务,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潜力,今年要努力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实施服务业引领示范工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培育100个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服务领域。突出生态和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

       10:17 三、不断深化“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农”工作始终关系我省发展全局,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推动,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开展整县整乡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建设,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继续抓好全省现代农业、林业和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实施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万亩林亿元钱”工程,抓好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装备改造,稳步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抓好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

       10:19 农村改革方面,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及经营权流转收益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农民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社区合作等农村合作经济;鼓励和引导工商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许多热词,“四风”、“4G”、“改革年”等均被报告提及。从这些热词中,也可窥四川今年工作的部分重点和创新之处。)

       10:20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五个统筹”、“五项改革”,在促进以城带乡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实施县域全域规划,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健全产城融合、以工促农相融发展机制,联动抓好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增强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的产业承载和吸纳就业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机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继续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支持做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启动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加快旧城危旧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实施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城镇化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突出生态、宜居、绿色、低碳城市理念,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让城市融入自然,进一步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10:22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是以人为核心的改革过程。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逐步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放开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逐步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下功夫抓好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并落实好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完善省内城乡间、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统一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管理,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10:23 五、优化投向稳定投资,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稳投资仍然是我省稳增长的关键。转方式、调结构、夯基础、惠民生的若干重大任务都需要通过投资去支撑和实施。要稳定政府性投资增长,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支持方向和投资结构调整方向,用好基本建设资金,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突出抓好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实施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成雅段等铁路,雅康、汶马等高速公路,亭子口水利枢纽等水利项目建设,推动成都新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和引进一批投资量大、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热情,探索建立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缩小审批和核准范围,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各方投资者积极投资,鼓励在外川商和农民工回川投资创业。

       10:24 消费对稳增长有着基础性作用。要顺应需求引导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快4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创新服务消费、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搭建各类促销平台,在全省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举办500个以上地方性促销活动,繁荣会展和节假日消费市场。进一步完善便利、实惠、安全消费的流通体系,加强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推进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在更多城镇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10:26 六、强化多点多极支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大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协调力度。

       支持和引导成都经济区整体联动、率先发展,特别是支持成都领先发展,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的首选地;加快成德绵眉乐资遂同城化发展步伐,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支持和引导川南经济区充分依托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抢抓建设长江经济带机遇,科学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步伐。支持和引导川东北经济区加强与渝陕毗邻区域的联动合作,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促进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和放大优势,构建成渝经济区东北部新兴增长极。支持和引导攀西经济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水能开发基地和四川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建设南向开放通道。支持和引导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依托生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切实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和 “六到农家”活动,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做好四大片区外散居贫困户的扶贫工作。

       10:28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格局,关键是抓紧培育一批新兴增长点、增长极。天府新区要加快推进“一区一城一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绵阳科技城要加快军民融合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城创新性、突破性发展;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要认真落实试验区规划和支持政策,聚集全球科技精英参与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吸引优势市场主体参与资源深度开发。加快推进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促进环渝腹地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百万人口大县加快发展,分类指导平原、丘陵地区、盆周山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培育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强县。

       10:31 七、突出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发展社会文化事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的最大责任。继续推进全省“十项民生工程”,今年要确保全省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重点抓好19件民生实事:免除全省8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免除全省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学费;建设400所城乡公办幼儿园、减免3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及民族地区在园幼儿保教费;实施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补助;继续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行免费婚前体检;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新建改造10万张养老床位,建设200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100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民族地区城乡“三无”、“五保”对象和孤儿集中供养全覆盖;资助58万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对初次创业并吸纳3名以上劳动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1万元补贴;开工建设11万套保障性住房,实施37万户旧城危旧房和城市、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将30%公共租赁住房定向出租给农民工;改造20万户农村危房;解决400万农村人口和50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善2000公里乡村公路;建设1万公里公路安全护栏,全面完成全省1.76万公里安全防护栏建设任务;实施2.6万个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补助。

       10:33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就业促进工作,今年我省有36.9万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新增农民工15万人,要高度重视帮助解决好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完善各类困难群体救助机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水平;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做好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鼓励支持社会办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10:34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促进转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和全民阅读活动,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办好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首届农民艺术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办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和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抓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80余个四川独特的文化创意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省级文化集团,培育支持小微文化企业,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

       10:36 八、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依法治省建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坚持源头治理,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扩大社会参与,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引导力度,构建与社会组织发展相适应的登记管理、购买服务等制度;支持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丰富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和形式;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推动“大调解”体系向纵深延伸;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打造“阳光信访”平台,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10:37 公共安全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要继续实施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加强安全社区创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营造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良好环境。始终坚持抓好安全生产,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继续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切实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国家安全、保密和人民防空工作。

       10:38 九、抓好灾区恢复重建,大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社会关注,务必抓好。认真实施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推动高水平的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基本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城镇住房重建。加快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促进灾区产业恢复发展和转型升级,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强生态修复保育及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统筹做好去年暴雨洪灾、得荣地震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灾区发展振兴步伐。

       10:39 四川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5万余处,近年来地质灾害持续高发,防灾减灾始终不可放松。要完善防灾减灾机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地质灾害动态防治;同时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抓好科普宣传和防灾演练,提高群众避灾能力。加强地震、气象、测绘、水文工作和应急广播建设,增强应急救援协助能力。

       10:41 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打攻坚战的决心,打持久战的韧劲,下功夫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盆地雾霾污染等突出问题。加强环保科研,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实施成渝城市群(四川)重点控制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强工业企业、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综合治理沱江、岷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加强饮用水源管理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深化城镇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土壤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管,严格落实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治,加大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惩处力度。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10:42 四川生态地位突出,要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区、生态功能区建设,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8%。强化节能降耗工作,严格限制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加快推进生态区域创建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执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建立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机制。

       10:43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统战和侨务政策,开创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统筹抓好藏区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和拥军优属工作,抓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10:44 关于政府自身建设

       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基础。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处理问题、推动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推进了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带动政风好转。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大考,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0:45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审批自由裁量权;整合政务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完成省市县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政策。加强政府智库建设,发挥好政研、参事、文史机构和社科院、行政学院作用。

     

       10:46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省关键是依法行政。政府要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履行职能,去解决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减少行政执法层级;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继续推进普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舆论、公众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10:47 努力改进工作作风。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深入整治“四风”,坚决制止和纠正说假话、报假数、弄虚作假的现象;从严控制政府发文数量和会议数量,进一步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深入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积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不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

     

       10:48 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切实落实预防、监督和惩治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大力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大厅和电子监察平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开展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推进政风行风持续转变;加强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重点领域监督,及时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10:49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的工作繁重而艰巨。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切实解决,建设发展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下功夫处理。我们希望人民代表切实监督好政府的工作,支持和推动政府的建设。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开创好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维护好全省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