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为民惠民新篇章
在理塘县拉波乡中扎小学,每间教室添了新设备——取暖器。六年级女生格绒曲措是高海拔民族地区学生取暖补助的受益者,从今冬起,她和同学们享受到了生均200元的取暖补助。“教室里暖和多了。”小女孩高兴地说。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问题,省委、省政府十分牵挂。自10月启动灾区农房“暖冬行动”以来,仅仅40余天,灾区20万套过渡房穿上“保暖衣”。同样,邛崃市高何镇邛芦路两侧,不少房屋“穿上”厚厚的“外套”,墙面蒙上油布,房顶铺上草垫……村民说,这个冬天不会挨冻。
从“取暖器”到“保暖衣”,看似细微,却无不是群众最急最盼的民生诉求。一年来,顺应群众期待,省委、省政府推出一项项沉甸甸的惠民举措,点面结合,不断突破,划出一道道步履坚实的民生轨迹,谱写为民惠民新篇章。
惠民新政彰显为民情怀
2013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大手笔安排1249亿元资金,继续实施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十项民生工程”。两个多月后,又新增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等八项民生改善事项,直指百姓最为关心、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
决策背后,蕴含着民为本、民为先的执政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正视省情,省委、省政府取向鲜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重视总量更要重视人均,既要重视平均数更要重视大多数,最终要让绝大多数城乡家庭和群众实际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秉持这样的理念,省委、省政府要求,一切工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连片扶贫开发、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高海拔民族地区学生取暖计划、农村中老年居民免费体检、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知得到的改变,滋润着千千万万群众的心田。
统筹兼顾放大民生效应
理念决定路径,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有的放矢,下真功、求实效。
坚持民生优先、共同富裕,把加快发展与富民惠民统一起来——
一方面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大民生投入,守住“保基本”这个底线,让特殊困难群众能够吃饱穿暖、有房住、有病能正常就医、子女能接受义务教育,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扩大覆盖面,增加受益群众,是今年八项新增民生事项的一大特点。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原先只限于农村学校,从秋季学期起,民族地区包括县城在内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去年,我省在42个县启动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今年扩大到全省所有县(市、区)。
在统筹兼顾的同时,更要重点推进,难点突破——
四川贫困问题突出,750万的农村扶贫对象,集中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片区”。曾经“一步跨千年”,如今要实现“同步奔小康”,一场扶贫开发攻坚战在今夏打响。
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推动贫困村向小康村、贫困户向小康户转变。全年投入各项扶贫资金334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5万,建成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等扶贫新村聚居点700多个,新建和改造农房6.1万户。
回应百姓期盼,注重把民生工作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
制定《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意见》,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等制度,促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联村帮户”灾区实践课堂教育活动,对口帮扶地震灾区、暴雨洪涝灾区760个重灾村,既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又帮助解决灾区群众实际困难。
最近,我省又启动“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上学、看病、饮水、行路、用电等民生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手中。
脚踏实地回应民之所需
吃得更安全,住得更安全,过得更安全,每一条都是百姓心中的民生愿望。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脚踏实地办好事、解难事。
成都市收集民生热点,向市民公开征集民生工程项目和意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论证推敲,在问需于民中选好项目。内江实施民生工程“倒逼机制”,逐项逐条倒排工期计划。
今年,我省遭遇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在抗震救灾和抗洪抢险斗争中,省委、省政府坚持生命至上、民生优先,提出和落实“五有”“三防”要求,到6月底,过渡安置的23.4万户、79.7万人全部得到安置。
在灾后重建中,把城乡居民住房重建摆在优先位置。11月底,城乡住房加固基本完成,需重建的农村住房和城镇住房正在抓紧有序建设,力争让一批群众春节前搬进新居,明年底全面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后年底全面完成城乡住房重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压缩政府行政开支5亿元。5亿元怎么用?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确保全省在明年年底前至少完成新增5万张床位。
截至10月,全省民生工程已投入1390亿元。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多万人;资助中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8.9万人,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85万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建成27.33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另外,从全省公租房中拿出30%、约3万套房源向农民工定向优先供应,租金为市场租金的一半。
“院落里一楼的扶手已经全部加上,老年人上楼再也不用扶着墙了,小区里面老旧的水管也要全部更换。”冬日里,成都锦江区55号院的居民代表刘淑群笑着解释她心里的“安全社区”。从锦江区开始试点,成都正探索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社区建设经验。
一年来,迎着企盼与渴望的目光出发,“大民生”化作一个个小项,正在不同的“点”上开花结果,带给人们欣喜和实惠。(本报记者 江芸涵)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