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加大投资是后发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南焱|两会现场报道
近几年,四川省抓住灾后重建机遇,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灾后重建结束后,社会各方对四川下一步的发展十分关注和关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履新不久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
投资始终是稳增长的关键
《中国经济周刊》: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都提出扩大消费来促进发展,不久前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下一步的发展强调了把投资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魏宏: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既能够增加即期需求、又能够扩大未来供给。从四川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投资都是稳定增长的关键,加大投资是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的关键。
我个人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有基础性作用,但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替代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因为消费要大规模地增长,首先需要全社会的收入提高,使人有能力消费;其次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使人敢于消费;三是消费要有新的热点,使有消费能力的人愿意消费。从目前条件来看,消费还不能也无法形成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从国家层面来讲,近几年我国正是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特别是政府主导大规模的投资来对冲外需萎缩的挑战,才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去年以来,中央仍然强调把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稳定增长的关键,要求把稳定投资与实施国家中长期规划结合起来,为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对于四川这样欠发达的西部大省来讲,在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继续坚持投资拉动尤为必要和紧要。因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存量不足、经济总量不够,要扩大经济增量、做大经济总量需要投资;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实力不强,要改造传统产业、优化经济存量需要投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解决交通“瓶颈”的制约,离开大规模投资更是不行。
总之,在很大程度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都需要借助投资来发力。投资需求旺盛、空间广阔,特别需要将投资保持在一个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上。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和考虑,我们进一步提出,要始终发挥好投资对四川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大投资来促进四川的大跨越。
政府在投资中就是要起主导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在投资问题上,有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两个积极性,似乎社会公众对政府主导的投资有不同的看法,您怎么看?
魏宏:经济的发展,投资的拉动,确实有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两个方面,总体来讲,我们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但我个人认为,目前西部地区如四川这样的地方,政府的主导投入始终是关键性因素。
投资包括政府组织的公共投资和企业为主的社会投资,各有其重点和范围。长期以来,四川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如不主导投资,不去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不愿进入,我们的交通瓶颈就难以解决,“蜀道难”就会一直成为四川发展的桎梏;地方政府如不去大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用水就会受到影响等。而这些领域,由于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时间长甚至没有多少经济效益,民间资本大多没有积极性,只能政府去干。
同时应该看到,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转型时期,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政策,新兴产业的成长是很难加快的。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恢复重建,没有政府巨量的资金进入和引导,市场是不可能引导资金进入灾后重建的。可以看到,过去5年,四川在政府主导下交通枢纽建设和水利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也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民生改善。
我还想说明的是,政府在主导投资时,对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把握。在把握投资方向上,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投资,我们都要求必须主动对接国家公共投资和产业政策导向,特别注意抓好既能拉动即期增长,又蓄积发展后劲的投资;在把握投资领域上,我们特别注意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自主创新等领域的投入;在投资项目筛选上,我们建立了一套系统严密的项目审批程序,通过严格有效的项目审核来选择项目;在鼓励民间投资上,我们积极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非政府项目投资上完全由市场主体自我决策、自主抉择。
加大投资主要是抓大项目的引进和培育
《中国经济周刊》:投资确实对地方政府来讲意义重大。作为省一级政府,你们是如何推动投资工作的?
魏宏:在政府主导的投资工作中,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投资拉动的关键是要抓项目,抓项目的关键是要抓大项目。对一个地方来讲,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没有好项目,就没有好发展;没有好的大项目,就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对一些不发达的地区来讲,有时一个大项目的引进其实就形成了一个好的产业,能够解决一大批就业,有的市、县经济发展往往靠的就是一两个大项目。因此,我们强调必须非常重视抓项目尤其是抓大项目工作。
我们主要突出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抓好政府主导的大项目的实施,加快在建续建项目进度,力争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对拟新开工的重大项目,要按区域、规模、产业进行细分梳理,做好项目准备,测算投资资金,争取早日开工。
另一方面,就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大项目,在抓既能带动即期增长又能促进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上狠下功夫。如针对国内外的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的战略规划、投资意向找机会、做工作;对接需求,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条件找项目;围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做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交通、能源、水利、电信等大项目落地;围绕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做工作,努力争取产业高端项目落地四川。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服务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搞好项目服务保障工作,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条件,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创新思路和渠道解决投入资金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去年四川投资完成了1.8万亿元,今年将完成2万亿元以上的投资目标,这么大的投资量,钱从哪里来?
魏宏:总体上讲,不同的投资有不同的资金渠道。作为地方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解决资金的渠道。
一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全应该由政府投入或政府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的公共服务事项,我们将不断增加政府性资金的规模,集中各级财政资金投入,这主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项目、大设施的建设投入。
二是地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和引导企业进入,用好政府投融资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融资平台公司注实资本金,促进融资平台健康发展并发挥更大的融资作用;同时,加强资本市场融资,引导、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或增发、保险机构直投等多种方式,从资本市场募集建设资金。
三是通过改善、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而引进项目,引进资金。政府的工作,就是围绕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品牌企业和龙头产品对接需求,搭建平台,着力引进品牌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同时,政府通过良好的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民间资金投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今年我们将力争引进国内省外直接投资8000亿元,到位外商投资100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