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增进人民福祉——写在2014年省两会召开前夕(二)
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从秦巴山区到大小凉山,无数个体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写入2013年的民生四川长卷——各级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民生实惠可亲可感。
这一年,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418.7万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学生360万),边远农村乡镇学校的教师,满怀希望地看着4327套周转房拔地而起;
这一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3.4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29.5万人,4312名2010级藏区“9+3”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初次就业率达98.6%;
这一年,全省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8242套,改造棚户区135747户,农民工兄弟也被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还有22187户“彝家新寨”的居民创造着“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全省全年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49万余人;
……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赢得“点赞”。四川“民生优先”的理念,为百姓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注入涓涓暖流,也为奔向全面小康的人们,镌下新的幸福刻度。
财政倾斜
民生导向深入人心
在全省区域发展版图中,两个重要数字“750”、“450”引人关注。“750”是指全省有农村贫困人口750万,“450”是指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有农村贫困人口450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财政的天平,向民生领域显著倾斜。
2013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2013年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包括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工程在内,计划总投资达1249.07亿元,较上年增长15.7%。
短短两个月后,《2013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增事项》亮相。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等8个新增事项,使数以百万计的群体直接受惠。
省财政厅年终报盘,全省民生工程各级执行总额实际达到1683.82亿元,占资金安排总额的134.81%。除积极争取更多资金,四川还不断压缩“三公”经费规模,为民生投入“挤”出新来源。截至2013年11月25日,四川压缩2013年省级一般性支出5亿元。这部分财政资金也拟用于民生投入,支持社会化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5万张。
以财政支出为重要载体,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尤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问计民生、问需民生,真心实意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困,深受群众欢迎。
分好“蛋糕”
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
在把民生“蛋糕”做大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
从全年财政资金流向看,百姓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教育助学工程排在最前面,分别达到259.86亿元、207.32亿元、173.33亿元和168.23亿元。这些均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苍溪县八庙镇喻家沟村三组村民崔方碧,2013年底申请到了县城里的公租房,进城务工“漂泊”10年,终于在城里安了家。
2013年初,四川启动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承诺将不低于20%的公共租赁住房提供给农民工,且租金仅为市场租金的一半。这项探索开全国先河,到年底时,已有3.2万套供给农民工,超过公租房总量的30%。
去年4月,四川明确将“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纳入全省保障和改善民生事项,要求各地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覆盖率达到100%。来自省医改办的统计显示,2013年10月、11月,全省县级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和住院人均药品费用分别比改革前下降4.43%、10.65%,共向患者让利达2.27亿元。
这样的民生“蛋糕”,还分向292.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8.5万余人次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5.7万个食品安全任务抽检、1.6万公里农村公路、100个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80.91万平方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
不期而至的“4·20”芦山强烈地震,又为四川增加一个新的特殊困难群体。尚未入冬,雅安已完成11738户过渡安置房的“穿衣”改造,入冬后又不停开展检查,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扶贫攻坚
“四大片区”整体“变脸”
与许多省份相比,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四川不得不面对的特殊省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人口的小康水平,决定了四川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四川把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2012年,甘孜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10元,其中3000元来自国家政策性补贴。神奇美丽的雪域高原,期盼腾飞。2013年,四川实施包括藏区新居建设在内的“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
来自木里县玉龙雪山背后的偏初,受益于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他在2013年顺利毕业,就业后很快被提拔为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的一名车间班长。2013级藏区“9+3”学生招录,像偏初一样,共有10074名怀揣梦想的学生走进校园。
在大小凉山的彝族聚居区,一个个彝家新寨如索玛花一样绽放。
2013年5月,峨边县新林镇黄泥村,以一场“坝坝筵”宣告彝家新寨全部建成,欢喜的群众高举酒杯。2013年全年,我省在251个村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建设,共建设住房22187户。
藏区有藏区新居,彝区有彝家新寨,在秦巴山区深处,还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巴山新居。以“产村相融”的新村建设为载体,四川全力探索扶贫攻坚的新模式。
巴中市围绕新村聚居点,打造出林产业、畜牧业、水产业、乡村旅游业等12个特色产业带。去年上半年,该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61元,同比增长13.1%。
据统计,2013年我省全年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49万余人,其中“四大片区”县减贫人数60.39万余人。扶贫攻坚,使“四大片区”集体“变脸”,四川发展的“短板”正快速拉长。(记者 张守帅 冉倩婷 万瑶)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