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民生:科学重建的基点——“4·20”芦山强烈地震半年之际看变化

  • 2013年10月2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从春到秋,时间的指针划过半年。

      再访“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星罗棋布的新村聚居点、抗震实用的新农房、提档升级的产业园区……处处可见新生的景象。工地上、田野间、车间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掀起灾后恢复重建热潮。

      热是温度,也是力度。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民生优先、住房首位、科学重建”的重建思路贯穿始终,灾区新颜展露。

      一种温暖在延续

      春节前,一般灾区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受灾群众特别是受灾特困群众春节前住新居

      10月18日,细雨绵绵。在芦山县凤凰新村聚居点民房建设工地,上百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切割木板的吱吱声、搅拌水泥的咚咚声、焊接钢筋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凤凰新村是芦山县飞仙关镇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重建新村,选址在民房灾损程度较重的凤凰村塔子坪组,77户住户将在此原地重建安置。开工不到一个月,一栋栋新房矗立起来。

      行走在芦山、天全、宝兴等县,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加固维修、重建房屋的忙碌身影。

      住房,是重建中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灾后重建启动之初,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一定要放在首位”。

      雅安市始终坚持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重中之重、重中之急,首位实施、统筹推进。“新村百点”工程规划建设281个新村,其中102个纳入重点示范,已启动建设57个,其余新村正在加紧做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城镇住房重建开工1.02万套,7个城房重建项目纳入施工总承包试点,已于9月底启动招投标。

      尊重民意,充分发挥灾区群众重建主体作用。

      在天全县始阳镇光荣村4组,村民敖德富家的住房开工已有月余。3间住房占地120平方米,设计12根梁柱,比使用钢筋多花3万元,但安全性却让人放心。该镇沙漩村3组佘强三兄弟采取联建方式,把各自的30平方米房基联在一起,修建成每层120平方米、4层楼房的新家。

      推进金融、技术、建材“三下乡”,解决好农房重建的要素保障问题。

      雅安多方筹集1.86亿元资金,建立政府财政担保农房重建贷款基金,对农户住房重建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加强建材市场监管,落实建材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实行日控日报制,防止基本建材价格大幅上涨。

      在落实抗震设防标准、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城乡居民住房重建进度加快:2013年10月底前,将基本完成农房维修加固工作;2014年春节前,一般灾区要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完成40%的农房重建任务;2015年底,全面完成城乡住房重建任务。

      冬季将至,目前,灾区正千方百计组织资源、调度人手,力争使部分受灾群众特别是受灾特困群众春节前入住新居。

      一种力量在崛起

      旅游收入恢复到震前的70%以上,芦山产业集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产业重建迈出坚实步伐

      国庆黄金周,前往雅安上里古镇的山路上,车流拥挤。这7天,雅安市共接待游客6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5亿元,恢复到震前的70%以上。

      旅游产业的热度,是灾后产业重建的一个缩影。1至9月,雅安市生产总值实现313亿元,同比增长2.5%。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灾区产业重建和群众长远生计问题,着力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力。

      宝兴县硗碛乡阿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志军记得,9月13日,他从县上领回牦牛养殖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书。得到这张证书,意味着合作社养殖的1300多头牦牛将成为“有机牦牛”,出栏价格将比普通牦牛翻两番。

      雨城区孔平乡聋哑村民杨海华不再为生计担忧。通过灾后就业培训,她学会了竹艺品编织。随着雨城区竹编产业转型发展,竹制品从竹垫变为竹编画,价格也从10元升至上千元。乡里的竹编熟手每月能挣3000元,残疾学员每月也能挣1000多元。

      抓住产业恢复重建的机遇,灾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200亩茶园获国家有机认证,4000亩蕨菜、沙棘等野生采集产业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宝兴县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目标瞄准全域有机化。

      陇东镇新江村的猕猴桃种植户已尝到甜头。他们采用有机技术种植猕猴桃,建立现代化的猕猴桃气调储藏库和猕猴桃酒加工厂,有机猕猴桃卖到20元一斤,猕猴桃酒也受到市场热捧。

      天全县加快培育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型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11月初,锅浪跷水电站、氧化钙加工、汇集物流项目将开工建设。

      雨城区把“退二进三”、“退城入园”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在主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工业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内,明确城市功能区划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前不久,四川青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改搬迁项目开工,把城区内的工厂搬迁到工业集中发展区。

      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精铜加工项目即将落户灾区的“飞地”园区、芦山产业集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开工建设……灾区产业重建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种机制在创新

      雅安灾后重建在建项目281个,完工项目70个,完成投资40.8亿元

      每天,天全县仁义乡劳动保障员高东平都要到云顶村去转几圈。作为包村干部,他对口联系该村15户受灾群众,还要收集全村灾后重建中的困难和问题。

      前不久,高东平了解到村里部分农户家道路不通,农房重建材料无法运到。他和村支书胡强多次查看地形,终于找到一条小路,又向乡上申请将小路拓宽。这条路修好后,12户农房可以开工了。

      灾后重建中,雅安探索社会管理创新,转变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灾区基层服务水平。

      在名山区政府,有一个社会管理应急指挥平台的指挥终端,长约8米、宽约4米的电视墙播放着摄像头捕捉到的高清画面。该区17个乡镇架设了160个高清摄像头,覆盖中小学校、农贸市场、场镇进出口、环线公路等重点区域。社会应急指挥平台的建立,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安全保障。

      经历灾难的人们需要安定的生活。

      81岁的张其秀是雨城区上里镇庙虾村第一户搬进新房的特困户,这得益于上里镇的“三会”工作制度。

      上里镇依托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受灾群众信息资料库。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建立召开重建户大会、党员会、院坝会“三会”工作制度。目前,全镇召开“三会”200余次,化解矛盾近百个。

      更强动力,更多支撑。截至目前,雅安纳入灾后重建总规实施项目2527个,估算总投资801.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81个,完工项目70个,完成投资40.8亿元。(本报记者 陈四四 王飞 陈松  任鸿 罗向明)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民生:科学重建的基点——“4·20”芦山强烈地震半年之际看变化

  • 2013年10月2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从春到秋,时间的指针划过半年。

      再访“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星罗棋布的新村聚居点、抗震实用的新农房、提档升级的产业园区……处处可见新生的景象。工地上、田野间、车间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掀起灾后恢复重建热潮。

      热是温度,也是力度。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民生优先、住房首位、科学重建”的重建思路贯穿始终,灾区新颜展露。

      一种温暖在延续

      春节前,一般灾区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受灾群众特别是受灾特困群众春节前住新居

      10月18日,细雨绵绵。在芦山县凤凰新村聚居点民房建设工地,上百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切割木板的吱吱声、搅拌水泥的咚咚声、焊接钢筋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凤凰新村是芦山县飞仙关镇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重建新村,选址在民房灾损程度较重的凤凰村塔子坪组,77户住户将在此原地重建安置。开工不到一个月,一栋栋新房矗立起来。

      行走在芦山、天全、宝兴等县,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加固维修、重建房屋的忙碌身影。

      住房,是重建中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灾后重建启动之初,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一定要放在首位”。

      雅安市始终坚持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重中之重、重中之急,首位实施、统筹推进。“新村百点”工程规划建设281个新村,其中102个纳入重点示范,已启动建设57个,其余新村正在加紧做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城镇住房重建开工1.02万套,7个城房重建项目纳入施工总承包试点,已于9月底启动招投标。

      尊重民意,充分发挥灾区群众重建主体作用。

      在天全县始阳镇光荣村4组,村民敖德富家的住房开工已有月余。3间住房占地120平方米,设计12根梁柱,比使用钢筋多花3万元,但安全性却让人放心。该镇沙漩村3组佘强三兄弟采取联建方式,把各自的30平方米房基联在一起,修建成每层120平方米、4层楼房的新家。

      推进金融、技术、建材“三下乡”,解决好农房重建的要素保障问题。

      雅安多方筹集1.86亿元资金,建立政府财政担保农房重建贷款基金,对农户住房重建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加强建材市场监管,落实建材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实行日控日报制,防止基本建材价格大幅上涨。

      在落实抗震设防标准、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城乡居民住房重建进度加快:2013年10月底前,将基本完成农房维修加固工作;2014年春节前,一般灾区要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完成40%的农房重建任务;2015年底,全面完成城乡住房重建任务。

      冬季将至,目前,灾区正千方百计组织资源、调度人手,力争使部分受灾群众特别是受灾特困群众春节前入住新居。

      一种力量在崛起

      旅游收入恢复到震前的70%以上,芦山产业集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产业重建迈出坚实步伐

      国庆黄金周,前往雅安上里古镇的山路上,车流拥挤。这7天,雅安市共接待游客6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5亿元,恢复到震前的70%以上。

      旅游产业的热度,是灾后产业重建的一个缩影。1至9月,雅安市生产总值实现313亿元,同比增长2.5%。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灾区产业重建和群众长远生计问题,着力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力。

      宝兴县硗碛乡阿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志军记得,9月13日,他从县上领回牦牛养殖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书。得到这张证书,意味着合作社养殖的1300多头牦牛将成为“有机牦牛”,出栏价格将比普通牦牛翻两番。

      雨城区孔平乡聋哑村民杨海华不再为生计担忧。通过灾后就业培训,她学会了竹艺品编织。随着雨城区竹编产业转型发展,竹制品从竹垫变为竹编画,价格也从10元升至上千元。乡里的竹编熟手每月能挣3000元,残疾学员每月也能挣1000多元。

      抓住产业恢复重建的机遇,灾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200亩茶园获国家有机认证,4000亩蕨菜、沙棘等野生采集产业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宝兴县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目标瞄准全域有机化。

      陇东镇新江村的猕猴桃种植户已尝到甜头。他们采用有机技术种植猕猴桃,建立现代化的猕猴桃气调储藏库和猕猴桃酒加工厂,有机猕猴桃卖到20元一斤,猕猴桃酒也受到市场热捧。

      天全县加快培育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型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11月初,锅浪跷水电站、氧化钙加工、汇集物流项目将开工建设。

      雨城区把“退二进三”、“退城入园”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在主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工业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内,明确城市功能区划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前不久,四川青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改搬迁项目开工,把城区内的工厂搬迁到工业集中发展区。

      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精铜加工项目即将落户灾区的“飞地”园区、芦山产业集中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开工建设……灾区产业重建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种机制在创新

      雅安灾后重建在建项目281个,完工项目70个,完成投资40.8亿元

      每天,天全县仁义乡劳动保障员高东平都要到云顶村去转几圈。作为包村干部,他对口联系该村15户受灾群众,还要收集全村灾后重建中的困难和问题。

      前不久,高东平了解到村里部分农户家道路不通,农房重建材料无法运到。他和村支书胡强多次查看地形,终于找到一条小路,又向乡上申请将小路拓宽。这条路修好后,12户农房可以开工了。

      灾后重建中,雅安探索社会管理创新,转变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灾区基层服务水平。

      在名山区政府,有一个社会管理应急指挥平台的指挥终端,长约8米、宽约4米的电视墙播放着摄像头捕捉到的高清画面。该区17个乡镇架设了160个高清摄像头,覆盖中小学校、农贸市场、场镇进出口、环线公路等重点区域。社会应急指挥平台的建立,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安全保障。

      经历灾难的人们需要安定的生活。

      81岁的张其秀是雨城区上里镇庙虾村第一户搬进新房的特困户,这得益于上里镇的“三会”工作制度。

      上里镇依托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受灾群众信息资料库。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建立召开重建户大会、党员会、院坝会“三会”工作制度。目前,全镇召开“三会”200余次,化解矛盾近百个。

      更强动力,更多支撑。截至目前,雅安纳入灾后重建总规实施项目2527个,估算总投资801.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81个,完工项目70个,完成投资40.8亿元。(本报记者 陈四四 王飞 陈松  任鸿 罗向明)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